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产业优势 落实智能交通
交通运输作为城市运作的大动脉,一直是智能城市应用的关注焦点。交通部科技顾问室参事暨管理信息中心主任王穆衡指出,台湾交通环境有很多痛点,如数码落差拉大城乡差距,公共运输无法产生足够有效的吸引力等,虽然新科技有可能改变未来的交通,但并非有了科技就能解决问题,使用者的正确观念更是重要。
王穆衡提醒大家,速度真的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吗?以前的交通建设思维是「遇山开路,遇水搭桥」,但现在要思考的是能否与环境和平相处,要考虑景观及如何与大自然共处。以市区过去常见的交通建设「圆环」为例,过去都会选择加以拆除,但现在为了安全及环境,许多城市都已开始渐渐恢复圆环作为交通建设的一环。
王穆衡强调,要发展公共运输成为普世价值,落实绿色运输政策,交通运输系统不能只是追求单一价值,如偏乡的公共运输班次少、载客少、亏损多,所以应以固本(如提升公车可靠度)、改造(如公车随招随停)及创新(如扩大预约式平台)为追求目标,不可跟都市建设的设定目标相提并论。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则是运输过程可能出现的缝隙成本,如公共运输能否实现一票到底甚至一车到底?如何降低不可免的转乘代价?因为运输过程中的许多变因,都有可能造成意外。
王穆衡认为,智能交通的发展愿景与目标,速度仍然很重要,但应该要设法兼顾其他目标,包括无缝、安全、顺畅、共享及永续,同时还要考虑跟其他领域整合,中间就得靠服务来连结,同时要注意未来相关产业的发展机会,设法结合产业趋势,了解新兴智能科技如何引领智能交通服务快速成长,如在智能决策与创新加值应用方面,就得掌握底层数据,才能提供中层处理,进而发展上层应用。
台湾智能交通的产业推动方向因此必须要跟商业部门、社会科学整合。王穆衡认为,要先理解问题,才能逐渐去改变,如未来若要建构加速5G智能交通应用发展的孵育环境,不但要学习新科技如5G,更要了解科技对交通管理及法规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