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产业资源 智能制造全面启动
全球主要国家目前正积极寻求产业升级转型,以因应未来产业环境变化。除德国目前正积极推动工业4.0相关产业政策外,包括美国的「推动先进制造合作夥伴(AMP)计划」,韩国「制造业创新3.0策略」及大陆「国内制造2025」规划等,均是以积极强化其机械产业基础为目标,进而带动其后端制造业发展。
台湾经济部亦于2017年2月7日在台中成立智能机械产业推动办公室,统筹办理跨部会政策协调及产学研资源整合工作,并办理示范计划推动、投资服务等工作,就近服务中部精密机械产业聚落。政府更已整合28所大学服务能量,成立智能机械联盟,提供在地型人才培育与前瞻技术开发合作。
此外,政府也已成立智能机械展示中心及北中南人才训练中心,包括台科大成立工业4.0实作中心(北部)、勤益科大成立智能机械人才培训中心(中部)、中正大学成立前瞻制造系统顶尖研究中心(AIM-HI),投入智能机械研究与技术开发(南部)、金属中心成立3D打印营运服务及培训中心(南部)。
目前包括工研院、资策会、中卫及生产力中心等法人,都已开始协助业者导入智能自动化、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规划(ERP)等系统。另外,政府也将推动公版联网服务平台,提供中小企业使用,并针对不同产业需求结合产学研能量,发展应用服务模块,全面导入智能化,如印刷电路板制程,可使缺陷排除时间由30天降至7天,缺陷检测误报率降低50%。
掌握机台信息 建立智能工厂架构
但导入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并非易事,若要将既有的机台设备全面更新,对财力有限的中小企业而言,势必会造成重大的财务负担。于是业者提出建议,可以先从简单有效的自动化开始,只要能让现有设备智能化,就不见得要导入全新的智能机械。
事实上,数据其实一直存在在机台中,只要透过数据采集解决方案,就可定时将机台的数据抓出来。但由于工业用的物联网标准,目前仍然还是战国时代,不同设备之间数据采集,往往会有通讯方面的问题,如何将数百个传感器的数据顺利抓回来,将会是既有设备联网的主要挑战。
生产在线的机台信息因此有跟数据中心连结的必要,智能工厂必须要有大数据蒐集及应用的能力,不仅需要很多相关人才,相关的IT服务也得做到24小时不中断,还得有能力快速部署到新兴市场,这也是智能工厂目前最大的挑战之一。
智能工厂的目标之一,就是要能做到差异化,如藉由移动设备跟踪物流,从供应商来料检验、生产排程及在制品管理、品质检验就源输入,让产线看板随时动态呈现实时信息,加速供应环节过程信息传递,由订单、计划、管制、品质、交运依生产批次结合,优化产线沟通。除强化生产过程整体供应链竞争力,对客户售后维运服务效率也显着提升,有效提升品牌形象及建立长期客户关系。
如透过影像监控,包括产线及设备都能够取得许多重要信息,不仅在生产过程中间要看流程,还可让设计者得以确认制造步骤是否正确,化被动为主动,主动回报问题及上传数据,以便相关人员研究及解决问题。
此外,智能机械的前提是智能人力,只有人会思考,机器才会思考,才能造出智能制造的环境。必须要先做到制造合理化,如制造现场的人力、存货、流程改善活动等,才不会变成浪费自动化。
整合产业资源为当务之急
在2017年3月举行的台北国际工具机展(IMTOS),正是以「工业4.0+、智能生产」为展览主题,为全球工具机业者展示最新机械平台。各国知名大厂参展时,无不积极结合智能化与自动化生产技术,展出汽车、航太及医疗等级的五轴加工机、智能机械及智能自动化生产线等,提供智能制造的完整解决方案等,可以看出新政府智能机械产业方案推动后,已经有很不错的成绩。
工业4.0是台湾产业发展重要的机会,台湾必须在现有产学合作基础上,打造更多机械人才养成网络。一方面要让学生及早熟悉数码化、智能化产业技术和市场趋势,另一方面也借此支持企业,建立在地的人才库。
整合政府、研究机构和法人资源,加速产业研发创新脚步,并在高端零组件、整机系统和应用服务等项目,逐渐实现进口替代的目标。政府也必须鼓励各领域的厂商,导入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制程,在加工能力和产品品质上,做出关键性突破。
政府各单位未来也应协助业者扩充展销管道,除与地方政府合作,充实会展中心建设外,驻外机构也应加入共同拓展海外代理;更重要的是,引进工业设计和行销资源,协助工具机或零组件厂商打造自己的品牌。
而在企业方面,透过政府「智能机械产业推动方案」政策导引,机械产业也需要不断投入基础技术开发、导入资通讯技术的应用,掌握全球市场的商机,对于世界各国在制造业回流的新趋势下,智能机械的成长动能,也将因为台湾机械厂商投入智能升级,让全世界的制造业,因为有我们的努力而制造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