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BI分析文化 驱使各部门共襄盛举 智能应用 影音
Microchip
ST Microsite

建立BI分析文化 驱使各部门共襄盛举

  • DIGITIMES企划

近十多年来,企业不分营运规模大小、无论产业属性为何,多纷纷着手布建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BI)系统;由此观之,BI对于企业制定经营与行销决策之重要性,实已无庸置疑。但事实上,BI之于企业的价值,并不仅止于此。

从早期的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DSS)、高端主管信息系统(Executive Information System;EIS)以降,伴随批次报表、OLAP查询、数据探勘预测一路推展,乃至于迩来被喊得震天价响的巨量数据(Big Data),可谓万变不离其宗,都可归类为商业智能分析的演进脉络。

各部门例行事务的执行,多能拜商业智能分析应用所赐,进而提升效率。DIGITIMES摄

各部门例行事务的执行,多能拜商业智能分析应用所赐,进而提升效率。DIGITIMES摄

因此持平而论,商业智能分析并不是初来乍到的新颖议题,也不仅是企业聊备一格、可有可无的附属品,时至今日,它已是企业赖以推动实时分析、优化营运决策的必要工具。

不少企业高端主管,都曾拜读过「啤酒与尿布」、「比父亲更早得知女儿怀孕」等经典故事,也多为此而悸动不已,体认到企业意欲在倍速竞争时代脱颖而出,势必得仰赖商业智能分析;唯有导入相关解决方案,方可挖掘有助于创造价值的机会,以及竞争优势之潜能,同时一举善尽绩效管理与分析、风险管理之评估、财务运作之优化等关键任务。

但纵然许多企业都已引进BI系统,并总是说道受惠于BI,成功帮助该公司提升了多少效能、降低了多少成本,又抢先看透了多少商业契机;但很可惜的是,若干看似对BI浸淫已深的企业,后续不但未能创造业务高峰,反倒出现令人惊悚的营运亏损惨况,让人不禁纳闷,被各界形容为神兵利器的BI,真的那麽神?那麽利?抑或这些企业在推动商业智能分析的过程中,其实有所疏忽?

综观企业商业智能分析成效不彰的缘由,经常被提及的几个因素,不外乎是企业决策高层对于BI期望值过高、数据正确性不足,当然也有人怪罪于BI相关产品还不够成熟;总结来说,成功实践BI价值的最大关卡,其实并非技术,而有很大部分来自于数据来源的管理,以及商业模型的建立,这些环节显然都不是外界人士能够帮上大忙的,只因外界充其量仅能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后续许多事项,仍必须要靠用户本身,换言之,企业要想确保BI成功达阵,关键就在于筹组一支既懂IT、又懂业务的精锐团队,由他们来推动商业智能分析应用。

商业智能分析 绝非少数人囊中物

但不可讳言,大公司也好、小企业也罢,对于组织上述BI部队的这件事,做得多不尽到位。不少公司的情况是,先设法找少数几个程度较高的好手,再搭配更大一群程度不足、但期望日后有所成长的人,共同组成这个团队,说穿了目的就在于节省成本。

虽然冀望团队成员彼此学习成长,不失为可行之计,但个中仍不乏问题,首先,所谓「程度较高的好手」,真的既懂IT又懂业务?常见的情况是,这类人士确实堪称技术或统计好手,也很擅长驾驭数据探勘工具,但说到业务,其实不过是半桶水;其次,纵然企业有幸延揽到IT、业务「文武双全」的奇才,但毕竟只是少数,至于团队中的其余成员,尽管仍不乏学习能力强、逻辑思考敏锐的后起之秀,惟并非人人如此。

在此前提下,企业别无他法,只能运用类似于管理生产线的思维,来管理这个BI团队,订定一堆中看而不中用的KPI,以期驱使他们展现预定的成效;然而,欲将企业商业决策成形的重担,一股脑交付这群良莠不齐的战士,未免太过沈重,久而久之,此部队难免沦于士气低靡、木讷迟钝、了无创新,与老板所设定的期望值,始终拥有巨大断层。

有些老板或许会想,这批人不堪用,那麽再换一批又何妨?但一再试误的历程,无疑就是一次次的虚耗空转,等于是让花了大把钞票建构出来的BI引擎,长期缺乏合适的掌舵者,迟迟无法发挥预期效果,连带也注定了此专案的悲剧收场。

因此,企业必须设法培养一种文化,驱使人人都将商业智能分析融入其日常作业情境,而非视BI为几个高端主管的囊中物,更重要的,也莫将BI应用的推广重担,完完全全押注在专责团队的身上。

各种职能单位 皆可望因BI而得利

当务之急,正是让不同部门,人人都有机会运用到商业智能分析工具,莫要锱铢必较于各项工作事务的价值高低,只因偌大的商业舰队里头,任何一根小螺丝钉,都有可能成为宰制战舰浮沈的关键,看似不起眼的例行性报表,譬如应收帐款报表,其出炉时间若能从半天、一天,急缩为半小时或一小时内轻松搞定,那麽可以肯定的是,财务部或会计部同仁将可望从日复一日的苦海中抽身,转而将大部分的时间与心力,投注在贡献度远高于报表编制的加值事务上,则该公司优化财务运作的机会,势必跟着水涨船高。

除了财务部外,其余部门的工作者,若能善用商业智能分析,亦将产生诸多惊喜效益。

以业务部门为例,日常必须迫切掌握的事务需求,不外乎是实时营收分析、各项在线服务的流量与品质、在线使用者的分众与行为趋向、当下热门的产品或服务,乃至于每档行销活动的执行效果,这些问题的解答,可能散布在不同职能人士的手上,也可能遍布于不同的信息系统,倘若事事都得耗时进行数据蒐集与过滤、报表产出,等到好不容易从报表中看出端倪时,往往已错失诸多黄金契机;凡此种种,都可倚靠商业智能分析,尽速予以圆满解决。

一家位在美国的社群游戏服务供应商,主要透过脸书(Facebook)、Google+、腾讯或MySpace等社群网站,推出各式各样网页游戏,若能吸引更多玩家,自然就有更好的营运绩效;但欲确保其商品得以引发全球玩家的共鸣与喜好,其实并不是简单的事,光靠该公司主事者的经验、判断或臆测,绝无可能克竟全功。

于是乎,其决定援引商业智能分析工具,在每日分析大量使用者行为数据,并剖析不同游戏商品的使用状况、服务效能与稳定度,再将这些因子加以关联分析,进而使自己更加懂得几件重要的事,一是如何孕育出叫好叫座的热门游戏,二是旗下各款游戏热门与否的波动趋势。

在掌握这些关键要素后,想当然尔,该社群游戏服务供应商推出吸睛热门游戏的能力,自然较从前高出一大截,也如愿将营运绩效推升到更佳水平。

另一方面,与企业商业智能分析的推动息息相关的IT部门,除了设法促使公司决策高层懂得善用BI,其实自己也可透过类似应用,来增进IT管理效能,不论意欲掌握网络、硬件或虚拟化服务状况,应用服务或网站的品质,信息安全管理状态,甚至当下最迫切需要的个人数据保护管理,都可借助商业智能分析技术,从茫茫的Logfiles、Configs、Messages、Traps/Alerts、Scripts等看出端倪,随时蒐集数据并执行应用分析,迅速找出所有问题之根源。

例如某金融机构,即是利用商业智能分析系统,随时从邮件系统、网站、应用系统、数据库或档案系统的流量记录,快速进行个人数据的交互比对,一并坐收个资保护与警示、轨迹数据与证据保全等多重效益,得以远离个资外泄威胁之侵扰,连带为商业智能分析的扩大运用,做了良好的演绎与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