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机房管理让企业脱胎换骨 智能应用 影音
MongoDB
ST Microsite

新时代机房管理让企业脱胎换骨

  • DIGITIMES企划

除了机电与空调设备之外,机房管理者也应考量如何将IT与其他维运设施进行整合,继而透过IT技术顺势孕育出新时代的智能机房。DIGITIMES摄
除了机电与空调设备之外,机房管理者也应考量如何将IT与其他维运设施进行整合,继而透过IT技术顺势孕育出新时代的智能机房。DIGITIMES摄

网络社群流传一则故事,一位管理企业机房的MIS工程师,年初趁着设备更新之时汰换一批能耗不佳的服务器,并改变机柜配置提高散热效果。年末会计报表指出,公司全年电费省下20万元,总经理奖励负责此事的杰出员工,宣布将总务部主任调升为经理。

从上面的小故事,可以看出哪些玄机?MIS做的工作,为何总务部门受表扬?按照故事的逻辑,最合理的解释是:这家公司的机房管理隶属于总部门。但也有可能是老板根本不清楚机房管理、以及节能省电各是那个部门负责!

传统上,IT部门与总务部门、信息设备及企业维运设备是截然两种不同的管理领域。但随着IT科技的应用,非IT设备信息化使得两者统合管理成为可能。IT与总务工作两者的分野,不再如同楚河汉界般地泾渭分明。

小故事引申出一个大道理:信息为现代企业的重要资源,IT与营运设备的统合管理跃升为企业维运重要核心工作!节能省钱,不过是企业机房管理所能繁衍众多的效益之一。

除了诉诸低能源、高效率外,机房管理最大的核心价值,即是让基础建设转变成为IT服务,进而与云端服务遥相呼应,并满足在企业云端化与虚拟化架构之下,所亟需展现的流程及服务调适性,接着一并实现自动化管理、节能管理等目标。

一路看下来,这些效益若能量化为金流,绝对不仅止于屈屈20万元!当企业善尽新时代机房管理之责,才足以确保各种IT应用服务,随时都能弹性调度足够的运算资源,而且保持最稳定的运作状态,只要做好这些事,一家原本平淡无奇的公司,或许就能摇身一变,成为极具战力的优质企业,继而使得营运绩效大幅跃进,这些价值,肯定不只是20万元的数倍、数十倍而已,甚至是数百倍、数千倍,想像空间之大,着实可见一斑。

尽管效益大 也带来诸多挑战
不可讳言,尽管机房管理可为企业带来诸多效益,但事体总是一体两面,有效益,自然也会有挑战,尤其当机房已成为信息时代的营运核心,机房管理一事,更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首先,企业必须要厘清一系列发人深省的问题,究竟哪个部门,才是企业机房管理的权责单位?是负责IT架构管理的MIS?抑或负责营运自动化设备的总务后勤?还是将该MIS的归MIS、该总务的归总务,彼此管好自己的事即可?但即使如此,双方在企业机房管理工作的分野,适合继续保持模糊不清的暧昧?

可以肯定的是,在讲求基础建设即IT服务的当下,如果把IT资产、非IT资产两者分得太清楚,绝对不合时宜,甚至可能酿成无可挽救的灾厄。

就以年初时备受关注的机房失火事件为例,假使是由总务所负责管理的极早期火灾预警系统,已经侦测到有烟雾产生,此一重大信息,难道还需要靠人与人之间的口耳相传,才能让负责管理IT系统的人员知悉?就算相关人员掌握情报的速度再快,但面对此刻还在进行的在线交易服务,还正在持续不断的数据累积,以及必须等到一些时间过后,才能顺利启动的营运备援机制,IT管理人员纵有三头六臂,也只能暗自求神拜佛,祈求接下来已经避无可避的Downtime,能够尽早落幕,避免企业的损失扩大,如此而已。

所幸,近几年来随着IT技术的发展,佐以各式管理工具的诞生,终于使得MIS、总务两造之间的鸿沟,不再像是楚河汉界般持续区隔下去,原本由总务后勤所管辖的非IT领域设备与环境,开始可以被纳为企业IT管理架构的一环,而IT人员,也开始能够掌握机电系统、冷却空调、弱电系统以及能耗管理一系列机房管理相关工作。

DCIM现身 触发管理思维大变革
综观机房管理的进化转捩点,其实某种程度上,理应是更早之前即不乏专家鼓吹的ITIL(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或ITSM(IT Service Management),只是早期机房管理人员虽认同这些理念很好,但比较不知如何付诸实践,直到「数据中心基础架构管理」(DCIM)概念兴起,才让原本高悬在半空中的ITIL/ITSM,得以走入寻常人家。

有了DCIM的辅助,配合机房管理思维的转变,机房管理人员信手拈来,处处都可为企业带来多不胜数的效益。

举例来说,在早期,一座信息机房从无到有,其间所牵涉到的空间规划设计、机电、空调、消防、门禁、安全监控、IT基础架构…等不同环节,往往被拆分为许多专案分头进行,在此情况下,IT人员所能接触到的供应商,无疑就是一些来自海外的信息大厂,该如何维运与管理IT设备,机房环境面该怎麽配合,一切都取决于这些大厂所祭出的最高指导原则。

这般做法,容易产生什麽盲点?比方说,为了保护服务器,厂商总是会建议,机房温度应控制在摄氏20度,这个看似平凡的数据,背后却可能引发不可承受的重度负担,光是冰水主机、冰水泵、冷却水塔等一干附属设备,都必须因应这个温度期望值,而被迫进入高规格等级,导致企业采购成本急遽增高,设备买得昂贵也就罢了,后续随之而来的管理、维护、能耗等负荷,更是足以逼使企业喘不过气来。

以往的不可承受之重,某种程度,起因于IT 管理人员对机房基础设施实在太不了解,所以只能被动接受信息大厂的建议,殊不知靠着DCIM打破IT与非IT之间的藩篱后,这才猛然惊醒,如果只是为了要保护服务器,只消透过基础设施的有效管理,其实有很多「轻而易举」的方法可以做,不见得需要懵懵懂懂就拼命下「猛药」,徒然耗损企业巨大资源;透过这个看似微小的管理观念改变,可为企业节省的财务负担,绝对不是小数字。

再者,但IT与非IT逐渐「水乳交融」后,所激发出来的知识能量,往往超乎许多人的想像。举例来说,在过去,机房里头一台台背负企业营运核心重任的IT设备,都采用所谓的单独接地模式,这种接地方式的好处是,当某一台设备的接地线出现断路现象,不会导致其他设备的外壳出现电压,对于保障人身安全,显然有其助益,但也因为接地电阻过低,造成抗御电击的能力偏弱,一旦出现雷击致使电位差加大,设备毁损的机率就不小;试想,企业服务器里头,装载的都是夹带庞大钱潮的业务或服务系统,或是撑持营运永续发展的关键数据,这麽容易就遭到天打雷劈,使得企业莫名其妙惨遭横祸,岂不怪哉?

但拜IT与非IT知识鸿沟消失所赐,IT人员对原本彷若另一世界语言的接地方式,开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认知,知道只需要藉由小小的改造工程,即可让沿袭已久的单独接地,转变成为等电位共同接地系统,不仅能帮助IT设备有效防雷,连带可增强对于意外的线路过载、短路的安全保护能力;小小转变,即能让企业重要的服务器,更加安全无虞,这个藉由知识力量所产生的价值,绝对是弥足珍贵的。

总而言之,企业若欲建构有效率的机房环境,其规划面向必须全方位,从小处的服务器管理、电源管理、设备整合、虚拟化,乃至于大处的散热系统等种种规划,都必须面面俱到,才足以创造最大化效益。在此前提下,企业因应当下的时势潮流,对于机房设计,除需要针对机电与空调设备多所斟酌,同时也应考量如何将IT系统与机房设施进行整合,继而透过IT 技术,顺势孕育一个信息战力十足的新时代智能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