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商务移动化 创造无所不在的消费潜力
影响零售业信息化的重要趋势之一,就是移动化。根据资策会创新应用研究所的调查显示,台湾拥有智能手机的人口,已从2010年的297万人,在2012年迅速突破600万人以上,预估到2015年将会有1,000万人以上持有智能手机,持有人口比重也将超过56.8%。
事实上,移动设备数量已将正式超越全球人口,移动化潮流已造就更广大、也更具创意的零售商机,零售业倘若忽视或甚而放弃这块大饼,也将一并失去在崭新移动战场的庞大潜在商机。
智能零售在韩国
韩国由于智能手机普及率高,早已成为智能零售的应用指标。如果您走在韩国首尔市区的街头,可能会看到许多民众拿着智能手机,对着一个像积木组成的的雕塑猛拍照,别怀疑,他们其实在购物。
这是由韩国最大的零售连锁业者-E-MART,推出的「3D Shadow QR Code」服务,每到中午12点至1点时,在阳光照射下,E-MART树立在街头的雕塑,就会投下阴影,产生出QR Code阴影,路过的民众只要透过智能手机对其扫瞄,就可以获得商品优惠券,并在E-MART门市或其电子商务网站使用。
E-MART的「Sunny Sales(因为QR Code要等太阳出来才会出现)」活动,在短短一个月内就发出12,000张的优惠券,不但让午餐时间的销售额提升了25%,会员人数也成长了58%,堪称是企业透过移动App创造消费力,以商务移动化创造竞争力的最佳典范之一。
事实上,不管是B2C或B2B,消费者的行为,已经因为移动科技,而有着与过去截然不同的变化。如现在的零售业者已经可以透过移动科技,掌握消费者的所在位置,业者若能做好消费者过去的消费行为分析,就可以在正确的时间,让消费者可以在正确的位置,得到正确的消费信息。
如韩国第二大零售业者-Home Plus,为了能在不增加零售门市的前提下,迅速增加营收,就在首尔捷运站内架设虚拟货架,将商店带到消费者眼前,消费者只要使用智能手机扫描货架上的QR Code,放入虚拟购物车,货物就会宅配到消费者家中,让时间紧迫的消费者,可以利用上下班的空档时间,透过智能手机购物,不但让消费者的零碎时间增值,购物体验也变得独特好玩又实惠,更展现出业者的服务创意。
商务移动化要有策略
台湾IBM全球企业谘询服务事业群创新解决方案首席顾问 陈孝昌博士指出,商务移动化不是找工程师写出一个App就可以实行,而是应该要依序做好「策略、实施及评估」三个步骤。制定策略时,业务面与IT面必须双管齐下,业务面的思考要想的是,移动化可以带来什麽效益,那些业务及客户需要移动化解决方案;IT面的思考则是要考量架构、设备等基础建设,能否实施移动化方案,两者思考方向不同,但彼此不能分割。
企业制定移动化策略的第一步,就是要先了解移动化在每个产业的应用效益与趋势。其实在国外有许多业务,都已经都有移动化的实际案例,如保险公司的车险费率,可以根据装在客户车上的黑盒子纪录器做调整;IBM也曾协助泰国第四大银行KBank,让客户即使没有金融卡,只要让智能手机显示条码,就可以提钱,甚至直接付款,成功实现结合移动消费及ATM的创新应用。
第二步,了解企业与同业的移动化能力。业者若要制定移动化商务策略,最快的方式,其实就是了解同业,借镜别人的经验,评估自己的能力,如App store就是使用者评监,就是非常重要的评估信息来源,或是从其他领域找到好的应用。
第三步,是深入研究移动化用户与使用情境。企业不能只是凭直觉,而是要根据不同的使用者特性,不同的需求进行研究,如使用Persona描述客户的特性,使用Journey Map分析用户在不同代理与企业互动的方式,找到移动化的亮点,为客户带来崭新的价值。
第四步,确定移动化蓝图与策略,整合前三步骤收集的数据,与移动用户互动,评估移动化方案的优先顺序,制定出移动化的短中长期目标,才能进一步从IT面下手,制定移动化基础架构策略,以及安全治理法则的方法。
无时无所不在的移动商务
在移动科技的洪流中,消费者需要的是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以及实时的服务互动,零售业必须能够帮助客户,以及客户的客户,结合业务前端数码化(Value Creation)及全球整合的企业(Global Integration Enterprise),才能做到业务前端数码转型(Front office Digitization Transforming;FOD)。
启动移动商务解决方案,需要考虑实质上的深层应用,零售业若想要完整掌握实施商务移动化的成果,就必须要有一个情境管理平台,随时检视与预测策略连结到营运的执行结果,唯有藉由实时分析预测未来,才能应付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移动商务大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