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装置掀起App应用与人机界面热潮 智能应用 影音
DForum0620
Event

穿戴装置掀起App应用与人机界面热潮

  • DIGITIMES企划

随着智能腕带可记录的信息日趋复杂,必须藉由专属连线App进行数据分析与呈现,提升终端产品使用价值,图为LG可侦测心律的耳机与对应智能腕带。LG
随着智能腕带可记录的信息日趋复杂,必须藉由专属连线App进行数据分析与呈现,提升终端产品使用价值,图为LG可侦测心律的耳机与对应智能腕带。LG

2014年穿戴式装置市场大热门,吸引不少业者争相投入,看起来不起眼的智能腕带在众多穿戴式智能产品领域中爆红,一方面是这类智能穿戴设备已有趋向首饰或个性配饰方向开发,材质、外型与一般3C产品取向不同,加上除了健身与个人健康运动管理功能外,智能腕带搭配对应App应用还能发展个人健身助理、社交应用与游戏化应用功能,而终端App的人机界面开发就成了延伸应用是否能爆红的关键…

由于穿戴式装置,顾名思义就是可以穿戴在使用者身上的电子商品,因为其材质、设计以穿戴应用优先考量,因此更适合长时间配戴使用,与携带智能手机或是平板电脑更为便利,因为产品在材质、重量与元件都需要考量穿戴应用的舒适取向,自然产品在可用的电池、显示技术、运算平台等关键元件或技术方面,就不能如智能手机朝高时脉、高效能的方向选材思考,反而需要从用户的需求找出那些应用或是现象,可用穿戴式技术来加以改善或满足使用情境需求,产品的开发思考方向与现有的智能随身产品完全不同。

智能腕带可用显示区块面积极小,仍可透过智能手机搭配对应连线App扩展显示内容,利用手机的大屏幕可以检视跑者路径轨迹与对应地图,浏览画面还可带出社群好友的回应内容。Garmin

智能腕带可用显示区块面积极小,仍可透过智能手机搭配对应连线App扩展显示内容,利用手机的大屏幕可以检视跑者路径轨迹与对应地图,浏览画面还可带出社群好友的回应内容。Garmin

智能腕带可以显示的信息有限,亦不容易呈现大量图表化数据,透过外部第二屏装置即可呈现优化内容的呈现界面。Garmin

智能腕带可以显示的信息有限,亦不容易呈现大量图表化数据,透过外部第二屏装置即可呈现优化内容的呈现界面。Garmin

智能腕带人机界面设计不仅限于腕带产品本身,还需要针对产品生态系周边的云端应用一并在人机界面设计持续优化,提升整体使用体验。Nike

智能腕带人机界面设计不仅限于腕带产品本身,还需要针对产品生态系周边的云端应用一并在人机界面设计持续优化,提升整体使用体验。Nike

智能腕带朝社群应用需求发展,不只可利用智能手机充当设备第二屏幕,也能善用双向无线传输优势,让腕带也可充当手机的第二屏幕使用。Razer

智能腕带朝社群应用需求发展,不只可利用智能手机充当设备第二屏幕,也能善用双向无线传输优势,让腕带也可充当手机的第二屏幕使用。Razer

量化生活应用 开发穿戴产品市场潜能

穿戴式应用的产品特色,将进一步助长量化生活(quantified self)的产品或应用潮流!例如现有智能腕带产品,即看准使用者对于个人的生命活动纪录储存的需求,使用这类装置进行健身纪录,若仅单纯只有智能腕带产品配戴使用,对使用者来说只能随时查询当日消耗多少卡路里,或是做了那些健身运动对应消耗多少体脂肪等信息,这类使用情境大体可以应用智能腕带本身就能完成对应活动纪录与显示,但基本上无法进行分析与图表呈现,因为智能腕带的显示屏幕最大仅有2 * 4cm左右,若使用点阵式LCD顶多也只能呈现两行纯文字信息。

为让智能腕带能有更丰富、有趣的延伸应用,多数发展智能腕带的业者,大多会针对旗下产品开发对应连线应用程序,可以是针对移动智能装置开发的APK(Android)或是IPA(Apple iOS)嵌入式系统应用程序,就看业者初步积极想触及的市场对应使用者使用哪中嵌入式设备较多,或是同时部署iOS与Android平台。甚至志向较远大的业者,就会针对智能腕带同时开发对应的Windows应用连线软件甚至是云端应用服务。

游戏化应用 扩展智能腕带应用价值

以对应智能腕带的嵌入式系统应用程序来说,主要开发目的是令智能手机或是平板电脑,可以充当智能腕带产品的第二屏幕使用,所谓的第二屏幕即是用外部移动设备的运算、显示能力,搭配移动设备本身的触控式屏幕人机界面,提供智能腕带额外的数据提取、呈现与人机界面操作互动弹性,虽说以手机或是平板电脑建构的第二屏属于延伸检视或浏览智能腕带纪录应用,但实际上若仅有检视用途,使用价值即会大大减分。

以Garmin vivofit、Nike Fuelband、Galaxy Gear Fit等这类以个人健身/运动纪录用途为主的智能腕带,搭配iOS或是Android平台开发的App来说,就不会仅有单纯的活动纪录呈现与运动记录检索用途,通常会加入Gamification游戏化的应用设计,因为开发者发现常见运动习惯不容易持之以恒的问题,通常来自运动者得不到同伴的积极正面回馈导致,为了让智能腕带使用者也能达到连结虚拟运动同好的效用,这类运动纪录用途的智能腕带对应程序,通常会不定期在App中丢出挑战自我的运动门槛供使用者进行挑战,这有别于一般中规中矩的个人健身助理所提供的循序渐进运动规划,而是在程序开发专家提供的小型挑战项目,供使用者自行进行如游戏般的闯关设计,当然对应完成运动挑战也能获得该项目的金盃奖励。

结合社群扩散价值 智能手环发挥装置综效

有趣的是,这类智能手环还将游戏化的挑战成果,搭配作为第二屏的移动设备社群网络的分享素材,透过社群的扩散与分享活动,出能满足智能腕带配戴者本身的分享慾望外,同时也可以透过社群平台将智能腕带产品争取到更多的曝光,而在游戏化的成果分享外,社群整合的优势还可进一步将运动路线、轨迹搭配地理地图(GIS)一同分享呈现,提供更丰富多元的智能腕带信息分享内容。

除游戏化的整合应用外,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作为第二屏的设计架构,在有些智能腕带产品反而是反其道而行!例如在2014 CES展展出的Razer Nabu智能腕带,就是一款强调社交应用的智能腕带产品,有别于健身记录应用的智能腕带将智能手机当第二屏,Razer Nabu反而是充分应用其硬件优势,抢着当智能手机或是平板电脑的第二屏。

Razer Nabu为该公司首度开发的智能手环产品,Razer Nabu除具备一般配戴者的生物活动纪录功能,可作为个人健身与运动纪录分析外,Razer Nabu可透过两组小型OLED显示屏幕随时掌握个人社群活动状态,也就是说配戴者搭配腕带使用的智能手机,还可透过低功耗蓝牙传输功能,随时将使用者的网络活动动态及时透过蓝牙数据传输送至智能手环中显示,智能手环包含公开图示显示屏幕与隐私信息显示屏幕,在公开显示幕可用的图示显示区为32 * 32 Pixel、隐私信息的显示屏幕则较长,有128 * 32 Pixel。Razer Nabu的公开图示显示屏幕设计在腕带的上方顶部,主要是利用不同社群状态图示,使配戴者一望即知自己的网络活动多了哪些种类的活动提示,例如电话来电、简讯收取、电子邮件收取,甚或是应用程序更新信息。

隐私信息对应的显示屏幕则设置在智能腕带内侧,一方面避免外显让旁人看到,透过较长的显示区块也能呈现SMS简讯内容,此外可呈现如电子邮件标题、个人运动数据等信息。Razer Nabu开发业者还对这款智能腕带寄予厚望,他们认为这款腕带还可用来结合现实游戏活动的连结度,Razer Nabu开发者另提供产品的应用程序开发平台,提供第三方开发者研发基于Razer Nabu智能腕带的实境游戏,游戏现场只要部署蓝牙传输设施,就可以建构基于Razer Nabu的实境游戏环境。

善用第二屏幕奥援 加深智能手环数据价值

智能腕带除了可充当移动设备或是游戏活动的第二屏幕外,其实要让智能腕带的效益发挥到最高,其实还是要透过具备大型屏幕的智能手机或是平板电脑协同应用才能发挥综效,像是LG在CES展展出的Lifeband Touch,其运动生理监控纪录的信息就有相当高的标准,甚至透过其整合心律传感的耳机设备,还能让智能手环、运动纪录软件也能通部纪录更丰富的生理信息,但当这麽多精确的生理信息都被纪录下来后,要怎麽简洁、明确呈现内容,就成了连线App是否实用而不是虚有其表的关键。

对智能腕带业者来说,首先要决定的就是要将应用程序部署在哪个平台?目前常用的嵌入式平台有基于Apple iOS的Appstore,另一个是基于Google的Android Google Play软件商店,两种平台代表着两套嵌入式应用开发专案,必须审慎评估后再决定投入程度。一般产品开发者会选择两个平台同步开发、部署,虽然企划对应连先App的开发资源可共享,但两套不同应用平台的App基本上也会面临不同的界面元件布局的细微差异,系统Graphical User Interface也会有显着不同,连线App开发投入之前就需要先进行规划与评估。

连线App朝应用平台化发展 精省开发与维护成本

为了让App开发投入能发挥更多综效,较大的智能腕带或穿戴式产品业者,也会尝试将旗下同类型相关穿戴产品共享同一个App应用平台,将App朝平台化应用开发角度投入,除可集中资源持续优化连线应用程序的功能外,也可一次性解决旗下穿戴式产品的PC/NB或云端连线的应用需求,等于是让旗下穿戴式产品都能同步升级衔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是云端应用功能。例如Garmin推出的Garmin Connect Mobile连线App,就能支持旗下开发的Forerunner 220/620等穿戴式智能装置,避免重复投入资源开发功能与需求近似的应用终端App,又可透过App的社群分享机制,为产品品牌持续在社群网络平台露出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