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思科技:以三大核心优势竞逐 AI 端侧硬件龙头,公布三年攻坚路线图
在近日举办的广发证券2025年全球投资论坛暨精品上市公司闭门交流会上,蓝思科技(6613.HK)董事长周群飞系统阐述了公司在AI端侧硬件领域的战略定位与发展路径。她指出,AI端侧硬件竞争的本质是「技术创新」与「制造硬实力」的深度融合,而蓝思科技凭藉三大不可复制的核心优势,正稳步迈向产业龙头地位。
一、研发引领:系统性技术突破与跨场景迁移能力
周群飞强调,创新是蓝思科技的立身之本。公司上市以来累计研发投入已突破200亿元,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达24.4亿元,研发费用率长期保持在4%以上。蓝思不追求「单点创新」,而是致力于「材料+工艺+设备」的全链路系统性突破,技术布局覆盖从消费电子领域的UTG玻璃、3D玻璃、液态金属及钛合金精密加工,至AI硬件所需的光波导镜片、功能模块,以及机器人关节、灵巧手、玻璃硬盘基板等前沿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具备将消费电子领域技术积累高效迁移至新赛道的能力。例如,将手机玻璃精密加工工艺快速应用于车载玻璃领域;通过改进压印与刻蚀工艺,提升光波导镜片良率与产能;并已配合全球领先机械硬盘客户开发玻璃硬盘基板,以替代传统铝基板,打开新的市场空间。
二、制造整合:垂直化产业链与高效交付能力
面对AI硬件「大规模、高精度」的交付需求,蓝思科技通过自主研发的首条「单片流」玻璃生产线,将原有200多道工序压缩至50余道,实现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流程柔性化生产,大幅提升效率与良率。
公司构建了从原材料、模具、刀具、工装夹具至自动化设备的自研自产体系,并完成从「部件-模块-整机组装」到ODM的全产业链整合。这一「全链条可控」模式,使蓝思在成本控制与快速回应方面具备显着优势。周群飞举例称,面对客户AI眼镜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公司在数十天内完成开模与产线搭建,迅速实现量产交付。
三、生态升级:从供应商到「解决方案共创者」
蓝思科技已从传统制造方转型为深度参与客户前端研发的「共创夥伴」。公司团队与客户硬件核心团队建立长期合作机制,从前端研发阶段便介入协同,充分发挥其在研发设计、精益生产及供应链整合方面的综合能力。
在场景落地方面,蓝思已实现智元灵犀机器人、支付宝智能终端机等产品的批量交付;在具身智能领域,已进入北美及国内头部机器人供应链,关节模块、灵巧手等关键部件实现批量交付。2025年,公司预计人形机器人出货达3000台,四足机器狗超10000台,整机组装规模位居行业第一梯队,已成为全球具身智能硬件制造的重要平台。
未来规划:三年攻坚,剑指全球制造龙头
基于上述优势,周群飞公布了公司「三年攻坚计划」。未来三年,蓝思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聚焦端侧硬件、多模态融合技术及新型材料工艺,深耕三大核心领域:
- 消费电子与AI眼镜:巩固全球消费电子精密结构件及模块市场领先地位,扩大脆性材料、蓝宝石及陶瓷布局;目标两年内成为头部客户AI眼镜核心供应商,实现结构件、模块及整机组装全覆盖;至2027年,AI眼镜整机组装份额进入全球前列,确立在光波导领域的主力地位。
- 汽车电子:攻克「全景显示+智能交互」一体化技术,推动通讯模块及网域控制站模块快速导入;2026年实现超薄夹胶玻璃年供百万量级汽车配套,覆盖国内外主流车企;2027年进一步提升全球汽车交互系统市占率。
- 机器人领域:突破人形机器人关节模块轻量化技术,建立从软件二次开发至整机组装、从精密结构件到功能模块的综合能力;2026年实现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与整机组装规模倍数增长;2027年使人形机器人与四足机器狗出货量稳居全球前列。
周群飞表示,蓝思科技的目标清晰坚定——成为AI端侧硬件制造领域的全球龙头之一,以技术实链、制造硬实力与生态协同,持续推动端侧智能硬件从云端走向现实。
——本文根据蓝思科技董事长周群飞在广发证券2025年全球投资论坛上的讲话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