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华:智能车载实现物流服务新篇章
智能交通的应用领域发展速度相当迅速,车辆联网后所衍生的应用更是多样化。研华车载电脑事业处协理林威佐以德国慕尼黑机场为例,说明机场的车种很多元包括乘客接驳巴士、行李运送车、油罐车与仓库货物叉车等;而城市的救灾及救人的车辆也需要管理;港口更需要智能车辆管理,因为从港口的货柜运送物流开始,到货品配送进仓库,甚至是货品配送到零售店过程中的物流配送车都需要搭配好的车载系统以进行实时信息管理。
以智能车载市场而言,服务部分会占有60%的市场,硬件、软件授权等领域会占40%,台湾车载相关业者其实有很大的机会切入市场。但林威佐提醒,数码物流及车队管理解决方案的市场需求,欧美澳市场需求相当类似,注重实时驾驶者行为管理并监控所有车辆信息,中高端车载电脑产品接受度较高,但亚太地区就不太一样,着重在导航、车辆派遣的解决方案,也多应用中低端的黑盒子取代车载电脑,业者无法直接把欧美澳的解决方案导入在亚太区。
市场上有些厂商可能专注于厂内物流,有的专注于车队管理,林威佐强调,研华提供一站式购足的解决方案,包含从港口配送到零售店的运输供应链中,所有运输工具上的车载电脑,研华皆能提相关产品方案。
研华车载产品分为两系列,一系列是应用在马路上的车种(如:巴士、卡车、物流配送车、紧急救援车辆等);一系列则是用在非马路上的车种(如:矿车、仓库推高机、农耕机等)。研华也期望提供车队业者整套车载电脑周边设备或加值服务,例如:胎压侦测管理系统、影像分析解决方案和语音控制等。实时智能影像分析,能提供前车距离侦测、行车盲点、行人侦测、车道偏移状况,有效提高行车安全性。
林威佐强调,不能只是用GPS数据来做车队管理,也不能只是做定位或追踪,而是应该要落实驾驶行为管理。以美国为例,包括耗油、维修及灾害成本,都一定要从驾驶人行为去管理,才会有成效。电脑本身要成为一个驾驶教练,假设驾驶人用不正常方式驾驶,甚至连换档方式不正确时,电脑都要能告诉司机,已经被记点了。
因此,车队管理不能只是等接受数据后,送到后台去做分析,而是要及时提醒,不希望司机做的事情,就可以马上提醒,才能够实际规范司机的行为,透过有效的数据蒐集及实时管理,可以提早警告维修需求,避免临时故障的事情发生,更能因此有效控制油耗、减少碳排放。
连线仓储系统更新实时库存
至于仓储应用方面,在导入智能物流解决方案前,仓管人员必须提供纸张库存记录,让作业员在叉车上以纸张纪录进出货后,再交给办公室人员输入电脑系统,由于纸本作业为两小时整理一次,进入办公室才可上传系统,难免会延误出货时程,而且要等数据上传后,前端单位才可知道,是否可以出货或缺货。但在导入智能物流解决方案后,就可以在叉车上车载电脑直接输入进出货数据,可让前端单位提早两小时,就可以做通知出货之动作,使出货时程更有效率。
以汽车业强调的实时物流为例,物料拉动系统(LES),若能结合RFID设备,就可以自动侦测物料的耗用数量,不够随时补充,而装载了车载电脑的无人自走车可以循着一定路线、运送零件到组装站,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智能车载改善运输与治安应用
林威佐再以智能巴士为例指出,智能快捷的巴士系统是投报率最高的大众运输系统,建置完成后马上就能提升市民的幸福感指数,因此许多城市都已将智能巴士视为重要建设。透过导入智能车载解决方案可以降低油耗浪费、避免司机舞弊外,其实也可以用来创造营收,如车体广告其实相对其他广告平台,更容易证明传播效果,因为巴士上面会装设摄影机,巴士业者就可以掌握有多少人会看到广告,如果结合手机App,如输入广告中安插的数字,可以获得免费搭乘单趟车次的权益,更有助于提升乘客看广告的意愿。
而在维系城市治安方面,警车也可以透过各种智能应用,提升治安管理的能力。林威佐指出,除了影像解决方案外,警方还需要移动信息解决方案,如放在车架上的平板电脑,员警可能会有随时拿上拿下的需要,车架设计就得考量单手拿取、并能够一秒取下的便利性。
在物联网时代,车联网会是关键,如智能城市就包括智能巴士等不同的需求,但提供产品是个问题,如何做生意也是个问题。以智能巴士系统为例,就需要各式各样的周边设备与软件(例如:胎压侦测sensor、摄影机、语音控制软件)。
林威佐表示,研华不可能什麽都自己研发制作,因此未来希望能让结合更多周边厂商,分享研华可能接触的市场或客户,研华内部会先验证这些周边设备的品质后,再提供给全球客户,研华希望能创造一个生态圈(Eco System),协同全球策略夥伴,打造智能车队管理解决方案,达到双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