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AIoT、云端交互整合应用 新时代制造系统面貌已然浮现
为了在劳动人口老化后仍能维持国家竞争力,2011年德国制定出工业4.0政策,各工业大国随后跟上,智能化浪潮从此席卷全球制造业。从2011年至今已有十年,这十年来各种新技术不断被应用到制造系统中,新科技在优化产线效能、降低制造成本的同时也带来了新概念,就近两年的趋势来看,5G、AI边缘运算、云端运算、物联网等新科技带来的影响无疑最大,这些科技所整合成的智能化系统,将成为下一时代的制造业样貌。
从发展趋势来看,制造业的改变并非一朝而至,1969年问世的PLC让制造系统首次踏出自动化步伐,之后各类自动化技术相继问世,构筑出现在OT系统的基础样貌。近期智能制造强调整合IT与OT系统,不过在工业4.0出现前自动化领域就有类似概念,2000年初出现的PC Based工业电脑,就是希望将IT技术应用至工业自动化领域,之后市场又出现工业以太网络,透过专为OT系统设计的以太网络直向串联制造系统各阶层,并利用桥接器横向整合制造场域中不同通讯协定的现场总线(Fieldbus),借此打造出机联网架构,让产线各环节的数据数据可以无缝流动,从而延伸出各种附加价值。
2011年德国喊出工业4.0,几乎在此同时物联网概念也问世,这两者结合的工业物联网,就是在机联网与工业以太网络架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早期出现的工业物联网仍采集中式架构,将终端机台的数据信息全部汇整至上层平台存储、显示、分析,不过生产设备对实时性要求极高,虽然工业以太网络后来改善封包碰撞缺点,进而降低数据来回传送所产生的延迟性,不过仍无法满足制造业需求,此问题一直到边缘运算概念出现才解决。
AIoT技术精进 边缘运算概念成形
事实上边缘运算也非新概念,IT系统从以前就一直是「集中」与「分散」两端交步前进,而每次替代都会在当时的技术基础与思维概念下进化,边缘运算也是一样,边缘运算的基础是建构在现有的强大电脑运算能力、小体积、低耗电之上。此类架构是让产线边缘端机台或上层设备(一般是闸道器)具有一定程度运算能力,当机台产生数据时会先由边缘运算处理,须实时反应者先回馈给第一线机台,按照事先缺省的机制运作,其他数据则传送至上层系统存储分析,做为日后制定生产策略时的依据。
在制造场域中,边缘运算目前最常见的应用是视觉系统,视觉系统的应用又分为产线与厂务两部分。产线的边缘运算视觉系统主要用于产品品质检测,其作法是先让AI机器学习演算法的训练模型,从庞大的影像数据库中找出产品瑕疵模式,再将训练过的模式下载至产在线的视觉检测摄影机,摄影机内的处理器在透过内建推论模型自主判断瑕疵的同时,也会将相关瑕疵影像回馈到后端系统,扩大数据库的数据量,让AI的训练模式越来越精准。
AI的机器视觉检测过去多应用于产品品质控管,不过此环节位于产线末端,出现瑕疵时往往已投入大量生产资源,为解决此问题,近期有厂商尝试将机器视觉摄影机移至前端,利用AI的智能判读功能侦测作业人员,在错误动作出现时发出提醒,借此提升产品良率。此类检测侦测人员肢体动作的模式也被应用到厂务端,此一模式的运作流程,是利用安全监控摄影机侦测特定区域的人员进出与动作,当未穿戴安全衣帽的人员进入或区域内的人员未按标准操作流程时,系统会发出告警,通知管理人员处理。
除了侦测特定区域,AI在厂务端的应用还包括设备状态与能源数据两种监控系统,不过这两种系统大多非边缘运算,而是集中式架构。设备状态与能源数据两种监控系统的做法,都是利用传感器撷取机台信息,前者主要撷取震动、温度、电流等数据,将相关数据传送至后端管理平台,透过历史数据的判断分析,在设备故障前先行维修,避免因无预警停机影响整体产线;后者则是撷取设备能源使用状态,从而掌握厂区的用电信息、制定用电策略,除了机台设备外,此做法也应用在厂房的空气与污水排放监测,在ESG成为企业营运重要指标的今天,此作为非常重要。
5G结合云端 新时代工业物联网成形
边缘运算架构主要应用的技术是AI与物联网,这两大技术构建起工业物联网雏形,不过如果要进一步完善,还必须有先进的通讯网络并搭配高弹性特色IT架构,5G、云端平台则是工业物联网快速落地、提升可用性的两大关键。与过去3G、4G等移动通讯标准相比,5G的最大特色是纳入商用领域,2022年释出的5G专网频段与执照,就为制造业者开启另一扇智能升级大门。
5G专网让制造业可以在厂区内打造贴合自身需求的移动通讯网络,此一网络在搭配云端系统后,可衍生出大量应用,例如业者可透过5G的低延迟特色快速建构出AGV/AMR系统,并利用云端平台轻松管理无人搬运车车队;或是整合AR/VR与数码双生(Digital Twin)技术,设计出智能巡检、教育训练等模式,藉由5G与VR眼镜的结合,以直觉可视化方式提供巡检工作、教育训练的运作效率,这些应用都仅是5G与云端在制造业的智能应用之一,在投入者渐多、厂商意愿提升的态势下,技术将会快速精进,创意发想也会越来越多元。
观察产业走向,智能化已是制造业不可逆的趋势。目前来看,5G、AI、物联网、边缘运算、云端平台会是下一代制造系统的重点技术,这些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将渐深渐广,业者可密切观察市场的技术演进与应用案例,并与系统厂商密切沟通,方能打造符合自身需求的智能制造系统。
- SEMICON Taiwan 2022登场 聚焦异质整合、车用芯片
- IDM大厂SEMICON谈技术趋势 也不忘加大对台布局力道
- Lam Research突破技术限制的界限 使芯片制造商不断进展
- 日本中兴化成工业 半导体制程中不可或缺的铁氟龙材料
- 半导体产业关键下一步
先进制程与异质整合扮双引擎 - 东京威力科创投注EUV微影技术 解决产量与环境冲击
- 欧姆佳独家掌握射频IC群测技术 毫米波天线传输品质无落差
- G2C+联盟串接合力能量 共创实绩打入半导体大厂供应链
- 用于工业以太网的瑞萨RZ/N2L MPU简化工业设备中实现网络功能
- 先进制程与第三代半导体推进 宜特扩大材料分析产能因应
- Koh Young Technology展示专为先进封装市场量身打造之最新产线3D检测解决方案
- Imagination将GPU和AI加速器应用于AIoT最新RISC-V应用
- 半导体产业追求ESG 是责任也是生存之道
- 地表最强自动换酸换盖系统MARS
- 海德汉ETEL 专注精密运动控制解决方案的专家
- 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动态解析:SiC晶圆供应成IDM业者竞争关键
- igus亮相2022国际半导体展 助力产业提升整体设备效率
- 爱德万测试Beyond Technology Horizon超越技术视野的观点
- 扬发提供IC半导体先进制程设备元件 一次多道清洗机台
- 5G、AIoT、云端交互整合应用
新时代制造系统面貌已然浮现 - Beckhoff半导体智能制造方案 亮相SEMICON Taiwan
- SEMICON Taiwan首度推出全球汽车芯片高峰论坛
携手经济部链结台湾及全球车用半导体与汽车产业生态圈 - 英飞凌混合返驰式控制器 助力安克创新打造具有更高效率新快充产品
- 永光完整产品线结合ESG趋势 助力电动车产业快速发展
- 韩媒称美豁免韩厂中国产线14纳米制程设备禁令
- 2Q超微处理器市占再创新高 ARM架构处理器亦大有斩获
- 大尺寸显示驱动IC何时回温?IC代理代理坦言4Q没把握
- 平头哥发布RISC-V芯片平台「无剑」及SoC原型「曳影」
- 三星、中芯先进制程良率低 投片客户不可承受之重
- PC品牌打回原形 2022年出货跌回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