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越以环境绿能为核心推动从贸易到工程的永续转型
在全球减碳与能源转型浪潮下,半导体供应链不仅要追求效率,更须思考如何兼顾环境永续。崇越集团近年积极推动「环境绿能」事业,从半导体材料供应商转型为整合型工程服务夥伴,并以「共融策略」与「三位一体」减碳系统为核心,开创企业永续竞争新局。
崇越集团副董事长兼永续长赖杉桂认为,环境是企业生命线的一部分,不只是口号。崇越的转型始于服务客户的需求。过去,崇越以材料贸易为主;但当客户在建厂、环保与能源使用上面临更高挑战时,公司也逐步跨入工程与技术服务,从被动供应走向主动解决,形塑出「专业为用、成果共享」的企业精神。
从共融理念到三位一体策略 崇越构筑减碳永续新架构
赖杉桂强调,崇越的共融策略并非单向服务关系,而是种共生思维。「我们希望与客户共创价值,让繁荣与融合并行。」这套理念也贯穿于崇越推动环境绿能的整体蓝图。他指出,环境绿能的范畴并不限于能源,更涵盖水资源、废弃物、生态多样性与公司治理等面向。「永续必须内化于企业文化,才能外化为具体成果。」
目前,崇越已成立ESG委员会与四大工作小组,其中包括创新、友善环境、共荣社会与公司治理等不同分项,更导入SBTi科学减量目标与WELL建筑标准的规范,实践内服外用的永续精神。
而在落地策略上,崇越以「三位一体」系统为核心,透过创能、节能、储能三轴整合,协助客户完成减碳转型。「减碳是目标,节能是手段,创能与储能则是实现的系统工程,」嘉益能源CEO吴光曜说。他进一步解释,崇越旗下三家公司的分工明确:光宇顾问负责规划与碳盘查,嘉益能源专注创能与储能方案,建越工程则负责施工与落地执行,形成从规划到验证的「一条龙服务」。同时,崇越推动 super ESCO 模式,让企业以绩效分润方式导入节能工程,降低初期投资压力。
「我们希望打造 prosumer 生态系,让企业同时成为发电者与消费者,透过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实现供需平衡。」吴光曜指出,崇越的能源管理平台结合AI分析与云端数据整合,能实时优化用电曲线、削峰填谷,为企业客户实现成本与碳排的双重减量。
从废变资到氢能创新 崇越以工程实力实践循环永续
除了能源领域,崇越也在循环经济上展现创新力。吴光曜举例,崇越成功将半导体制程中的氟化钙污泥转化为人工萤石,回收再用于钢铁与化学产业。「我们从客户的痛点出发,把废变成资,」他说。这项技术已协助客户处理近4.4万吨乾基氟化钙污泥,回收率达99%以上,大幅减少天然矿产开采与环境负荷。同时,崇越也与国产集团合作,将CMP研磨污泥转化为再生混凝土,其碳排量预估可较内政部混凝土碳排基准值降低约5成,为水泥业提供净零示范案例。
赖杉桂补充,这些实例不仅代表技术突破,更象徵企业角色的转变。「从贸易到工程,代表我们从被动供应走向主动创造价值,这正是崇越绿色转型的核心。」
为因应AI时代的高能耗挑战,崇越布局新一代能源技术。建越工程成为Bloom Energy认证EPC厂商,导入氢燃料电池系统,提供稳定低碳供电。「现阶段可利用天然气实现比台电电力减碳30%的效果,未来转为绿氢后能达成零碳供电,」吴光曜说。这套系统将应用于AI数据中心、微电网与分散式电力场域,确保高运算环境下的能源稳定与永续兼顾,展现崇越对未来能源架构的前瞻思维。
全球与在地共融 崇越以文化推动永续
崇越的环境绿能业务已随客户脚步走向国际,目前在新加坡、马来西亚与越南累积多项工程实绩,并积极布局泰国、印度等新兴市场。
吴光曜坦言,海外市场挑战不少,包含当地法规、供应链协作与人才培育,但崇越的优势在于能结合台湾成熟的工程经验与系统整合能力,快速建立信任与执行力。「我们的策略是与在地夥伴共建生态系,让绿能工程不只是输出,而是共同成长,」他说。
对赖杉桂而言,永续不是外部压力,而是企业文化的延伸,因此崇越内部也以身作则。他强调,永续不是终点,而是条持续共融的路。「我们希望崇越不只是半导体链的幕后夥伴,而是带动产业走向净零的推手。透过环境绿能与工程技术,我们要成为亚洲永续工程的标竿企业。」赖杉桂坚定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