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白氏发布2025Q4企业乐观指数分析(GBOI)及企业乐观指数调查(BOI)
美商邓白氏(Dun & Bradstreet)今日发布「2025年第4季全球企业乐观指数分析报告」(GBOI)及「台湾企业乐观指数调查」(BOI)。报告显示,全球企业信心在连续三季下滑后,本季跌幅收敛至1.0%,整体指数为104.5,显示企业逐步适应成本压力与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并将重心转向境内市场与营运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有近67%的企业已开始策略性地转向友善市场或近岸地区,以分散供应链风险并提升营运韧性;美国企业的比例更高达72%。此趋势反映出企业在面对外部挑战时,正积极调整布局以强化竞争力。
台湾企业乐观指数在本季由上季的103.0下滑至95.1,季减7.6%,结束先前的短期回升。尽管整体指数下滑,企业对于销售(67.4%)、内销订单(64.2%)与税前获利(63.3%)的乐观比例仍维持在相对高档,显示企业对市场需求与营运表现仍具一定信心。
全球总体观察:企业策略转向内需与成本控管 AI、网安与ESG并列企业投资三大关键
2025年第4季全球企业乐观指数跌幅趋缓,大型企业在供应链重组与市场多元化方面展现出更高的调整能力,信心指数季增3.2%,成为支撑整体稳定的关键力量。
在出口订单与全球需求转弱的背景下,企业策略性地转向内需市场与成本控管,对内销订单(67.9%)与销售(71.6%)的乐观度持续上升,达55%的企业预期投入成本将下降。这可能反映出企业正积极调整营运重心,以因应外部不确定性。此外,随着美欧等主要经济体陆续释出关税与贸易政策的明确信号,企业对未来营运环境的可预测性有所提升。
同时,数码转型成为企业投资布局的另一焦点。报告指出,目前仅有13%的企业已将生成式AI全面导入至业务营运流程中,但有高达73%处于探索或试点阶段。在企业投资决策中,「AI数码基础建设」、「网安能力」与 「ESG」(环境、社会与治理)并列为三大关键考量因素,反映出企业在数码转型与永续发展上的双轴布局。
台湾企业逆势展韧 台经院及邓白氏建议未来仍需审慎应对
邓白氏国际市场首席营运长鲍文安(Julian Prower)表示,「本季台湾BOI自前季高点下修,应视为企业理性回应外部环境变化的「预期校准」,而非信心转弱的信号。大型企业凭藉全球化布局与供应链多元化的优势,能够灵活掌握近岸外包与跨市场合作等新兴机会,在贸易政策逐步明朗、风险可预测性提升的背景下,展现出相对稳健的韧性。相较之下,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与投资信心等面向承受较大压力,反映出在产业生态系中仍需更多协同与支持。」
台湾经济研究院景气预测中心主任孙明德指出:「在全球需求趋缓与政策不确定性升高的背景下,企业信心正面临调整。然而AI已成为当前经济的关键驱动力量,不只2025上半年强劲的AI相关投资与服务器外销支撑了台湾与美国的经济成长,更快速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焦点,根据台经院调查,2026年台湾资通讯、电子零组件、电机,以及机械等产业,都将AI需求与应用视为重要商机。虽然目前企业导入程度有限,但探索与试点的广度已反映出未来庞大的应用潜力。」
孙明德强调,企业必须及早布局并彻底改变整体工作流程以配合AI技术,在财务稳健与永续转型间取得平衡,方能在供应链压力与投资信心下滑的挑战中建立竞争优势,于波动环境中持续前行。
2025年第4季全球企业乐观指数分析报告(GBOI)关键发现:
全球企业乐观指数:2025年第4季,全球企业对外部环境的信心持续下滑,季减1.0%降至104.5点。企业对出口订单的乐观度下降3.9个百分点至58.1%,对全球总体经济展望的信心也下滑3.1个百分点至65.6%。在区域表现方面,亚太地区本季表现最为疲弱,平均下滑 2.4%,主要受到高关税压力与地缘政治风险影响。然而,部分产业仍展现出韧性,特别是电子与半导体相关制造业,显示科技导向产业在全球供应链重组下仍具相对优势。
全球供应链连续性指数:供应链连续性指数本季再度下滑0.5%,相较2024年同期下滑近两成,显示全球供应链稳定性仍面临压力。制造业在本季出现反弹,信心回升6.2%,服务业则持续下滑。企业规模差异明显,中型企业表现最佳,小型企业则连续第4季下滑,显示其在供应链弹性与风险分散能力上仍有待强化。
全球商业财务信心指数:财务信心指数本季下滑2.3%,企业对借贷成本、资金流动与风险偏好普遍持保守态度。小型企业信心下滑最为明显,反映出其在资金取得与财务稳定性方面的压力。大型企业则因资源与信用条件相对稳定,表现持平。
全球商业投资信心指数:投资信心延续前季疲弱趋势,虽跌幅收敛至2.5%,但企业对资本支出与长期投资仍多持观望态度。小型企业投资信心下滑幅度最大,显示其在不确定环境下更为谨慎。部分先进经济体如德国与澳大利亚则出现回升,反映出政策稳定性与市场需求改善的正面影响。
全球企业ESG 指数:虽然ESG指数更新至第3季,但已显示出企业在永续参与上的动能减弱。全球ESG指数季减5%,尤其是小型企业与新兴市场的参与度下降最为明显。尽管部分制造业如汽车与金属产业出现微幅成长,但整体趋势仍偏向保守,显示企业在面对成本压力与法规变动时,对ESG的投入有所调整。
2025 年第4季台湾企业乐观指数调查(BOI)关键发现:
尽管台湾整体企业乐观指数下滑,企业对营运基本面的信心仍维持稳固。预期出口订单增加的比例为57.1%,内销订单为64.2%,销售为67.4%,税前利润为63.3%。这些数值虽较上季略有回落,但仍处于历史相对高档,显示企业对市场需求仍具信心。
各产业乐观指数:制造业乐观指数季减8.3%,主要受到境内需求疲软影响;服务业则下滑7.0%,主要来自出口预期与获利能力的明显回调。住宿与餐饮业因秋季旅游带动略有回升(+1.2%),但批发零售(-10.1%)、金融保险(-19.6%)与化学制造(-12.0%)等产业则面临较大压力。
各企业规模乐观程度:大型企业表现相对稳健,仅小幅下滑0.5%,且在销售、出口订单与获利预期上仍呈现正向。中型企业则大幅下滑19.6%,小型企业下滑5.0%。这显示大型企业在全球供应链整合与市场多元化方面具备结构性优势,而中小企业则面临更高的调整压力。
企业永续整合面临挑战:台湾ESG指数在第3季下滑10.5%,结束连续两季成长,显示企业在永续参与上的动能出现转折。制造业与服务业分别下滑9.1%与11.6%,中型企业跌幅最大(-28.1%),小型企业为-5.6%,大型企业则为-1.9%。企业在环境、社会与治理三大面向的参与度与决策整合皆出现明显下降,尤以环境领域最为显着。
供应链压力升温:台湾供应链连续性指数本季再度下滑8.7%,创下2023年第3季以来新低。中型企业跌幅最大(-17.6%),小型与大型企业分别为-7.8% 与-6.7%。企业对交货前置时间与供应商成本的乐观度下降,对关键供应商的依赖度则进一步恶化,显示供应链集中风险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