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内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智能应用 影音
DForum0719
ST Microsite

2014年国内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机器人之于工业自动化的价值,在人力工资持续上涨的地区,最为明显。如国内大陆近几年来,就成为机器人产业成长最快的例子。事实上,工业机器人已是国内「十二五」规划中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其他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国际机器人工业联合会(IFR)曾预测,大陆将在2014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全球总销量占比达17%,销量上看3.5万台,比2011年增长约60%。而根据产业研究机构前瞻产业研究院发表的「2013-2017年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未来机器人技术将成为提升大陆工业发展水准、完成从制造业大国转型制造业强国的关键。

由于生产成本持续上涨,越来越多制造业开始导入机器人应用,成为提升竞争力的关键。DIGITIMES摄

由于生产成本持续上涨,越来越多制造业开始导入机器人应用,成为提升竞争力的关键。DIGITIMES摄

外商纷纷进驻国内机器人园区

机器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的曲道奎指出,国内大陆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契机有三,首先是国内是全球最大的工业生产国,市场对机器人有着巨大的需求;其次则是国内劳动力价格快速上升,企业为降低成本,不得不使用机器人;最后则是国内机器人几乎是零起步,未来成长性非常大。

曲道奎表示,小型的机器人现在价格区间可能在人民币10到20万元之间,相当于3个焊接工人一年的基本费用,如果加上加班及其他成本考量,一台机器人只要能适切发挥作用,对于国内大陆业者的吸引力自然也会相当大。

如高达1000亩的山东省青岛市高新区国际机器人产业园区,日前已完成揭牌仪式,作为全市工业自动装备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包括安川电机、海尔海尔集团、橡胶谷公司、雷霆重工、硕泰科技等业者都有意进驻。

如安川电机计划在高新区设立机器人展示及应用开发项目,该展示中心计划占地1000平方米,展出7个工作站,8-10台机器人,系安川通商机器人事业部在总部地区以外筹建的唯一一个展示中心和机器人系统测试、调试基地。橡胶谷公司计划在高新区建立工业及服务机器人产业化基地,该基地计划投资5亿元,固定资产投入3亿元,主要生产注塑机器人、龙门机器人、码垛机器人、关节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

市委常委、红岛经济区(高新区)工委书记、管委主任陈飞在致辞中表示,将利用3年时间,将园区打造成国内北方最大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基地。目前已经进驻青岛高新区的机器人专案已超过11个,如华东机械重型锻造操作机及工业机器人项目正在开发的240吨锻造操作机,是目前世界上吨位最大的锻造操作机;青岛诺力达智能科技主要是从事新型物流工业码头机器人自动化系统研发及制造,2012年高新区高端智能装备产业产值达人民币24.7亿元,其中机器人产业产值1.5亿元,已成为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

富士康积极在大陆布局机器人生产线

而在台商动态方面,国内大陆媒体指出,富士康在农历年前的年度检讨大会,要求各产品线部门今年全力冲刺、拉高产线自动化比重。目前富士康以深圳厂和河南郑州厂区的产线自动化比重较高,基本作业都已自动化,连最后一道关卡检验(QC)也进入自动化阶段。

如富士康集团除了已在台湾中科二林园区投入千亿元,打造机器人研发生产基地外,在大陆也有新布局。据传富士康已和国内大陆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达成合作意向,将参与在哈南工业新城打造机器人产业园区。

但对于产品组装要求相当精密的品牌如苹果,后端产品组装若要靠机器人完成,除要更改制程外,可能还要通过原厂的认证,代工业者想要透过机器人压低成本,跟其他人工较为便宜的地区业者竞争,恐怕力有未逮。

成立联盟 摆脱国外控制为国内发展重点

国内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表示,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速度慢、核心技术薄弱、市场份额和附加值较低。由于国际品牌产品占国内内市场比例超过90%,为了避免市场落入外商手中,国内大陆产官学界已开始积极投入机器人产业自主研发的工作。

如由国内机械工业联合会促成的「国内机器人产业联盟」已于北京成立,为一机器人产业全国性产、学、研、用行业协同工作平台,是集科技研发、生产制造、应用服务为一体的非营利性组织,将研究国内机器人产业现状、发展趋势和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促进联盟成员在技术、市场、知识产权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与自律,协同推进我国机器人产业链的有序发展,加速机器人技术与产品在各行业中的普及应用。

据了解,第一届产业联盟共有77家成员单位,覆盖了目前国内国内机器人产业链骨干企事业单位及主要研究机构等,代表国内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水准,是机器人产业的中坚力量。联盟下一步将积极建设产业交流合作平台,开展行业自律,避免重复建设,促进机器人产业健康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