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设监控管理机制 确保App流畅运行 智能应用 影音
D Book
231
Vishay
AVNET

善设监控管理机制 确保App流畅运行

  • 阚大成

Perfecto与Keynote,皆提供云端测试服务。
Perfecto与Keynote,皆提供云端测试服务。

相较于一般Web或Client/Server应用程序,移动App所处的运作环境更加复杂,不仅可能对应到不同业平台,即便在相同平台下,亦可能对应到形形色色的移动设备,这当中只要任一环节出了乱子,便将对于App运作多所影响,因此适当的管理与监测机制,即显得格外重要。

探究企业推出移动应用服务之主要目的,可分对内与对外两个层面,前者旨在提升员工作业效率,借此增进企业生产力,至于后者,则是期望藉由较以往更为有效的互动模式,提高顾客满意度及忠诚度,从而促进消费意愿,达到拓展商机之目的。

当然,透过别具创意的新颖App服务,某种程度上也有助于让企业脱胎换骨,借此形塑良好的品牌与形象,并且提升知名度,为企业累积珍贵的无形资产。

但是切记,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许多事情往往是一体两面,如果企业所推出的App确实无懈可击,那麽前所描述的一切效益,终将逐一实现;相反的,倘若企业App肇因于若干不明缘故,导致经常性的效能低落甚至当机,便会带给使用者不良的操作体验,如此一来,恐将令顾客怨声载道,连带产生反效果,原本企业一心想拓展商机、提高顾客黏着度,又亟欲建立良好的口碑与形象,此时都将适得其反,甚至可能回过头来搞砸了既有的商誉与业务基础,影响之大,岂可不慎?

所以说,有关移动应用开发的工作,由于走在时代的尖端,接轨最新的趋势浪潮,看起来似乎耀眼夺目,然而事实上,它却是不折不扣的苦差事,开发人员要想参透不同的操作系统,学习不同SDK的操作技巧,设法让相同的应用内容,尽可能在多样化平台运行,已经很不简单,而在App跑得动之余,又要求必须跑得快、跑得稳,那更是极其严厉的考验,难度确实很高。

关关虽难过,但关关都得过!
为何想要妥善控制移动应用程序的品质,竟是如此艰困的任务?追根究底,乃在于任何App从功能规划、程序设计一路到系统上线的过程中,着实存在诸多变量,而以往这些人员投入Desktop端软件开发的过程中,根本不曾面临这麽诡谲多变的处境。

移动应用平台的多样化,可谓不争的事实,光是因为这个事实的存在,已经足够种下日后App运作异常的导火线,然而可怕的事还不止于此!因为即使是同一作业平台,底下的装置亦可能百花齐放,几经排列组合下来,就彷佛复杂的矩阵,埋下了很多不确定的因子。

最明显的例子,无疑就是开放性最高的Android操作系统,该平台之下的厂牌设备与型号众多,单单是不同装置所采用的操作系统,其版本都难以定于一尊,更何况屏幕尺寸从2.7寸、3.1寸、4.1寸、4.2寸、4.3寸、5.1寸…通通都有,彼此之间分辨率多所歧异,再加上处理器、存储器等硬件资源的强弱差距甚大;所以企业面对Android世界,恐怕不宜视之为单一生态,而是当做好几个体系来看待。

在此前提下,假设企业好不容易开发出1支Android App,也证实可以在Android 4.0平台、S厂牌手机的组态环境中,创造非常理想的运作效能,但却很难保证,这1支程序如果跑在Android 3.0、3.1或3.2版本操作系统,搭配H厂牌或M厂牌手机,是否可维持相同效果?

万一事与愿违,非但效能欠佳,甚至还常常失灵,是否程序本身与特定版本OS、特定厂牌移动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出了问题?抑或一开始有关流量负载的规划,就有失当之处?甚至是外部网络环境、或Co-location机房环境,出现若干瓶颈?因为变量实在太多,所以假使并未善设相关的检测、管理或监控机制的话,想在一时之间快速揪出罪魁祸首,确实不容易。

遗憾的是,尽管关关都很难过,但关关一定都得闯过。主因在于,App使用者没有义务体谅这些苦衷,不必为服务提供者悉心着眼,更无需对于服务提供者的商誉或商机,保留任何余地,只要使用体验不佳,顾客即可义正辞严提出批评或抵制,此时企业纵有再多委屈,只能摸摸鼻子认栽,几乎没有置喙或辩解的空间。

云端测试服务,有助化解难题
不可否认,要想针对不同平台、不同装置、不同使用区域(注:网络无远弗届,使用者可能身处不同国境)等一系列复杂变量,逐一设置严谨完备的检测环境,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已经不只是至为严苛的挑战,甚至称得上是不可能的任务。

举例来说,假设某企业有1位贡献度极高的VIP顾客,本身算是经常周游列国的商务人士,也对于一些App服务倚赖甚深,即便该企业可以确信,如果这名顾客身处台湾、大陆、港澳、日韩、东南亚、纽澳乃至于美国,只要启动这些App,都可享有流畅舒适的使用体验,但万一他哪天出差到俄罗斯、巴西、比利时或南非,能否一以贯之延续良好的感觉?倘若不行,企业能否厘清问题根源?就算厘清,又怎能操控一些出自于遥远国度的变量?就算App效能偶有不彰,实在情非得已,但客户是否一派淡定地接受这些理由?在在都是难解的习题。

幸而伴随云端运算的兴起,已有诸如Keynote或Perfecto之类的第三方服务供应商,可以凭藉着云端服务的提供,帮忙客户定期执行手机App的压力测试、效能测试、功能测试甚或回归测试,而且无论客户想针对哪些作业平台、哪些网络环境进行检测,多数情况下,他们都有能力办得到。

此类服务之出现,对于一些需要严格讲究App服务品质的企业,不啻是一大福音;此乃由于,倘若企业只是想求个心安理得,确保App恒常稳定运作,就得自行砸下巨资建构规模庞大的检测机制,似乎予人杀鸡动用牛刀之感,肯定不是划算的投资,况且也未必能收到预期效果;因为如果援引前面的例子,该企业只要在俄罗斯、巴西、比利时或南非等地并未设置数据中心,也无法从这些国度发动任何检测行为,就依然难以确保VIP客户在这些地方采用App,绝不会遭遇到效能吃鳖的窘状。

正所谓术业有专攻,既然Keynote或Perfecto靠着云端检测服务行走江湖,不管谈到专业能力或是可信赖度,肯定都比企业闭门造车要强过许多,想靠着App施展一番作为的企业,不妨考虑善用这些资源。

针对重要App,严控服务水平
凡事操之于外人手中,难免容易让人萌生不安定的感觉,所以企业意欲维系良好的App服务品质,不可能只靠着第三方云端服务供应商伸出援手,而自己却全无作为,总该做些什麽事情才是。

那麽应该做些什麽?比较可行的做法是,企业不妨引进适当的量测分析工具,然后锁定若干「出了问题会要人命」的重要App,部署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监控系统,藉以定期监控App效能的良窳。

如前所述,万一出现任何状况,企业也必须及时反应,迅速找出罪魁祸首,然后竭尽一切可能来清除障碍,值此时刻,一些有助于诊断问题、分析问题的辅助工具,也值得企业予以评估导入。

总而言之,企业自行发起的SLA监控系统,抑或诊断问题的分析工具,都可以与外部云端服务相辅相成,继而将内外机制串联成为绵密的保护网,让一些可能冲击App运作效能的负面因子,在还未真正酿成灾祸之前,就已经无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