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式装置夯 改善人机界面体验成关键 智能应用 影音
EVmember
Event

穿戴式装置夯 改善人机界面体验成关键

  • DIGITIMES企划

穿戴型的个人健康纪录器,搭配移动设备或是云服务平台进行数据分析与呈现,已是目前个人健康应用类型穿戴式产品的应用架构主流。Garmin
穿戴型的个人健康纪录器,搭配移动设备或是云服务平台进行数据分析与呈现,已是目前个人健康应用类型穿戴式产品的应用架构主流。Garmin

在2014年美国消费电子展(CES)中,除可观察未来一年的热门3C、IT电子产品动态,也能发现目前各大厂将投注重资的产品开发趋势,今年以超可携设计的穿戴式产品最为热门,而用解决穿戴式产品的人机界面设计方案,已成为业者拉开市场竞争产品技术差距的关键技术…

早在2014 CES Show登场之前,穿戴式产品已在市场掀起一股新潮流,不只是运动产业、网通产业开始关注并抢先投入这个未来热门产品,不少大厂亦纷纷推出自行开发的穿戴式产品,甚至已有部分业者已初步尝穿戴式产品的甜头,旗下产品已有数代穿戴式配件更新改版,例如Nike的Fuel Band运动腕带(wristband)型态产品,因市场销售表现不俗,也在CES展之前推出防水设计、规格与功能微调改善的SE版本,吸引不少业者积极进场抢攻穿戴式产品应用。

穿戴式智能产品数据显示设计空间有限,搭配低功耗无线传输技术与智能装置协同运作,已是目前穿戴式产品开发架构主流。Nike

穿戴式智能产品数据显示设计空间有限,搭配低功耗无线传输技术与智能装置协同运作,已是目前穿戴式产品开发架构主流。Nike

左右穿戴式智能产品易用性的关键,不再是产品本身的人机界面,而是整个应用情境、搭配App或云端应用整体使用体验,开发复杂度相当高。Nike

左右穿戴式智能产品易用性的关键,不再是产品本身的人机界面,而是整个应用情境、搭配App或云端应用整体使用体验,开发复杂度相当高。Nike

智能手表虽有表面的触控区块可嵌入触控人机界面,但表面面积相对小,操作选单的可用面积相对较小,操作人机界面需大幅简化才能优化操作体验。Sony

智能手表虽有表面的触控区块可嵌入触控人机界面,但表面面积相对小,操作选单的可用面积相对较小,操作人机界面需大幅简化才能优化操作体验。Sony

整合Android的智能手表,使用精简化后的嵌入式系统,为改善使用体验,仍须针对小尺寸屏幕限制进行人机界面优化。Yuandao

整合Android的智能手表,使用精简化后的嵌入式系统,为改善使用体验,仍须针对小尺寸屏幕限制进行人机界面优化。Yuandao

CES2014穿戴式运算产品热门 健身、保健纪录型设备能见度高

先讨论几个这次颇受关注的几款穿戴式产品,2014年各大厂关注的产品方向仍以健康、保健、个人运动管理用途的穿戴式产品为主,很明显地在CES中光是以健身、保健、个人健康管理目的设计的穿戴式产品,就抢占CES极显着的展场空间,如果以健身/保健用途为标的开发的产品,多半应用环境的情境设定以活动监测的超可携设备为设计型式,例如计步器,或非医疗等级的心律监测器,而装置本身制作成坠饰、Token、或是腕带形产品,以坠饰或是Token型的设计方案,多数导入MEMS(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元件,利用加速度计、陀螺仪搭配整合Bluetooth低功耗传输技术的MCU整合基本的活动监测平台。

除利用MEMS的加速度感应或手势进行基本的个人数据撷取纪录外,透过独特手势也能进行简单的操作或取代部分设定,但装置因为体积太小,可能仅设置单一触控或是压按开关,甚至装置仅有电源开关,因产品本身无显示功能设计,监控活动数据为需要透过Bluetooth低功耗传输技术将记录数据传送到其他智能运算设备,设计架构在传感活动的整合方面相对单纯,而进阶操作如设备的功能微调,则搭配移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完成进阶操作,人机界面的设计会朝与用户手边具大型屏幕的设备协同,使用的方式建构产品操作架构。

智能腕带产品多元 人机界面整合左右产品易用性

反而是腕带型产品,有些是整合点阵式LED显示器或是搭配小尺寸LCD单色、E-Ink电子纸显示屏或极少数采用彩色LCD显示屏搭配呈现,而在穿戴式产品终端设备仅应用简单数据呈现极为有限的装置信息,当使用者需检视更详细的纪录信息时,则需透过低功耗无线传输技术将完整信息汇整至移动设备对应的App进行数据分析与呈现。

这类腕带型的穿戴式产品以Nike Fuelband等产品发展较为成熟,俨然已经成为电子腕带的设计参考架构,亦成为不少厂商的参考典范,腕带的人机界面以利用软质塑料外壳包覆的实体按键进行简易的显示模式循序切换,可让使用者可户外或行进运动间读取纪录内容,尤其在不方便搭配智能移动设备或是根本没智能手机的运动状态下,可支持实时押按呈现功能的切换键,变更呈现腕带目前纪录的数据内容,但要检视更详尽的历史数据,仍需将数据传送云端运动数据平台或桌上型电脑、智能平板/电话上检视要来得更为详尽。

MEMS元件整合 优化产品使用体验

除运动用途外,智能传感元件在CES Show上也有不少业者发挥巧思,让原本已经相当成熟的技术方案也能有新的整合应用创意。尤其是新一代的MEMS微机电技术,相关技术正逐步持续改善迈向商业化应用领域,像新一代的MEMS微机电技术方案,除可用在传感应用环境的相关数据外,甚至还可改善传统人机界面办不到或是需用更多繁复操作才能进行的工作。

例如,就有智能表设计业者,在智能表控制芯片内嵌的传感MEMS元件,原有智能手表使用者需要触按屏幕的电容触控机制、或是需押按硬件按键才能将智能手表自智能睡眠模式中进行工作与休眠应用切换,但若有MEMS简单的多轴加速度计元件整合,智能手表传感分析使用者的抬手、手腕转动表面的微小动作纳入手势感应操作人机界面的重要体感操作指令,即可在产品应用上较原有仅有硬件按键或是搭配触控屏幕选单繁复操作的的设计方案,多了更人性的抬手就能自动利用嵌入式系统与MEMS元件传感结果,预测或执行对应屏幕开启动作,大幅改善穿戴式产品的使用体验。

善用大屏幕移动设备辅助 改善产品人机界面限制

而健康保健用途的穿戴式产品,其实目的也是要透过长期且稳定的个人生理信息纪录撷取,进行原始数据的积极蒐集汇整,但基本上蒐集取得的数据量仍相当庞杂,在穿戴式产品有限的体积空间中甚至无法达到较佳的呈现效果,这类商品也需要搭配如电脑终端或云端应用服务,进阶管理与储存个人生理数据纪录或是进阶动作操作辅助等。

但云端应用平台虽然是众多厂商积极关注与投入的重点,但实际上对于超可携的个人健康数据撷取与分析,对终端用户来说仍有相当大的网安风险,毕竟仍有用户不喜欢将个人的运动信息公开在博客或是社交平台。较为保守的设计方案仍以透过与移动设备搭配的App或是电脑终端的运动管理软件,进行个人运动信息的进阶分析与处理。

有线、低功耗无线传输技术 搭配专属终端App协同应用

为了呼应穿戴式产品的连线撷取、储存与分析健康信息的传输需求,多数腕带型产品、智能手表是直接将标准USB传输界面与纪录装置进行设计整合,如Nike的运动腕带将USB标准连接器设计在腕带终端,而不少智能手表则将Micro USB连接器设置在表身角落,或是如运动腕带也将标准USB连接器,设置在表带末端与表代扣环机构进行精巧整合。对于超可携智能装置来说,善用装置外型整合有线数据传输方案,可让设备与终端分析应用建构方便的充电与数据传输应用,另一方面引用标准USB连接器也可让装置的使用体验提升,而不用准备麻烦的专属传输或充电设备。

虽说如此,先前也提到,在配戴型、穿戴型设备上面,目前以采更小巧、精致的首饰、坠饰型态的穿戴式电子装置,若需要进行数据传输或是人机界面操作的进阶设定时,就势必需要搭配如Bluetooth超低功耗传输技术,使得纪录装置可与智能手机或智能平板电脑建构低功耗无线数据传输通道,搭配移动设备上的对应App进行穿戴式设备的纪录信息管理或是进阶人机操作,而人机界面的设计便捷与否,除了考验穿戴式数码产品的低功耗无线数据传输技术稳定性外,在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应用分析软件人机界面的易用性设计,也将左右整体穿戴式产品的使用体验,复杂度不只在商品本身的设计项目,而是连同产品使用情境、无线技术、终端应用App整体的设计良莠,考验穿戴式产品的最终使用体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