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阳实业链结新创技术、动能及资源 积极推动内部转型、因应外部需求
作为台湾成衣制造业的龙头,聚阳实业自2016年以来,为了因应欧美服饰品牌需求,持续拓展内、外部创新实力。对此,聚阳跨领域创新中心策略与创新经理周嗣萱表示,该部门最早投入智能穿戴整合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以台湾蓬勃发展的电子业为重要的基础,期待能将机能运动服饰与智能穿戴整合,提供品牌端更多元的产品及解决方案。
「智能穿戴涉及到三方跨领域的整合,包括软件、硬件及运动科技,开始做才发现,隔行如隔山,彼此语言不同,对于三方而言困难度都相当高」,周嗣萱指出, 「我们约莫从2019~2020年左右开始与新创接触,当时主要是希望在市场上寻找Wearable(智能穿戴)的相关应用,希望可以借此打造出具备整合性的产品,并把目标放在提供具备『精准运动』需求的终端用户身上,也就是所谓的运动员。」从动作捕捉、肌肉传感到更进阶的运动科技运用,2021年开始以产品需求为出发点,聚阳开始与新创接触与合作。
周嗣萱以约会、交往到结婚来形容企业与新创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的品牌客户来讲,与新创合作最大的阻碍通常是『信任度』的问题,因此在这之中,企业便扮演相当重要角色,作为两者之间的桥梁,整合新创的技术与弹性,并基于品牌的信任,找到更适合的解决方案。」
以AI、Web3、智能制造为主要标的,专注数码时尚领域新创合作
面对愈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传产要能在全新的需求驱使下快速因应,势必得仰赖在技术力与适应性都更具弹性的新创企业,比起全然倚靠内部创新,周嗣萱表示外部团队弹性确实更大,能够协助企业更快衔接市场需求,针对内部数码转型趋势及市场需求找到相应的技术与解方。自2019年以来,聚阳实业更聚焦在寻找「数码时尚」相关的新创团队,主要领域包括 Web3、智能工厂、生成式设计、数码转型等。
除此之外,因应聚阳实业持续进行的内部数码转型需求,AI亦是近年其关注的焦点,「只要是AI背景,对于时尚服饰产业痛点有兴趣,并愿意挑战及改变的,就是我们在找的团队」
同时,回应生成式AI对于时尚服饰产业的重大影响。2023年5月,首届AI时装周由人工智能创意机构Maison Meta所主办,邀请参赛者运用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Dalle2等AI图像生成工具进行时装设计,其成品相当惊人;不只是AI时尚周的作品经验时尚产业,2023年3月,荷兰前卫牛仔品牌G-Star Raw率先发布由 Midjourney AI绘图生成工具设计的12件牛仔胶囊系列,其成果精致、细腻且具备品牌风格,在制作上更能挑战其品牌技艺,获得相当大的关注与讨论,而同样的对于成衣品牌而言,生成式AI设计亦是明日之星。
桥接新创与内部组织,以创新部门为核心推动的企业转型
「在成衣制造领域,许多需求是很实时且有机会很快落地,但在台湾了解这领域know-how的新创团队并不多」,周嗣萱表示,目前聚阳主要藉由TAcc+、、SparkLab等加速器单位接触新创公司,包含、林口亚湾也是主要对口,「对我们而言,比起单纯购买新创服务,我们更希望找中长期的策略合作夥伴,比起A轮以上的成长型新创,我们更希望接触仍在天使轮与种子轮的初早期新创
直至目前,聚阳已与不少新创建立紧密的关系,包括带领新创共同远赴国外参展、参与新创论坛、发起行销活动等。问及在尝试与新创合作、建立概念验证(PoC)场景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为何?周嗣萱认为,新创与企业有着本质性的差异,包括运作逻辑、时间管理、组织异动的弹性等,「传产习惯单向沟通,通常是基于对技术、服务与原料的需求,以交易的方式产生关系。然而 SaaS 厂商不适合以这样的模式沟通,彼此之间逻辑认知差异很大,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会需要较长时间的磨合。」
自2016年以来持续与新创公司保持链结与合作,周嗣萱分享自己的观察,她认为台湾新创在「市场验证」的能力上仍较欠乏,大部分技术导向的新创多半没有「前进市场(go-to-market)的经验与策略,因此对于市场与品牌用户的需求不甚了解,这易造成企业与新创合作时的鸿沟,「我们观察到许多优秀的新创公司,都因为在产品定位上出了问题,因此没有办法落地。」
未来,面对市场端的创新需求及企业内部的数码转型趋势,聚阳将会更积极地对接新创,并基于现阶段的市场风向、趋势及企业内部资源,来判断与新创公司近一步合作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