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定最适CAD工具 助制造业营造最大竞争动能 智能应用 影音
MongoDB
member

选定最适CAD工具 助制造业营造最大竞争动能

  • DIGITIMES企划

不论制造业欲沿用传统CNC加工模式,或转而投入3D打印,都必须善用3D CAD软件,藉以完成创意发展并确保设计品质。PTC
不论制造业欲沿用传统CNC加工模式,或转而投入3D打印,都必须善用3D CAD软件,藉以完成创意发展并确保设计品质。PTC

不可讳言,意欲使3D打印趋势更形壮大,唯有先从3D CAD技术开始着力;因此制造业不论诉诸3D打印、抑或传统CNC加工模式,很显然的,CAD软件都是不可或缺的利器。

有一则有关3D打印学习课程的招生文宣,它的介绍前言写道,其实学习3D打印可以很简单、也很有趣,只需利用免费却又功能强大的3D绘图软件,即可为每个人的创意做最实时的呈现,印一个机器人的零件、为自己的公仔加一件独有的装饰、iPod的支架、杯垫或你想像得到的创意上。

上述论点,套用于业余玩家或个人工作坊,可谓十分贴切,至于企业,念兹在兹的则是可长可远的稳健发展,固然仍应注重购置成本,但其赖以生财的工具,必须奠基在具备持续性更新、升级、维护、技术支持乃至专业服务之上;考量及此,慎选实用的CAD软件,对于制造业者而言,肯定至关重大、不容马虎。

一间从塑胶外壳模具CNC加工起家的上柜企业透露,早在90年代,当时同业仍不脱黑手思维,都习惯靠着资深老师傅来维持竞争力,所用的设计图档,都仅止于2D格局,当时其便决定另辟蹊径,斥资购进CAD/CAM软件,让客户的2D设计图档轻易转换为3D,再藉由CNC工具机进行加工,因而不论在于加工精度、生产效率,乃至于资源的有效性、可重复性等种种方面,都展现出异于同业的附加价值,因而搏得诸多大型电脑OEM/ODM厂商青睐,订单如滚雪球般激增,三两子就打挂一堆几十年淬炼成精的老师傅,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之最佳写照。

20年过去了,如今3D CAD软件依威力十足,已成为制造业不容或许的基本武器;尤其时值3D打印席卷之际,更需仰靠专业3D CAD软件的强大可视性,在设计阶段及早发现问题并除错,以维系好的设计品质,再利用优质的设计图档,佐以3D打印技术,产制出最精良的成品。

运用3D CAD 有助简化CAE分析难度

回顾制造业的CAD应用史,其实并不算短,甚至比起一些财会软件的应用历程来得长,但早期碍于CAD软件授权费偏高,不见得每家企业都能轻松负担,因此多从2D CAD工具开始用起,直至现今,采用3D CAD软件的情况才趋于普遍。

导入3D CAD软件之目的,即在于精确描述产品或零组件的几何特性及物理特性,所谓几何特性,即为产品或零组件的长、宽、高等外观尺寸,至于物理特性,就是模态、应力、强度及共振等信息。当然也许有人会问,2D CAD不也可以准确描述产品或零组件的几何特性?但事实上,这些特性的可视性并不强,而且难以借此建立一个具有效性的实体模型,影响所及,电脑辅助工程分析(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CAE)软件,自然无法从2D CAD所描述的几何特性,从中获取能对物理特性类比与分析的足够信息。

反观3D CAD软件,不但可以直观表达产品或零组件的几何特性,更令使用者备感受用的是,还可一并执行干涉分析,意即提前零件、零件群组与组件之间的干涉与间隙违规情形,不需等到后续装配时才进行分析。另一方面,藉由3D CAD所建立的模型,尽管未必可为CAE软件直接套用,但相对于2D CAD模型,仍具备相对可用的物理特性分析基础。

不可讳言,当然有不少企业认为,一旦导入3D CAD软件后,即可完全挥别2D CAD软件,此一观点并非不正确,但未必是定于一尊的硬道理,此乃由于,3D CAD应用的发挥空间或大或小,某种程度取决于加工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假使一间布满数值控制加工机床的工厂,即大可全然仰赖3D CAD软件,然而未必所有工厂的设备自动化程度,都是如此之高,既然如此,2D与3D CAD设计图档,就有同时并存之必要。

时至今日,绝大多数3D CAD软件,都可一并提供2D工程图档的产生模块,也就是说,工程师可善用这类型模块,轻易将以方便地将3D模型予以导入,尔后执行尺寸标注、打印出图等程序,然未必能符合预期的机械制图品质,因此不少企业仍倾向将3D CAD图档加以导出,再交由AutoCad等专业2D CAD工具执行相关处理。

数据整合非难事 企业无需限定单一工具

只不过,3D CAD工具百百种,其间亦不乏Pro/ENGINEER(Creo)、UG(NX)、SolidWorks或Solid Edge等知名产品,即使是同一系列产品,项下又涵盖了高中低端且具不同价位的子产品,许多企业,难免有所困惑,不知是否应该选定单一工具,让全体工程师一体适用?其实不必需要如此。

姑且不论厂牌,一般高端的3D CAD软件,往往适用于对曲面、加工或分析要求较为严苛的任务,假使企业内部各个产品开发团队,所执行的研发工作皆属于此类,那麽无庸置疑,企业只有咬紧牙关,投注至少2倍于中端产品的高昂授权金,为每位设计师分别导入一套3D CAD软件,即使所费不赀也无可奈何;反之,如果仅有少部分团队执行高端任务,其余团队的工作难度仅属一般,则企业即可同时导入高、中端产品,因应不同团队的实际需求,又可顾及投资成本的适切性。

当然,即使不同产品开发团队,彼此任务属性不尽相同,但相互之间的数据交换需求恐难避免,倘若如同前段所述,同一家企业引进不同3D CAD软件工具,又该如何整合?表面看来,这的确是重要且棘手的问题,但其实并不难解决,只因放眼3D CAD软件市场,不论厂牌为何、位阶高低,理应都能支持IGS、STEP等通用格式,以此作为中介桥梁,便可化异求同,让不同工具所产生的图档,转换成为有助于彼此沟通的一致语言。

综观大多数有关CAD工具的成功案例报导,明显可见,其与行业别的对应关系至为鲜明,此乃无可厚非之事。举例来说,生产厨房用品、咖啡机的厂商,产品涉及许多细致的曲面造型,因此此类业者对于3D CAD软件的要求标准,自然侧重于加工能力、数据库管理能力及曲面设计能力,从而倾向选用诸如Solid Edge等有限标的,来执行曲面建模工作;至于有些讲求模具设计能力的产业,往往期望运用简单方式,以建立分型线、设计分型面、执行干涉检查并建立实体模型,便可能青睐PTC Creo等不同选项。

此外,有些产业的设计师讲究无拘无束,希望无需一次完成整体组合件的设计,而可随时灵机一种插入不同零件,快速地进行各种概念试验,并在试验过程中反覆修正,直至磨出最佳设计成果为止,如此一来,标榜能适应多变概念设计能力,且迎合设计师偏好之作业惯性的众多变化的SolidWorks,无疑是不错选择。

但另一派人士认为,其实无需顾虑哪些3D CAD软件功能较强,或是该软件被广泛运用于哪些产业,这些因素,与企业自身最适合导入的3D CAD软件属性,未必有显着的关联性,只因为即便企业用尽心思,决定与客户或供应商取得最大公约数,因而采用被所属产业链运用频度最高的标的,但后续在进行数据交流时,仍无可能取得客户或供应商的原始设计图档。

在此前提下,企业宜先厘清自己产品的特徵,检视自身是否亟需复杂曲面设计,是否拥有大量的型面需要加工,又或者,是否实要经常执行模拟分析,据此界定明确需求,再依照这些需求条件,选择到最适合己用的3D CAD软件,才是相对务实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