小型与高速化的连接器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前言:连接器随着电子工业技术发展,型态越来越多样,在电子产品讲求高速化与微型化甚至节能化的趋势下,部分连接器对于性能的要求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相对的开发难度也提高许多,但也成为厂商间是否能在业界竞争中存活下来的关键,虽然连接器厂商各有专攻,但洞悉大方向的连接器趋势发展,仍相当重要。
本文:连接器的技术发展趋势并非一个一体均沾性的主题,因为连接器的种类越来越多元,每一种连接器对应的背景技术与该技术的未来发展都不尽相同,不过深入探讨,仍然有一些明显的趋势,可以整理归纳出连接器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
探讨连接器的特性,不能只由连接器产业本身观察,因连接器设计还是必须跟随下游终端产品,换言之下游终端产品的发展趋势,实际上即左右了连接器的技术发展,而能够率先符合甚至领先下游终端厂商需求者,通常能够攫取更多订单的机会。
连接器广泛运用在汽车和电脑周边应用通讯数据应用、工业、军事航太、运输、消费性电子、医疗、仪器、商业设备等,但是深入分析,成长力道最强劲的为汽车应用、通讯设备、消费性电子等,其他如电脑或是仪器设备都呈现饱和的趋势,除非再度出现杀手级应用,否则前述三样应用的趋势实为连接器厂商应当注意的方向。
通讯与消费性产品决定连接器趋势 高速小型还得抗严苛环境
观察汽车、通讯设备、消费性电子三个产业,对于零组件的需求越来越要求小型化、高速化、以及抗干扰(包括高速传输所产生的干扰,以及外在环境越来越严苛对于连接器的物理与化学性的伤害或耗损),相对的,满足或是对抗这些变因,就是连接器利用新材质或新技术努力的方向。
以小型化方向而论,包括细脚间距以及连接器本身的小型化,以前者而论,一直是连接器发展的方向,例如脚间距从0.5mm发展到0.4甚至0.3mm,整体还必须低背化,例如搭配软性电路板(FPC)或Board to Board化。
在实践小型化的过程中,许多厂商都有自身的相关技术,但是却常忽略了一些变因,例如,很多消费电子设备都需要多颗连接器,以满足应用的所有功能需求。但可考虑在设计中做改良,如手机中需要的连接器有接地夹、天线、扬声器和振动器。使用过多不同类型的连接器会造成弹力不均衡、非标准化、不良触点电阻,以及需要对多种元件作品质检验。如果采用适用于所有功能的单连接器触点设计,就能显着提高可靠性,并尽可能压低成本。
材质或材料的谨慎选择,可以让小型化的设计事半功倍,否则就必须利用设计做强化,例如铍铜合金通常被选作连接器触点,因具有记忆能力与高导电特性性,同时材料的厚度与梁柱长也很关键,会让同样的材料呈现不一样的参数变化。
较小的产品设计,如手机内的连接器,就会直接影响到这些参数,例如设计时将触点侧模弯曲成翼形,可产生一个预加载力,从而在接触表面得到一个牢固的触点,解决冲压产生的极薄材料会在梁柱中产生应力,同时有足够的力(0.3N以上),这样可以保持最小的触点厚度,并且不会给梁柱增加太大应力。
除了材料以外,例如符合IP66、IP67防水及耐撞击甚至IP69深水规范的密封以及UL等认证也是连接器可靠性的组成部分。作法如为手机电路提供更高的可靠性,即将接触头压配到灌注玻璃的模件内,然后用陶瓷复合物密封触点。
高速连接器设计与测试需了解之方向
高速化当系统走向高频化时,连接器对系统的电气特性、功能影响变大,而不只是满足「导通连接」功能就够了。以电脑周边来看,新一代的连接器都是高速界面,如PCI Express、InfiniBand、SerialATA、Serial SCSI、Express Card、DVI、HDMI、IEEE1394b、CAT6等,甚至移动设备或车用电子要求的连接器传输速度皆越来越高。
连接器的高频设计必须同时考虑机械、电气之间的协调,而在协调中也必须能正确掌握方向,同样地在测试方法上也必须考虑到高频所产生的效应,以能负责反应元件行为。在设计方面技术即涵盖:结构电气参数分析、元件等效电路设计、元件特性测试及测试线路板设计等。
高频连接器开发技术是一门统合机械结构设计、力学分析、高频电气特性分析与量测的综合技术。必须针对影响高频电子连接器信号完整性之各项因子加以分析,搭配实务考量做出价格与效能的取舍,才能全面掌握高频连接器之信号完整性相关议题与对应之解决方案。
在设计考量上,必须考虑的因素很多,例如时域与频域转换、电子元件基本特性与高频响应、传输线基本理论与阻抗匹配设计、串音的生成与防治、损耗的生成与防治、参数与史密斯图分析等。
除了掌握高频测试板设计原则外,设计人员亦需针对常用测试仪器;如时域反射仪 (TDR)与矢量网络分析仪(VNA),进行了解,除了仪器的基本量测原理外,最好能进一步了解校正理论、方法与注意事项,才能全面掌握高频连接器电气特性量测技术。即阻抗、串音基本特性、高频连接器测试板开发准则、时域反射仪(TDR)基本原理与使用、传输线基本理论、S参数与Smith Chart分析、矢量网络分析仪(VNA)基本原理与校正等。
高速连接器主要需解决的问题相当多,以电磁干扰问题为例,随着所搭载信号频率越来越高,对于信号完整性之影响也越来越大。除针对连接器产业所需之电磁干扰防制技术做全面了解外,例如线缆端,更应了解系统端如PCB常见电磁干扰之成因与解决方案。例如线材与接地之电磁干扰成因与防制、遮蔽原理、遮蔽效率评估与遮蔽元件设计、ESD成因与防制、数码线路之辐射成因与防制、电磁干扰量测时常用之技巧等。
- 光纤之父获肯定 诺贝尔奖得主高锟见证历史
- 高速传输新纪元 银灿科技抢占USB 3.0商机
- 有线/无线网络主动式省电技术与低耗能网络解决方案
- HDMI 1.4连接埠的静电放电防护解决方案
- USB3.0 红火 祥硕出货破 100K 大关
- 上亿信息推出USB3.0外接式硬盘存储盒
- 旺玖科技推出全系列USB3.0控制芯片
- 静电防护解决方案 晶焱科技
- USB3.0的普及化与技术发展趋势
- PQI将于2010 CES展出USB3.0个人存储装置产品
- 希捷发表USB 3.0超快速界面可携式外接硬盘
- 威盛集团推出市面上第一款USB 3.0 Hub 控制器
- Symwave获得全球第一个USB 3.0装置矽晶认证
- 祥硕参加2010 CES 发表最新USB3.0 产品应用
- 宇瞻推出2.5寸SATA界面随身硬盘AC601
- PQI推出USB3.0 Cool Drive U366旅行碟
- 小型与高速化的连接器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 EqcoLogic以创新技术抢进IP监控市场 ─能以同轴电缆支持高速信号传输
- 看准趋势 连接器厂商纷抢食USB3.0市场大饼
- 建舜提供新一代高速传输各项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