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全力发展清洁生产
国内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部)公布,2016年将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其中关于推进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实施水污染防治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势必会对仍以大陆为生产基地的业者带来重大冲击。
事实上,大陆各地企业早已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投入清洁生产技术的改造工作。如河南省以源头预防、程序控制和资源利用为手段,鼓励相关行业企业实施汞、铅削减清洁生产工程和高毒农药替代清洁生产工程,推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提升全省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准,希望到2018年时,全省80%以上的重点企业能够实施清洁生产,实现每年消减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5.5%、二氧化硫4.5%、氮氧化物8.0%、烟(粉)尘3.0%的目标。
为了达成前述目标,河南省除积极鼓励业者运用国家和省级科技重大专项及科技计划(专项)等管道,区分不同阶段提出重大清洁生产技术攻关计划,加快清洁生产技术研发外,同时也积极组织相关企业应用工信部发布实施的35个重点行业、180项先进成熟清洁生产技术,积极推广先进清洁生产技术。
江苏省也特别针对石化产业规划布局,目前是在未来15年能将江苏沿海地区打造出临港的大型绿色化工基地,以进口油气资源为主要原料,形成包括清洁油品、基础化学品、三大合成材料、化工新材料等在内的多元化产业链群;江苏南部及沿江地区则是转型为特色高端加工基地,发展以高性能合成材料、精密与专用化学品、生物化学品、新医药等为特色的专业园区;苏北内陆地区则是形成打造出深度加工利用专业园区。
但江苏省最主要的目标还是推动绿色化工,希望能将石化行业能耗增加值在2015年基础上降低35%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物排放总量在2015年基础上下降25%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15年基础上下降35%以上。
法规日趋严格 清洁生产不能犹豫
大陆类似河南或江苏的清洁生产推动计划多如繁星,除了因应国际减碳的压力外,更重要的还是大陆为雾霾所苦,工业生产所导致的空气污染已经严重影响都市的居住品质。
如2015年12月,在有2,200万人居住的北京,有好几天局部地区的PM2.5读数高达900微克/立方米(世界卫生组织的浓度标准值为25微克/立方米或以下),甚至有报导指称,北京人2015年几乎有半年时间呼吸不到符合达国家标准的空气。
其实要达到清洁生产的目标,绝非科技技术或产品应用的能力问题,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愿意履行社会责任。大陆也因此从2015年起推出一系列的新修订法规,包括「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加上针对大气、水及土壤的污染防治移动计划也将陆续颁布,在日渐完善的法制框架下,企业违法违规的成本和风险也将显着加大,也促使企业必须要设法找到兼顾环保及经济效益的生产方式。
如大陆十大污染最严重城市有七个在河北,若想要实现目标,身为大陆最大的钢铁出产省的河北省就要削减至少三分之一的粗钢产能,并将出产总量上限订在1亿2,000万吨,还得大幅削减水泥和玻璃生产,以及其他重污染产业。
京津冀也得大幅降低其对煤炭的依赖。由于该地区2012年有73.1%的能耗需求是由烧煤来满足,若希望到了2030年,能将这个比例降到30.7%,天然气的使用比例则要同时增加超过3倍,地区内的工厂、电厂、钢厂、水泥厂的排放进行有效的控制。
这些目标虽然很难达成,但并非不可能。如山东造纸企业已从原来的1,000余家,减少为现在的不到300家,但产量仍占大陆市场15%以上,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却仅为全国造纸业排放的5%,显然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共赢的目标,绝非不可能达成。
透明化是履行社会责任的最好方式
国内环境科学院副总工程师乔琦指出,大陆想要达到清洁生产的目标,主要的挑战在于产业园区彼此的竞争相当激烈,却又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而许多国家级开发区因为处于转型和二次创业阶段,管理体制和环保监管有待完善与规范,造成部分工业园区环境监管不力,环境违法现象频出。
大型企业由于涉及更为广泛的社会责任议题,因而更需要加强透明度的管理能力,学会并善于处理公共关系,以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未来,编发CSR报告可能不再是企业披露社会责任履行成果的最主要方式,网络实时信息的披露,将更有助于企业维护良好的社会沟通与赢得利益相关方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