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设备翻新 促使机房维运支出骤降
2003年发布的「ASHRAE Application Handbook」,当中提到,一座数据中心的生命周期长达30年,若以生命周期总体持有成本而论,设计与建造仅占10%,另外9成来自运转与维护的70%、翻修与汰换的20%,因此机电设备的配置考量,应是尽可能缩减高达7成的运转与维护支出。
今时今日,企业数据中心正面临了诸多挑战,一方面是每分钟的停机时间,可能为企业带来难以逆料的巨大损失,所以必须提高可用性,二方面则是随着云端运算、移动应用的普及,因而衍生密集增加的网络应用程序需求,因此必须致力营造高扩展性,三方面碍于油电双涨趋势驱使能源成本增高,企业主已难以容忍每年动辄1~2成的能源开支增幅,所以需要提升电源性能与效率。
正因如此,逐步朝向「Bronze」、「Silver」甚或「Gold」等级的PUE(分别对应1.67~2、1.43~1.67、1.25~1.43等级距)、DCiE(分别对应0.5~0.6、0.6~0.7、0.7~0.8等级距)等目标迈进,已是所有企业机房管理者,不容回避的使命。
但此时说来容易,做来却不简单,因为意欲兼顾上述提及的可用性、扩展性、电源性能与效率,又得因应企业数据中心生命周期TCO考量,必须设法降低诸如工资、电费、水费或燃料费等巨大开销,无异是在处处矛盾、碰撞中找出平衡之道,确实存在相当难度。
可调式设计 降低机房维运支出
唯今之计,便是尽可能在机房机电设备上,采取「可调式设计」路线。以空调系统为例,诸如变频、变风量、变水量等特质,容或会导致设备初始采购成本增加,但持平而论,这部分再怎麽增加,影响的不过是生命周期总体持有成本的10%而已,如果为了斤斤计较这屈屈10%,便可能加重日后运转与维护成本负担,且影响幅度高达70%,何者该省、何者不该省,企业即使未拨算盘,也理应一目了然。
延续上面的空调系统之例,如果走可调式设计,则当服务器的工作负载出现变化,空调主机便会在第一时间调整送风量、送风温度,紧接着风扇转速跟着变动,最后连水泵也随之加入变频行列,如此一来,即可确保信息设备随时获得恰如其分的冷却效果,不会过多、也不会过少,既能省电、又可充分满足IT运作需求,此即可谓创造最佳化机房节能及散热效果的理想途径。
展望未来,企业机房设计应当如何调整?首先从「机房空调」开始说起。前一章节提到,CFD流场模拟已成为绿色机房重要环节,所以在选择适当空调设备,少不得需要先历经这一步,只因空气流场不对,任凭添加再大的空调负载吨数,往往也是做虚工,甚至导致散热效果弱化损及信息设备的正常运行,做了CFD模拟后,即可依据气流分布角度,看是要调整机柜摆设方位,还是添加一些隔板,利用最省时、省力又省钱的方式,先把基本盘顾好;有业者透露,可别轻易小小的改变,有一实际案例,在机柜摆设调整前,空调负载动用到1,200吨也不够,主机还是因为机板过热而烧毁,但稍事调整后,吨数需求骤减为30,且再无任何主机散热不良的事故,一来一往之间,差异着实巨大。
机柜式空调 让机房冷却难题迎刃而解
接着进入机房空调系统的选择议题,专家建议,用户可跳脱传统上或下送风式的集中式空调思维,评估选用列间?机柜式空调,将空调系统直接嵌入机柜,为何要做如此转换?主要是因为,传统集中式空调有诸多局限,譬如其风扇转速是固定的,用户无法根据白昼或黑夜运算负载之不同,而施行不同的运转容量,此外,因为送风距离过长,导致系统恒常需要送出最大风量,再加上流场也过长,长期送风容易造成风车耗损,且便即已设置了冷热通道,仍不可免俗会有混风问题。
诸多缺憾,唯有透过机柜式空调能一次化解,因为它就近为特定标的提供冷却,所以拥有控制风量的弹性,将足够的冷风送进机柜即可,无需过量。
此外,专家也建议可运用间接冷却的思维,评估采用水侧自然冷却节能系统,当机房的外界环境温度较高时,可一如往常使用冰水机提供冰水,然而当外界环境温度下降时,就不妨巧妙运用板式热交换器来达到降温效果,如果担心降温效果不够,也大可利用冰水机及板式热交换器同时供应冰水。
当然不可否认,以冰水机而言,要供应一般情况所需之摄氏7度或5度冰水,消耗的电力几乎相同,援引外部自然冷却的迫切性似乎不大,但不少人也许忽略一点,低温的水容易产生结露现象,但如果结合水侧自然冷却节能概念,冰水机的供水温度即可调高到10%以上,不仅有助于杜绝结露,也能有效降低冰水主机的耗电量。
曾有人试算过,综观一座信息机房的能耗分布,广义的空调系统占比大概在40~50%,比重相当高,但其实若进一步细究,可以发现空调机组(CRAC)占比约在10%出头而已,其余30~40%都落在冰水机组(Chiller)之上,所以如果能设法降低冰水机的能耗,对于压低PUE必能产生极大助力。
模块式UPS 提供随需扩展弹性
除了机房空调外,机房电力亦是颇值得改善的一环,然毕竟电源堪称企业机房的生命中枢,既要追求稳定、又要讲究节能,所以最适合采用的电力保障系统,即是具备低损耗、高效率等特质的UPS设备。以现况而论,一般三相式AC-AC不断电系统,满载最佳效率约介于90~92%,此乃将市电从交流转成直流、进入电池后再逆变为交流之电力品质确保过程,所必须牺牲的电力耗损(8~10%),但当UPS将电力输出送进配电柜(PDU),除了大约会产生1%左右的配电损失外,也会因变压器而形成1.5~2%的耗损,最终送进Server PSU时,又无可避免再形成10%耗损,所以这段供电过程的总体电力耗损幅度,恐怕逼近20%水准。
惟一旦转而采用高效率的三相AC-AC不断电系统,在UPS端的转换效率便可来到95%以上,至少能减少3~5%电力耗损,别看幅度小,一年下来积少成多,反应在电费帐单上的撙节效果,也是相当可观的;更何况,现今市场上也有业者开始提倡更为「另类」的UPS型态,一种采取旁路式设计,将市电直接输出负载端,本身不再做交直流或逆变等转换,另一种则是直接诉诸380 VDC DC供电,虽然仍有转换需求,但UPS端耗损幅度可限缩在3~4%以内,真正的好戏是在末端Server PSU,直接吃进直流电,免于进行AC/DC转换,所以在使用端可减少约2%的电力耗损。
只不过,当大家竭尽所能减少电源转换过程的耗损,似乎忘记了,其实再高的效率,也不可能恒常发生,多数时间的UPS负载大概落在30%上下水准,仅能对应到效率相对较差的一段曲线,所以为了要进一步提高节能效果,又不能损及信息设备的正常运作,别无他法,就是设法让UPS负载率提高,此时便可思考选用模块式UPS,利用单一设备作并机、也就是容量堆叠。
如此一来,即可确保UPS使用率维持在较高曲线,初估可提升到50%上下水平,更重要的是预留了日后随需扩展容量的空间,连带压低了初始建置成本,也因而形塑了N+1备援环境,可因支持热抽换而容许免停机进行检测、维护,这对于符合Uptime Tier 3等级的可维护性目标,也具备推波助澜的效果。
当然,除了善尽电源规划外,电源管理亦十分重要,企业可搭配使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DCIM)解决方案,藉以满足实时PUE的监测与追踪、历史PUE查询等双重需求,为机房节能及散热,扎下厚实的基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