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服务仲介 混合云型态更趋多元
Gartner在公布2014年十大策略性技术与趋势时,点出一个相当重要的信息,尽管企业投入云端运算初期,倾向先走私有云,但在设计架构时,实应考量未来将采用混合云服务,预先确保后续的整合性与互通性。但不可讳言,企业要想妥善驾驭两大开放原始码云端平台,确实是有一些前提条件。
以Openstack而论,企业意欲以自行建置模式来推动,首先必须扪心自问,其自身是否具备足够的安装、故障排除、挖掘潜在问题等等技术能力;主因在于,Openstack本质上是一个API抽象层,抽象化的范围含括运算、网络、储存等重要资源的管理,但尽管如此,企业可别以为许多细节都已被抽象化,便毋需具有太过高深的技术能力,相反的,举凡与底层系统、网络等障碍排除知识,以及攸关Python(注:Openstack系以Openstack程序语言撰写而成)的软件技巧,样样都得精通。
持平而论,Openstack的扩充性不错,但顺利推动扩充工作的前提,必须建立在熟识并能交互运作OpenStack当中各个专案项目,以及深具Python开发经验等基础上,如果企业并不具备这些条件,便应考虑采用OpenStack发行版,由Red Hat、Nebula等供应来源附带提供技术支持。
至于CloudStack,则受惠于Apache CloudStack社群提供尚称完备的文件及技术范例,企业相对容易跨入门槛,较值得留意的是,用户若想进行CloudStack系统扩充,必须透过外挂程序来执行,而相关元件植基于Java,企业如果选择自行开发,当然必须精通Java语言,当然,倘若无意费心开发外挂元件,即可选择引进Citrix CloudPlatform,由Citrix所认可的CloudStack夥伴来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论及混合云议题,重点就在于内外部云端环境的整合性与互通性,假使企业备极艰辛地终于建构出OpenStack或CloudStack私有云环境,但属意采用的公有云服务,却不走这些开原码路线,此时就恐难获得预期的整合性与互通性。
CSB服务仲介 跃为混合云重要推手
有其他突破之道?Gartner透过2014年十大策略性技术的发布,所点出的第四大趋势,即为「混合云与IT即服务仲介」,显然就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模式。
上述所指的IT即服务仲介,其实就是云端服务仲介(Cloud Service Broker;CSB),Gartner看好这类型角色的主因,乃在于混合云服务蕴含诸多型态,有相对固定的型态,也有极为动态的型态,而CSB正是协助用户管理众多型态的要角,负责服务的汇集、整合与定制化;至于CSB的来源,可能出自于第三方机构,但也可能源自企业内部的IT团队。
据悉,以往绝大多数的混合云服务型态,都偏向较为固定的格局,譬如一个私有云与一个公有云的链结,旨在整合某些功能或数据,动态程度并不高,所以也鲜少触及诸如透支(Overdrafting)、云端爆量(Cloudbursting)等极具动态效果的议题。
展望未来,倘若CSB内涵有所精进,则企业若想根据政策或利用率,弹性徵调外部服务供应商的IaaS资源,朝向较以往更为动态的部署模式前进,理应更加驾轻就熟。
事实上,CSB并非初来乍到的辞汇,它起源于2009年Gartner所定义的「云端套利交易(Cloud Arbitrage)」,一直到近几年,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NIST)才为其赋予更加明确的定义,凡是「管理云端服务的使用、效能和传递,并在云端供应商与云端使用者之间协调关系之机构」,都可被称为CSB;换言之,CSB即是汇聚多种云端服务,并藉由单一入口网站予以集结呈现,是典型的中介商定位。
而企业透过CSB网站,就能一次查找多种立基于多租户架构的云端服务信息,从中判断是否有适合己用的标的物,若有,即可与CSB建立合作关系;例如Cordys、Nephos等业者,都算是经常被人提及的CSB。
总结来说,用户所期盼的CSB,通常具备以下关键功能。第一,需协助进行选择、比价,并确认服务是否符合当地法律;第二,必须针对不同供应商的服务进行必要整合;第三,必须按照用户的商业流程及业务发展目标,提供对应的定制化服务;第四,必须确保客户拥有更换云端服务供应商之弹性,以避免客户遭特定业者绑定;第五,需协助解决服务契约、技术、帐单或其他问题;第六,必须严加确保授权、存取、安全性及法规遵循;最后,最好能一并提供监控、安全、备份与管理等加值服务。
借助全能型业者 一举引进完备方案
除此之外,另一个迈向混合云的捷径,便是挑选兼具各面向云端产品或服务供输实力的业者,以此作为推动企业IT转型的关键夥伴;当然,适合列为这类型选项的厂商,绝非期望用户断然抛开现有基础架构、完全仰赖Public Cloud ,也不是将旧版内部部署解决方案贴上新标签,而可彻头彻尾地提供真正混合云方案,唯有如此,才有助于确保企业的IT架构,能够伴随业务需求的变化而调整。
最典型的例子,无疑是2013年末问世的微软Cloud OS云端作业平台,其主要诉诸一个弹性延伸基础架构,强调企业可延伸既有IT资产至私有云数据中心、云端服务供应商或Windows Azure,接着透过云端轻松管理及部署各项资源;而微软旗下包括Windows Server 2012 R2、System Center 2012 R2、Windows Azure Pack、SQL Server 2014、Windows Azure、Office 365、Windows Intune、Visual Studio 2013及Windows 8.1等一干产品,个个皆能展现Cloud OS公私有云一致性技术及架构之特色,让用户毋需继续深陷选择公有云、私有云或传统数据中心的苦恼。
何以微软对于Cloud OS着力甚深?主要是因为,根据研究机构调查,时至2020年,全球将有四成五高比重的IT支出,都会与云端运算相关,但即便如此,全球前2000大企业当中的八成,仍倾向将其一半以上的IT资源,部署在较易于自由调度与管理的内部环境,显见多数企业都倾向把混合云列为长久持续发展之策略;着眼于此,微软决定以Cloud OS作为触媒,好让Windows Azure、Windows Server、System Center等不同系统资源,都能够在数据中心及云端之间自由挪移,与此同时,用户都可获得一致性应用体验。
而在Cloud OS现身的当下,远传电信成为率先响应支持的服务营运商,期许未来能为企业提供数项关键助力。首先是提供私有云概念验证(POC)环境,帮助企业解决推动虚拟化过程的预算问题,尤其一些并未编列CAPEX预算、或预算尚未获准的用户,更适用于此项服务;其次是提供私有云延伸服务,透过Cloud OS,企业可由中央管理远传各地的虚拟主机,将资源池延伸至远传,建立数据中心的第二资源。
另一方面,用户基础庞大的VMware,亦是企业迈向混合云的路途中,往往会列入考量的重要选项之一。其对于用户的诱因在于,VMware vCloud或vSphere,俱为普及率颇高的云端解决方案,因此当企业选用VMware或VMware vCloud服务供应商(意指VMware的合作夥伴)的云端产品,便可沿用既有应用程序,毋需重新编写,亦可借助现有的工具、技能及流程进行云端管理,不会造成额外负担。
至于近几年屡屡挥舞「融合云」旗号的HP,则是植基于OpenStack辟建出一致性基础架构,俾使用户能凭藉HP Cloud OS(注:内建于HP CloudSystem解决方案之中)轻松移转工作负载,并且横跨混合云环境善尽服务生命周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