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供应链 为台湾企业致胜关键
回顾2000年前,当时是企业大举投入e化的起始点,大家除了勤于追逐ERP外,就属供应链管理(SCM)最为火红;但尔后的十余年,原本专注SCM的几家知名软件厂商纷纷落幕,IT专业媒体也鲜少讨论这个话题,让人不禁纳闷,SCM怎麽了?它不再重要?
将时光推回1999年的8月,当时在SCM领域极负盛名的i2,由于接连赢得通用汽车(GM)、戴尔(Dell)等指标性客户的青睐,因而声名大噪,所以股票市值一举冲高到284亿美元;那个时候,大家一定认为,SCM未来的发展前景,必然光明璀璨。
但i2的股票总市值,就在当时缔造高点,此后未曾再续创新高,甚至在十年过后的2009年3月,其被原来的竞争对手JDA所购并,讽刺的是,购并金额仅为3.46亿美元,连i2总市值最高峰的「零头」都不到。
而在i2遭到收购之前的两年,即是2007年期间,有一家原本在「供应链规划(SCP)」(侧重于处理需求制造及配销的规划模拟)颇具竞争力的业者Manugistics,先前被喻为「下世纪的明星」的光环戛然而止,也同样被JDA所购并。
事实上,曾经靠着SCM绽放夺目光芒的业者,除了i2与Manugistics外,其余尚有不少「下台一鞠躬」之例;让人不禁感叹,所谓专家学者洞察未来的预测能力,还真的不能尽信,否则SCM软件市场的买盘力道,怎麽会比预期少了这麽多?
SCM失宠 供应链管理不再重要?
当然,SCM软件供应商一个个衰运缠身,事出必有因,很大的症结点,即是出自营运绩效的颓势,而这个颓势的形成,固然原因不少,但至少有一件事可以确定,那就是很多企业用户都不采购SCM软件了,或者说,在许多企业的e化布局里头,SCM的重要性迅速锐减,已经退到非常后面的顺位。
为何如此?企业不再需要做供应链管理了吗?以1988年成立的i2为例,当时它真的睥睨群雄,只因推出了第一套可考量企业的「有限能力」而协助制定生产排程的商用软件,彻底颠覆了ERP或MRP将生产排程计划建构于「无限大能力」的思维,而其所签下的第一家客户-美国TimKen钢铁公司,经导入i2系统后,被媒体披露缔造了节约3,000万美元成本之惊人效益,因而震撼整个市场,引发更多重量级客户起而效尤,纷纷着手导入i2 SCM系统,几年不到,言犹在耳的「大省3,000万美元」传奇,竟已成为一场空?
关于这点,尽管不同人有着不同解读,但都普遍认为,这些「专业」SCM厂商的失宠,并不等同于「企业不再需要做供应链管理」,甚至也不表示「企业不再需要使用SCM系统」;相反的,企业若能善用SCM系统,即可望将其价值链的上下游成员,紧密地集中在自身的周围,实现企业间高度共享信息之愿景,继而提升供应链的反应速度,终至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个颠扑不破的道理,不管是在i2等厂商风光至极、或是黯然谢幕之时,其实一直都未曾改变。
既然如此,何以这些原为当红炸子鸡的业者,这麽快就由盛而衰?有人认为是环境因素使然,好比现今人人皆曰王道的云端运算,里头的一项软件即服务(SaaS),在某些本质上,与同样在2000年前后备受瞩目的ASP应用软件租赁服务概念,是非常类似的,但两者际遇却大不相同,究其主要缘由,即是2000年当时包括网络带宽等条件样样不成熟,导致ASP理念再好亦无用武之地,然而如今的SaaS则无此疑虑,这也说明了,好的概念若放到对或不对的时机,效果真的差很大。
在2000年时,多数企业才正要导入ERP系统,等于连底子都还没打好,基础交易数据并不完善,绝非供应链优化的好时机;所以当时SCM厂商只能先攻e化成熟度较高的大型客户,这些客户名气大,所以很容易制造轰动,但一旦这些客户的案子都被做完了,而且不久后的「911事件」,还导致了全球经济环境的不景气,使多数企业纷纷着手削减IT预算,在此情况下,SCM厂商就很容易陷入无以为继的窘境。
反观今时今日,企业普遍已经导入ERP,意谓企业趋向流程标准化、数据一致化,基础条件水到渠成,此时导入SCM,显然才具备相得益彰之效益;虽然「逝者已矣」,世事往往多言无益,但如果那些已经消失的SCM厂商是活在今日当下,只要产品、销售、行销、服务…等策略不致太过离谱,就算不能大发利市,至少也不会败得如此惨烈。
此外,也有人认为,企业用户的SCM需求并未消失,只是他们青睐的托付对象,不再是专注发展SCM的厂商,而是ERP厂商,譬如SAP的APO(Advanced Planner and Optimizer)就是明显的例子。曾有用户直接了当地说,专业SCM产品的定位过于狭窄,而这些产品所标榜的计划功能,其实不管是SAP或Oracle,都已经可以轻易做到。
既然SAP、Oracle、i2…等供应商之于SCM的能力落差愈趋微小,那麽除非企业有非常特殊的考量,否则都会倾向利用单一系统架构来实现SCM功能,只因多建置一套系统,就免不了会有多一道整合程序,其间需要指派一群人做界面开发工作(此指SCM与ERP之间的整合界面),而且光是做到这样还不够,因为不论SCM或ERP等系统,各自都有升级的可能性,如果一边出现升级,整合界面亦需在第一时间被修改,以免另一边接不上,如此一来,又会衍生可观的维护成本,因此为了避免替自己找麻烦,当然还是得有所取舍。
SCM需求犹在 而且愈来愈重要
曾有资深顾问表示,综观当前国际市场环境,已经从过去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个体竞争,转变成为不同产业链之间的竞争,且竞争范围涵盖了设计链、需求链及供应链等三大环节,针对设计链部分,台湾起步太晚,而在需求链方面,台湾市场又太小,所以不论从先天环境或后天专业人才的整备度来看,设计链与需求链都不是台湾的局,真正的局仍是在供应链,所以说,强化供应链是台湾产业转型唯一具备胜出之窗,意即在供应链对供应链的竞争上必须胜出,将竞争领域将从成本、品质的竞争,提升到弹性与速度的竞争,台湾企业才可望有更大出路。
因此,随着企业从个别捉对厮杀、被拉引走向国际化时,「弹性与速度」势将决定企业生存的命脉;只不过,绝大多数的企业或集团都心知肚明,单凭己身之力,绝对无法一手包办与执行所有生产流程,所以必须有所取舍,仅能专注培养最适合自己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然后再透过上下游的创价合作,藉以提升企业经营的弹性与速度,终至能藉由信息科技协同整合企业与上游供应商、下游代理商,发展出富含竞争优势的供应链。
在此情况下,SCM需求不仅没有消失,而且对于企业的重要性,还有逐步攀升的趋势;尤其侧重代工型态的台湾制造业,近几年来毛利率持续下坠,且已被压缩到3~4%低到不能再低的水准,是名副其实的微利时代,值此时刻,就必须更加重视「节流」与「开源」,先求能省则省,再设法提升客户满意度,以期触发另一波商机,这些无疑都是SCM的强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