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工具奥妙,从中挖掘核心竞争能量 智能应用 影音
EVmember
member

领略工具奥妙,从中挖掘核心竞争能量

  • DIGITIMES企划

藉由Google查找,我们不难发现一些网友经常提出的问题,即是询问Pro/ENGINEER、UG、CATIA、SolidWorks或Creo,究竟孰优孰劣;事实上,这些设计工具功能迭有创新,都具备相当火候,因此用户不管做何抉择,只要得心应手,都可从中获益。

仔细翻阅IT类型的报章杂志,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有关于CAD工具的案例报导。譬如说,专门从事高性能赛车设计的Palatov Motorsport,设计了一款用来挑战爬山赛事的D4PPS车种,结果在2012派克峰国际爬山赛中大放异采,率先抵达终点,其背后所使用的设计工具,即是达梭的SolidWorks。

Palatov Motorsport并不因此次获胜而自满,已表示将持续借助SolidWorks Flow Simulation工具,藉由流体力学的精密模拟分析,以打造下一代更加犀利的赛车,继续登峰造极。

以产制厨具闻名的赛博集团(Groupe SEB),参与了西门子Solid Edge ST6的先期导入计划,其IT技术创新部经理Olivier Pellerin指出,受惠于Solid Edge ST6强大的曲面建模功能,使其建模速度较过去采用其他CAD工具,足足提升了4成之多,另外再结合Solid Edge ST6提供的检测工具,导致该集团不但建模速度快,也能顾及曲面模型的品质,终至得以实现Time-to-Market目标。

至于参数科技(PTC),则已针对既有设计工具产品系列暨相关模块,进行重新命名,一律都成为「Creo」,同时也让每款产品的功能保持一致。而位在荷兰的Van Baal Techniek,是一家生产制造设备的业者,其表示Creo是他们用来将数据转换为各种系
统的唯一CAD 工具,甚至说如果没有Creo,该公司可能就得关厂歇业了。

此外,以生产包装机器为主的德国ITEK GmbH公司,也倚赖Creo将2D设计转换成3D直接建模,其表示过去为客户重新建立模型所花费的时间,往往可能是新设计的两倍之久,而且错误率高达20%,经采用Creo Elements/Direct Modeling技术后,即可安心汇入模型,错误率瞬间降低为5%不到,且大幅缩短了50%设计时间,成效可见一斑。

看了这麽多成功案例,想必从事产品设计的工作者,不免都怦然心动,也亟欲依样画葫芦,师法前人的成功路径,让自己也能提升设计的速度与品质,帮助所属企业赢得胜利。

只不过,综观各项设计工具,看来都各有拥护者,仔细咀嚼每一个案例,也似乎都有值得学习之处,既然如此,难不成什麽都得学?如果时间、财力、人力…等条件并不允许,那麽究竟如何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选项?

根据痛苦点对症下药
持平而论,上述的成功案例,之所以获得成功,其实都与各项工具本身的擅长之处,有着很大的关联。

例如赛博集团,系以生产厨房用品、咖啡机为主,这些产品都涉及许多细致的曲面造型,因而格外讲求设计工具的加工能力、数据库管理能力,以及曲面设计能力,由此观之,一向广为模具制造厂采用的Solid Edge,无疑最契合这般需求,因此该集团倾向以该工具来满足曲面建模需求,显然是还算正确的选择。

至于Palatov Motorsport所青睐的SolidWorks,最大特色便在于易学易用,容易营造较大的创造与设计弹性。某一项知名度甚高,经常与SolidWorks一起被拿来比较的工具,在架构上属于「纯」参数设计,所以在绘制零件的过程中,设计师必须全神贯注留意草图是否已获完整定义,这般运作模式,难免导致设计师出现「分心」状态,从而让整个设计意念受到影响,连带使其设计与创造力,不得不迁就于某些限制,反观SolidWorks,使用过程相对简易友善,所以设计师可将全副心力聚焦于设计,而非工具的操作限制上。

因此如同Palatov Motorsport创始人Palatov所描述,透过SolidWorks,他们无需「硬梆梆」地一次完成整体组合件的设计,可以轻松快速地进行各种概念的试验,也就是说,该公司可以大胆地插入不同零件,反覆进行试验,并在过程中持续修正,直到产生最完善的设计成果为止。

换言之,Palatov Motorsport所要的,就是高度适应众多变化的概念设计能力,让他们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作业,在此同时,也可以撷取过往成功的零组件设计,然后重复运用于新的设计专案,藉以大幅减少开发时程;依据这些理由,SolidWorks的确是不错的选择。

但如果用户对于模具设计能力要求较高,例如期望运用简单方式来建立分型线、设计分型面、执行干涉检查(检查模具锁死条件、并计算填充量)、建立实体模型的模具元件,那麽除了SolidWorks外,显然就有更好的选择,诸如此类的制造商,可能会青睐其他的工具。

总而言之,设计师所对应的产业别、产品别,以及其所身负的任务属性,这些变量,都会各自衍生出不同的痛苦点,如同Palatov Motorsport觉得早先运用的工具,曲面建模的速度太慢,即是一例,而真正适才适所的工具,就好比一帖良药,必须舒缓并治癒这些痛处,因此各类工具谁好谁坏,谁最能在产品协同开发设计过程中创造价值,取决于使用者自身需求。

直接建模技术 逐渐获致好评
当然,不可否认的,使用者即便自知痛苦点何在,也期望对症下药,但如果未能深入探究各类工具的优缺点,难保不会沦于病急乱投医的盲点,为避免陷入窘境,有赖设计团队认真汲取新知,集思广益找出最佳药方。

至于前面曾提到的Van Baal Techniek、ITEK GmbH,他们采用Creo的缘由,则是属于另一种故事,亦有一探究竟的必要。回顾PTC之所以决定将Creo并入麾下,无非就是看上它堪称独特的「直觉式」技术,也就是说,透过Creo,可以让设计团队顺势抛开传统工具的束缚,朝着自己最擅长的方向来行事,尽情解放过往在单一厂商或技术平台上标准化的压力。

如同Van Baal Techniek、ITEK GmbH,许多厂商经常都需要与外部夥伴或供应商合作,所以必须处理多种CAD系统的产品设计数据,在此情况下,倘若没办法如同原生3D设计数据一样,可迅速再利用这些数据,那麽设计师就必须从头来过,大费周章地再次建立这些协力厂商零件,不仅耗时费工,也无太大的意义与价值,更惨的是,将会使得产品协同开发设计的美意,因而折损至钜。

然而一旦有了Creo的「直接建模」这套法宝,设计师不管面对协力厂商、制造商或合作夥伴的模型,都可以直接进行处理,不必因为一堆不兼容的档案格式而陷入死结,种种困扰将就此烟消云散。

如此一来,设计团队可以藉由Creo进行设计的指令,随心所欲套用到汇入模型,根本无需理会当初该模型是由哪一套3D CAD 系统所建立;在此情况下,所有设计作业的推动,都不会再受制于原始设计工具或设计师,执行效率必将水涨船高,更重要的,也有助于制造业者轻易跨越采购元件供应链、承包商设计或外部制造的藩篱,更能确保Time-to-Market目标的实现。

更令人啧啧奇的,Creo拥有专为汇入特定CAD格式所设计的附加模块,无需受限于STEP及IGES格式,所以设计师可以从市面上任何CAD系统汇入几何,无论Autodesk Inventor、SolidWorks、Solid Edge、Unigraphics NX…等通通皆可,等到数据汇入后,设计师就可直接进行模型的处理,即便根本不了解原本的数据记录或设计意图,也绝无大碍。

Creo所揭櫫的意义,即是让某一模式下建立的数据,能够被其他任何模式所存取与重复利用,无疑颠覆了设计师的既定认知,也难怪吸引愈来愈多制造商加以采用,后势相当值得观察。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