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ICT灵活配置资源 打造C2B定制化生产模式 智能应用 影音
EVmember
Event

善用ICT灵活配置资源 打造C2B定制化生产模式

  • DIGITIMES企划

透过「智能整合感控生产系统」(CPPS),制造企业得以依据订单产品特性,弹性变更机器作业程序,迅速调整生产制程。来源:SAP
透过「智能整合感控生产系统」(CPPS),制造企业得以依据订单产品特性,弹性变更机器作业程序,迅速调整生产制程。来源:SAP

众所周知,过往台湾制造业之所以崛起,乃是奠基于有效率实践量产经济所致,挟大量生产、便宜销售而形塑经济规模,从而将不具竞争力的对手逼至市场边缘;惟近年消费者意识抬头,市场风潮变动快速,使「少量多样」、「实时交货」的定制化生产模式跃为王道,连带迫使制造业必须转型升级。

时至今日,工业4.0已跃为产、官、学、研跨界一致关注的热门课题。回顾工业4.0这个词汇之源起,乃是在2011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首度提出,其奠基于德国政府所拟定的高科技战略计划,意在驱使制造业运用ICT技术提升能量,进而打造出深具适应性、资源运用效率及人因工程学基因等特质,全面智能自动化的智能工厂,甚至进一步藉由重新建构供应链、商业模式与服务流程,据以挖掘到更多新的商业夥伴以及新的客户。

藉由模块化工厂概念,改以个别机台、而非整条生产线作为最小制造单元,将有助于减少换线成本。来源:MULTISTATION

藉由模块化工厂概念,改以个别机台、而非整条生产线作为最小制造单元,将有助于减少换线成本。来源:MULTISTATION

事实上,大约从1969年揭开序幕的工业3.0时代,当时便已触发制造业的重大变革,其诉诸电子设备及信息技术的运用,以实现增进工业制造的自动化,首次为制造业融入电脑数码化、网络化等崭新元素。

至于如今被喊得震天价响的工业4.0,则以虚实整合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为关键核心,其为一套结合电脑运算、传感器与致动装置的整合控制系统,藉由新一代网络技术链结各项机台设备、数码系统,透过这些物件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互作用,达到无缝整合物理与虚拟世界的妙效。

藉由CPS的穿针引线,使得大量运算与通讯等能量带入实体生产系统,让原本仅会依照既定排程、工单、制令,而按部就班行事的生产线或工厂,开始被赋予实时感知、动态控制等全新能力,同时亦可提供智能实时信息服务,并且形塑了以数据分析为基础概念的先进制造模式。

以CPPS为轴心 弹性改变机器作业能力

环顾工业4.0个中内涵,除了前述所指的CPS外,尚有其余重要元素,包括了大数据、智能机器人(IR)与智能机械(IM)等现今已备受讨论的项目,除此之外还有几个不容忽略的重点。

其一是工业虚拟化?自动化,在工业4.0时代,每当建置新工厂、或在既有厂区生产新产品之际,业者可透过虚拟工厂或产品,进行实际量产的事前准备,换言之,只要任何一个流程预先在虚拟环境中经由模拟验证后确认无误,便意谓最终的解决方案已然妥当就绪,包括相关软件、参数、数值矩阵,都将一一上传至控制量产的实体机器,此即所谓的虚拟工厂概念。

另值得一提,制造业不仅可善用虚拟工厂来优化生产设计,甚至可藉由其中蕴含的3D技术,将工人与机器的互动予以视觉化,藉以增进生产效率,也连带提高工业安全。

其二是IT系统。在工业4.0时代,IT系统俨然成为生产系统的核心,其多方援引云端运算、移动化、大数据等技术,确使其所涵盖的子系统、处理流程、各种功能模块,乃至与供应商、客户之间的网络连线,都较以往更加紧密串联;而在工厂里头,IT系统会依循明确的标准规范,将软硬件、储存设备及周边系统整合成为「智能整合感控生产系统」(Cyber-Physical Production Systems;CPPS),其具备实时控制能力,可按照产品特性,据此与制程设备的传感元件进行互动,继而伴随不同类型的生产制程,弹性变更机器作业程序,使生产制程得以迅速调整完毕,不致因为制程变动而酿成停机,可有效维持整体设备的可用性,大幅提升生产效率。

也就是说,主要含括自动交换信息、触发动作、交互自动化控制的智能机械、储存系统与生产设备的CPPS,无疑是促使工厂或生产线弹性变换作业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不少倡议工业4.0的业者,之所以藉由AOI?ATE?视觉测试诉诸全面自动量测,为的正是对于机器手臂或机械设备执行细微的校准调整,以便于随时能够因应订单的改变,终至迎合「消费者对厂商」(Customer to Business;C2B)商业模式,意即环绕于最终客户需求,藉以推动少量多样的定制化生产与销售活动。

综上所述,所谓的C2B,与过去制造业擅长的B2C商业模式着实大相迳庭,只因B2C所象徵的主要意涵,系指标准性产品的大量生产与销售。而C2B之所以能够付诸实践,乃是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普及,辅以物联网崛起,带动电脑、自动化、通讯等不同技术领域的融合,使相关技术得以灌注到整个生产线与供应链,进而让强调弹性生产、无库存生产特色的C2B模式成形。

业者认为,制造企业若欲成功推动C2B模式,必须充分善用藉由生产流程所采集到的大数据加以分析,以利内部产品开发及行销团队,得以精准掌握客户需求脉动。

减少换线过程中浪费 从容因应C2B生产模式

持平而论,以往制造业所谈论的自动化,几乎完全指向大批量生产,唯有如此始可带来高效率、高产量、低成本等多重效益,如果针对少量多样化生产需求进行自动化投资,往往被视为完全不符合经济规模,效益较低且投资回收慢,堪称不可能的任务;既然如此,也难免让人纳闷,如何才能成功打造出符合工业4.0精神的少量多样自动化环境?

对此某机械业者分析,意欲实现上述目标,即需针对少量多样自动化的两大优点(换线速度快、生产弹性高),把一些可能导致这些优点猪羊变色的不利因素加以排除。举例而言,论及目前加工厂的单机生产模式换线程序,第一步需要先完成夹治具的校直、固定、座标基准等等设定,紧接着执行刀具更换、刀长设定、搪刀调整、确认刀具号与刀套位置等各种攸关于刀具的设定,再来输入作业程序,经由首个工件试加工无误,才能视为换线完成,而每次换线过程所需时,快则半小时,慢则2?3个小时。

显而易见的,进入C2B少量多样生产模式,换线频率势必水涨船高,此时如果还有诸如客户抽单、插单等突发事故来搅乱一池春水,必然会让换线与折损利润两者间划上等号,意即换线次数愈多,利润就愈薄,因而使得加工厂对于少量多样生产趋势备感惶恐。

欲解决上述症结,即需设法驱使换线停机间大幅缩短,并显着提高机台设备的稼动率,而要想如愿实现这个目标,则必须满足一些前提要件,其中最重要的项目,便是必须详加记录整个换线现况的过程与时间,以作为优化换线流程、创造全新换线作业标准的依据,如此一来,便可望藉由不断的检讨与讨论,找出能够实现工具标准化的契机,并确保工具、人员、流程记录表、原材料、垫片、规尺等所有物件,皆能在正确时间被置放于正确的位置,进而可藉助效率更佳的平行作业、工具尺寸统一、螺钉头尺寸统一,乃至改良设定以避免费时调试等种种变革,有效排除换线过程当中的浪费因子。

曾有业者阐述一个饶富意义的哲理,直指快速换线绝非技术议题,而是思维议题,成功关键取决于人的观念与态度,因此建议制造业宜先从推动教育训练开始着手,再循序让同仁明了快速换线作业的运作技巧,如此便可优先针对单一或少数示范线推动快速换线作业,待彰显成效后再逐步扩展至全厂。

当然,将原本工厂以生产线为最小单位的配置模式,改以单一机台为最小单元,即可透过此一「模块化工厂」型式,灵活配置生产资源,如此亦有助于降低换线成本。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