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驰又电掣 刹那即永恒-高速高容量存储器芯片发展趋势
2014年下半DDR4进驻英特尔工作站及高端桌上型电脑平台,2016第1季搭着14nm制程的Skylake处理器平台的顺风车而成为主流;虽然NAND Flash快闪存储器已跨入1z纳米制程、TLC与3D堆叠技术制程,却即将面临到百千倍速的读写速度与耐受度的电阻存储器(ReRAM)、相位存储器(PCM)的威胁,甚至进而取代DRAM而颠覆整个电脑?嵌入式系统运作架构与产业生态…
处理器(CPU)、绘图芯片(GPU)运算效能随摩尔定律而飞快进展,加上云端运算、装置虚拟化与物联网的浪潮的推波助澜,存储器大厂仍持续驱动动态存储器(Dynamic RAM;DRAM)的规格进化。2014年第3季英特尔(Intel)邀集存储器大厂美光(Micron)、三星(Samsung)、海力士(Sk Hynix)等推动DDR4存储器技术。
DDR4藉由较高的内部时脉驱动与内建VDDQ终端电阻设计与设计,计划传输速率上限来到4,266Mbps,是当前最高速DDR3-2133传输速率的一倍,而DDR4运作电压仅1.2V,比DDR3的1.5V低了至少20%,也比DDR3L的1.35V还低,更比目前x86 Ultrabook/Tablet使用的低功耗LP-DDR3的1.25V还要低;加上DDR4具备深节电技术(Deep Power Down),进入休眠模式时只须更新单一存储器颗粒(甚至无须更新),减少35?50%的待机功耗。
Bank数也倍增至16个(x4/x8)或8个(x16/32),这使得采x8设计的单一DDR4存储器模块,以单颗8Gb DRAM颗粒计算,单只DDR4 DIMM容量上限可达到16GB容量。同时另外定义了低脚位数的Wide I/O界面封装,来提升DRAM存储器单位容量与带宽,以强化对绘图芯片、移动设备上的应用。
SK海力士在2014年4月宣布藉助矽钻孔(TSV)技术,开发出单一DDR4芯片外观、容量达128GB。三星(Samsung)于2015年3月底首度展示针对服务器开发的Registered ECC DDR4-DIMM模块,使用18颗采20纳米制程、3D立体堆叠加矽钻孔(3D Stacks + TSV)封装技术的16Gb DDR4颗粒,单只模块容量即高达32GB,日后也预留到以相同线距制程下,以3D TSV技术做出单一64Gb DDR4颗粒,单只容量达128GB的海量DDR4存储器模块,以当前采4通道桌上型电脑、8通道服务器电脑主机板的扩充性,未来满载配置512GB甚至1?2TB存储器的电脑很快就会出现。
在英特尔平台蓝图中,早于2014年第4季,分别在服务器?工作站平台XEON E5-2600处理器(代号Haswell-EP),搭配DDR4-2133存储器,以及最高端桌上型电脑X99芯片组平台(High-End DeskTop;HEDT)+8核心Intel Core i7 Extreme Edition处理器。
而2015年则是在8月5日首度发表能搭配14nm Skylake微架构(LGA1151的Core i5-6600K和Core i7-6700K处理器),以及支持20线道PCIe3.0、DMI 3.0汇流排的Z170 PCH芯片组;随后9月1日再发表Core i5-6400/i5-6400T/i5-6500/i5-6500T/i5-6600/i5-6600T、Core i7-6700/i7-6700T共8款处理器,以及针对商用与家用市场推出的Q170、Q150、B150、H110、H170芯片组。而预定接替Skylake的Kabylake处理器,则因故宣布将于2017年第1季才会推出。
超微(AMD)于2015年5月底登场的新一代APU(代号Carrizo/Carrizo-L),仍只支持DDR3/DDR3-L,被宣布延迟至2017年第1季才推出的新一代Zen架构处理器,才会支持DDR4。而安谋(ARM)针对服务器市场打造的64位元Cortex-A57、Cortex-A72处理器核心,已预留对DDR4存储器的支持,第三方IP供应商也提供了相关的DDR4 PHY IP,但目前在手机、平板电脑与联网装置这部分,尚未有需要马上推进到DDR4的需求浮现。
NAND Flash万丈容量平地起
以浮闸式(Floating Gate)电路所设计NAND Flash非挥发性存储器,随着Flash制程技术不断进化,单位容量成本不断下滑下,已经在智能手机、嵌入式装置与工控应用上大量普及。2013年,美光(Micron)与SK Hynix先后发表16nm制程的NAND Flash存储器技术,但三星(Samsung)也在同年推出3D NANDFlash;东芝(Toshiba)于2015年跨入15nm制程,并技术遥遥领先,不过据传日厂东芝(Toshiba)砸重金研发后,情势一夕骤变,东芝 ... 据称东芝的技术便于多层堆叠,但是缺点在于制程较为复杂、生产力较低。
3D堆叠制程技术也逐渐成为NAND Flash大厂新产品的主流。2013年8月,三星发布首款采用3D CTF(Charge Trap Flash)电荷捕捉技术和垂直堆叠单元结构的V-NAND Flash芯片,单一芯片可堆叠出128 Gb容量;2015年8月再次宣布第三代3bit V-NAND芯片推出,以16nm制程、48层3-bit MLC堆叠的快闪存储器芯片,单颗容量高达256Gb(32GB)。
SK海力士、美光(Micron)、英特尔(Intel)阵营也明确宣告各自的3D-NAND Flash蓝图,并于2016年第2季量产。东芝预定在2016年第3季生产64层NAND Flash。众多厂商推出3D堆叠NAND技术产品,将促使市场SSD固态硬盘容量一举突破2GB,大幅拉近与传统硬盘的单位储存成本差距。
NAND面临快闪 ReRAM PCM MRAM谁是接班人
业界正观察一些取代NAND Flash的存储器技术,如铁电存储器(Ferroelectric RAM;FeRAM)、磁阻存储器(Magneto Resistive Memory;M-RAM)、相变存储器(Phase-Change Memory;PCM)与电阻存储器(Resistive Memory;ReRAM)等,尤其以ReRAM、PCM已蓄势待发,即将迈向商业量产门槛之际。
FeRAM铁电存储器于1988年由Ramtron发表,它以锆钛酸铅(PZT)铁电材料的电容器搭配一个晶体管(1C+1T)形成细胞电路,储存电荷即便去除外加电场,电容仍可维持半永久的极化。2005年德仪曾参与Ramtron开发,并先后授权富士通、Panasonic等厂商。FeRAM但容量密度低导致其成本过高、应用受限,在2009年容量停滞在128Mb之后就上不去,Ramtron公司也在2012年被Cypress半导体购并。
MRAM磁阻存储器技术以双铁电元件记录相对磁场极性变化。主要供应商为飞思卡尔(FreeScale)半导体(随后独立出Everspin公司)。由于储存容量与成本无法快速下降,在2009年停留在64Mb之后,后续将转向第二代SST-MRAM(Spin-transfer torque磁电矩存储器)存储器的研发。
PCM相变存储器以硫系玻璃,经电阻加热时产生的不同结晶状态来记录写入位元信息。其特点在于抹写耐用次数提高到1千万到1亿次不等,读写速度比NAND Flash还快,读取速度进逼DRAM的水准,但缺点在于高温敏感性,抹写速度比ReRAM还慢且更费功耗(写入电阻加热)。目前主要供应商为Numonyx、美光与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
ReRAM电阻存储器技术利用金属夹层在设定电流脉冲时,会固定住通过的电阻值的记录原理,从1958年被发现后停滞一段时日时间;到2008年自然期刊一篇新电阻存储器材料的论文,吸引业界重启研究之路。
2010年惠普(HP)与海力士(Hynix)合作开发ReRAM,2011年9月台湾工研院发表自行研发的ReRAM操作特性报告,指出其具备进逼DRAM/SRAM的10?50ns读写速度,达千万次以上的抹写耐用度。2014年初美光与新力发表采27nm CMOS制程的单颗16Gb(2GB) ReRAM芯片,采用碲化铜(CuTe)材料,实际读取、写入效能达1GB/s、200MB/s,抹写耐用度提升到一亿次。
目前ReRAM存储器技术记录上,特定电压下调校下写入次数可突破3,440亿次,但装置会随周遭温度提高而出现阻值漂移与杂讯,目前还无法以27nm以下的细微线宽?制程制作(会有电阻切换效应不明显的状况);还有相对于DRAM或储存装置被要求的10的15?18次方分之一的无法修正错误率(即10?1,000万亿次读写只能有1个位元的无法修正错误)相比仍然力有未逮。
2015年7月9日英特尔与美光共同发表非挥发性存储器芯片3D XPoint,官方指出其读写速度可达NAND Flash的100倍、密度将比DRAM 高出10倍,大幅降低CPU与数据之间的延迟,抹写耐用度也比NAND Flash提升了1,000倍。虽然英特尔、美光都不愿正面回应其3D Xpoint存储器技术的具体细节,据信所采用的不外乎是电阻式存储器、PCM相变存储器,或者采取两者融合的变形技术,辅以类似3D NAND的立体堆叠技术,目前被规划为高端SSD的应用。
ReRAM、PCM等新型态NVM,会先从速度不求极快(200MHz?1GHz)的嵌入式系统开始作为NAND甚至DRAM的替代选择;当未来CPU对ReRAM/PCM的错误实时修正能力,及平均抹写(Wear-Leveling)技术进化下,预计下一时代(2020年),ReRAM或PCM即将成为DRAM/NAND Flash的终结者,成为新时代NVM的最佳接班人。
- 车联网及电动车趋势 推升半导体元件需求
- 物联网浪潮来袭 半导体迎接新市场
- SEMICON Taiwan 2016开展 先进封装技术受瞩目
- IoT、VR发展牵动半导体产业动能起伏
- 应用BigData分析 创造半导体制程技术优化条件
- 封装制程材料商琳得科 新产品提升制程稳定性
- 千住金属以三位一体满足客户需求
- 豪勉与合作夥伴携手参与2016 SEMICON TAIWAN
- Aerotech于台北国际半导体展展出气浮平台
- ENTEGRIS欢庆创业50周年
- 半导体多核封装、高时脉制程技术优化 ARM架构芯片扩展高效运算市场
- 爱德万测试T5851测试机台荣获「最佳参展项目奖」
- 美商Rudolphs提供FOWLP及FOPLP解决方案
- 扬发水洗机深受半导体制造业青睐
- 台积电、联电SEMICON Taiwan 2016扮演论坛要角
- 台积电16纳米、10纳米皆强棒 带旺设备材料供应链
- SEMICON Taiwan 2016国际半导体展 隆重登场!
- Versum Materials将于SEMICON展示创新产品与服务
- Littelfuse将收购安森美半导体精选产品组合
- Intel矽光产品上市:将光学技术结合至矽晶
- 加码大陆市场布局 蔚华科技拓展WLP、MEMS测试商机
- SEMICON Taiwan 2016 半导体设备零组件国产化专区
- SEMICON先进制程技术论坛 探究半导体产业脉动
- 琳得科提供随心所欲的黏着力 探讨半导体新制程
- 光学微影检测技术发展与市场趋势
- 全球晶圆代工逆势成长 台积电稳居龙头
- TEL:物联网兴起将推动半导体产业的持续成长
- 物联智能打入大陆汽车前装市场供应链 进军车联网
- 元利盛发表3D IC封装全新设备选择方案
- 欧洲最大高科技代表团 荷兰10单位参与国际半导体展
- 物理极限逼近 新半导体技术找出路
- RENISHAW VIONiC光学尺争取标准配备大商机
- 不可不知 纳米微污染控制与制程良率关联性
- Tray自动束带时代来临 长裕欣业整备出击
- 因应电子设备轻薄趋势 GaN、SiC元件效益受重视
- 全球首款NFC支付戒指搭载英飞凌非接触式安全芯片
- SILICON LABS发布新USBXpress控制器
- 低成本覆晶封装方案 满足高整合度移动设备开发需求
- Akrometrix推新一代翘曲量测分析应用模块
- 品佳推出SiTime MEMS时脉解决方案
- 采用SiP制程 推出全球最小LoRa+MCU解决方案
- 风驰又电掣 刹那即永恒-高速高容量存储器芯片发展趋势
- K&S参展SEMICON 2016并举办技术研讨会
- DISCO于半导体展推出Panel Level Package方案
- 均豪智能制造 半导体业迈入工业4.0关键
- 智能装置需要搭配更智能化的测试系统
- 志尚展出10纳米超纯水粒子计数器、ppt级气态重金属采样分析技术
- 永光化学拓展高频通讯基材新商机 强化光阻剂产品
- 最新10纳米超纯水粒子计数器、ppt级气态重金属采样分析技术
- 信邦初亮相2016台湾国际半导体展
- 封装制程材料设备商琳得科 新研发产品提升制程稳定性
- SEMICON Taiwan 2016即将隆重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