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大运开幕在即 勾勒智能城市应用场景 智能应用 影音
D Book
231
TCA-未来科技馆-媒合
LITEPOINT

世大运开幕在即 勾勒智能城市应用场景

  • 魏淑芳

联发科技、宏碁和悠游卡携手合作,将共同提供13,000只智能手表,赞助即将在台北举办的2017世界大学运动会。照片来源:联发科技
联发科技、宏碁和悠游卡携手合作,将共同提供13,000只智能手表,赞助即将在台北举办的2017世界大学运动会。照片来源:联发科技

在物联网技术持续进步带动下,智能应用服务也不断在增加中,特别又以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智能城市,更成为全球产业积极抢进的新市场。

根据Gartner公布研究报告指出,2016年约有多达16亿个联网设备应用于智能城市领域,较2015年增加幅度达39%,尽管2017年应用范畴以智能商用大楼为主轴,但随是制造成本逐渐下滑,2018年后将由智能家庭带动智能城市发展,将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能。

由台北市与新北市合资新建的选手村,将在世大运比赛之后转为林口合宜住宅。照片来源:新北市政府

由台北市与新北市合资新建的选手村,将在世大运比赛之后转为林口合宜住宅。照片来源:新北市政府

过去几年,许多台湾城市均获得不同机构颁发的智能城市奖项,可惜评比项目多偏重城市治理方面,民众甚少享受到物联网技术进步带来的效益。而即将在2017年8月19日于台北举办的世界大学运动会,由于将有超过150国家的12,000名选手与职员参与,加上选手村位于新北市林口区,比赛地点则在台北市的各地场馆,因此正好考验双北市是否已具备迈向智能城市的能量。

结合移动支付技术  建构智能购物环境

几个月前,台北市长柯文哲尚且为找不到2017世大运的赞助商而苦恼,而亟欲抢攻穿戴式装置商机的宏碁,则在2017年初宣布将与联发科、悠游卡携手合作,将免费赠送13,000只智能手表给参加世大运的选手。该智能手表主要提供四大领域的功能,包括个人健康状态追踪(侦测实时心律、记录运动及热量消耗)、通讯、控制及悠游卡支付等功能,也正好勾勒出智能城市的应用场景。

尽管移动支付是Fintech时代下最热门应用服务之一,可惜在欧、美、日、台等国家因既有电子支付工具成熟,所以一般民众使用意愿不高,反是在大陆、印度、非洲等特定区域较为盛行。

相较之下,可以搭配电子支付、移动支付工具设计的Beacon技术,则可望成为智能商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应用服务。Beacon技术是专为室内环境设计的定位技术,由于Beacon基站信号侦测范围大约30米左右,当消费者手机内已预先安装相关APP,且进入智能商圈之中,系统便会主动推播信息到智能手机之中,如活动文字、图片、影片等等,除可借此刺激消费者购买商品慾望外,亦能提供该商圈导览信息。相较于传统简讯或电子邮件,Beacon促销信息具有执行性的特性,很容易引继消费者的购买慾望,被视为是非常有效的行销工具。

降低能源消耗  智能大楼前景看好

为解决上万名选手参与2017世大运衍生的居住问题,台北市政府选择新北市政府合作,共同在林口区建置台湾首座选手村,且活动结束之后将全数转为3,485户合宜住宅,成为近来台湾少见的大型新住宅案。

依照内政部建研所提出「永续智能城市-绿建筑与社区推动方案」,新一代台湾智能社区发展应该低碳节能为推动主轴,在搭配结合智能大楼、智能交通、智能安全防灾、线上医疗照护等机制下,不仅能达成降低能源消耗的目标,也可解决台湾即将迈入超高龄社会,衍生出银发族照护与医疗的问题。

降低二氧化碳排量已成为全球共识,若想要达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在建筑物本身需依照绿色建筑法规兴建外,也必须减少人为疏忽造成电力浪费的问题,因此智能电源管理、智能电表等技术,将在新能源时代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关键角色。

以在欧、美市场大行其道的EnOcean技术为例,能让家庭用户依照日常使用习惯,预先在设备中写入使用灯具的参数,让厨房、客厅、卧房等房间中的灯具,可在指定时间中亮起或关闭,避免宝贵能源因为人为疏忽而浪费。

至于能够与家中智能能源管理闸道器串连的智能电表,则在协助民众消费者掌握各种家电设备的用电状况外,也能提供民众从外部连回关闭耗电设备的功能。另外,台电公司极力推广的智能电表,除可自动将用电数据传回到电力公司之中,免去电力公司人员到场抄录用电状况之苦外,也能透过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分析民众用电状况,作为制定能源政策时的重要依据。

运用车联网技术 打造智能交通

在全球人口不断往都市移动的状况下,各大城市都面临极为严重的交通问题,只是就算公共交通再便利,也无法有效解决上、下班时间塞车的窘境。不可否认,在捷运、地下铁等运输工具协助下,有助于大幅减少道路上的车辆,但对于必须搭乘公车或自行开车的民众,若能运用日益成熟的车联网技术,则将可维持都市交通的顺畅,将塞车导致的社会成本降至最低。

过去受到车用导航系统与交通信息系统分开的影响,驾驶人因为无法接受实时交通信息,以致于当前方发生交通事故时,根本无法提早修正交代理线。而专为智能交通设计的新问世车用导航系统,则能在地图上显示实时交通信息,预先提醒驾驶人避开前方塞车路段,能舒缓道路壅塞的状况。此外,公车业者也能够运用巨量数据技术分析搭车民众的地点,进而在上、下班时间加派机动车辆,缩短民众的等车时间。

如基隆市政府与中华大学、国立交通大学与HPE产学合作,共同推动基隆市优化公车路线专案为例,便是利用电子票证和ETC卡等非接触式交通电子票证所得到的数据,搭配人口结构、人口分布、市民生活习惯、天气等等之因素析,进行未来城市相关研究与调查计划。基隆市根据前述数据而针对上班族群设计的快速公车系统,由于行车时间比普通工程快上不少,所以整体成效颇受民众欢迎,堪为台湾发展智能交通系统的典范。

智能医疗场景浮现  降低医疗费用支出

在智能城市的多种应用场景之中,智能医疗堪称是最受消费者与政府关注的重要应用。在半导体技术大幅进步下,过去只能仰赖大型医疗设的生理监测功能,都已可藉由穿戴式装置中的传感元件完成,不仅能让一般民众随时掌握自身健康状况,也可透过信息上传到云端平台上,让线上医疗服务再进化,达成预防重大疾病发生的目标。

举例而言,当家庭医生发现病人有血压长期偏高的状况时,除能在门诊阶段给予药物治疗外,也能委由大型医院进行详细检查,提糟在发病初期进行治疗,在达成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外,亦降低日益攀升的医疗费用。

值得一提,现今有愈来愈多医疗设备已内建联网功能,如血糖机、血压机等等,可在民众诊断完毕当下,立即将数据汇入医疗信息系统中,免去人工抄写的流程,形成运用物联网技术而成的智能医院。在此架构下,将可降低医师与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克服人手不足的窘境,亦可避免人为抄写错误的问题率,达到提高整体医疗品质,让就诊民众享有最佳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