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科技厂房工安事故防治与管理实务 智能应用 影音
ADI
ST Microsite

浅谈高科技厂房工安事故防治与管理实务

晶元光电经理王俊仁。
晶元光电经理王俊仁。

虽然许多企业都会针对环境保护及工安事件成立专职单位,但晶元光电经理王俊仁认为,不是只有环安单位在做环安,唯有建立安全文化,让企业组织内的人员,接受对安全的追求、理念、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形成组织氛围。

但要建立企业安全文化,并不容易,王俊仁以晶元光电为例,由于因购并多次且营运基地分布台湾、大陆及其他国家,就会碰到安全文化不一致的问题,也让王俊仁思考,安全观念究竟是天生使然还是后天养成。

其中一个现象,就是人们总是认为,办法是人想出来的,无论是什麽问题,都可以解决,也因此常常让自己放在危险的情境中,就算有非常好的硬件措施,也可能无法阻止因安全意识养成不足之后续问题。

王俊仁强调,要塑造企业安全文化,千万不要等事件发生后才来处理,而且不能只是少数人在努力,不能只是让环安部门来做,而且也不能只是透过教育训练等方式,还应该要透过标准化、当责者心态来强化,让大家能够互相提醒,彼此是一个重视安全的团队。

如杜邦(DuPont)的安全文化谚语,就强调「你能达到的安全水平,是决定在你所展现的移动。」高端主管对组织安全文化的塑造,责无旁贷,如不允许组织内任何人员逃避他们的安全责任;不允许粗心大意、马虎行事、越是困难,越要努力;致力于改变老旧的习惯;不为昨天的进步沾沾自喜;对要求标准绝不妥协等。

另一个企业安全文化的塑造问题,在于产业变化相当快,人员是否能跟上产业进步的速度,其实也会是一个挑战。此外,虽然安全第一,但企业主会要求在有限的成本下去完成,设法降低机率是可以努力的方向,同时要避免重复投资,从五大面向——人员、机械设备、物料、法规、环境来监别危害的等级,就可以减少危险发生次数,抑止灾害持续扩大。

在灾前规划与准备方面,首先就是在作业区域做好危害监别及张贴标示,建立防护系统;在机具方面,准备好紧急应变器具、救难器具、侦检器具(含监控系统),同时做好器材检验标准及维护机制;在人员方面,要做好技能认定及训练。

在危害监别、风险评估及决定控制措施的流程方面,从作业?制程节点开始,到危害监别流程图、评估人员暴露率、事件发生率及后果严重度后,再决定风险等级,及是否可接受风险,如果属于不可接受的风险,就要拟定目标及决定控制措施,并检查控制是否有效,并持续管理,审查绩效,以确保风险得到控制。

王俊仁强调,采取矫正及预防措施时,应考虑问题的大小,并执行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估。值得注意的是,不可接受风险的比例,每一家公司都不一样,以气体侦测器布点的有效性为例,要知道气体泄漏时,气流会往哪里跑,才能把有效的气体侦测器,装置在有效的位置。

在建立安全意识前提与厂区损害防阻规划方面,一定要有「可能最大损失」的观念,其如建筑物虽有良好的自有防护系统和外在的公共消防系统,仍假设在火灾发生时,部分防护设备可能会失灵,外在消防设施也可能会发生供水不足的现象,以致无法发挥预期功能下的最大损失。

另一个观念则是「最大可预期损失」,如建物本身的自有防护系统,在火灾发生时,无法发挥预期功能,而使火灾蔓延至防火墙,或直至燃烧殆尽,或直至公共消防队至现场为止的最大损失。

有了最大损失的观念,王俊仁认为,才能从一开始就做好主动防护,处理可能发生的工安事务,洞才不会愈来愈大,如果只是一味的被动防护,可能就太慢了。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则是灾后复原。在意外灾害发生后的黄金时间,必须对机器、设备与建物采取适当的抢救措施,有效降低及控制损失在最少的范围与程度,得以提高未来进行复原的可能性。

王俊仁指出,有时消防队碰到高科技厂房,也很头痛,因为可能只是一个机台起火,但是水一灌下去,火灭了,整个厂房也完了。所以在灾害发生后,想要设法快速复原,妥善的灾害防救非常重要,如除污、除腐蚀等。

王俊仁最后指出,工安事故的防治与管理遭遇的主要挑战,包括专业能力的持续提升、思考产业上中下游整合型防灾、巩固灾害应变之领导才能、屏除过度对安全防护的自信等。安全防治没有结束的一天,唯有让人自己想要安全,工安事故发生的可能,才有可能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