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动化加数码信息整合 完美实现智能制造
部份制造企业,误以为只要达到生产自动化,即可算是功德圆满,完全实践工业4.0愿景;殊不知停留在这一步,仅有助于有限度优化生产品质与效率,还不足以实现资源运用及生产效能的极大化,意欲走完最重要、也最精采的最后一里路,就必须藉助信息数码化、及大数据分析。
针对工业4.0,某一家知名的商用软件厂商诠释得很好,其认为企业营运是一持续精进与优化的历程,而工业4.0代表企业能力提升与转换的过程,终极目的是要大幅改善企业营运之交期承诺、生产效率与库存水准等三大核心,透过工业4.0技术或手段达到更自动、更智能、更协同的境界。
在此前提下,对于制造企业主来说,迎向工业4.0目标,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便是重新审视经营缺口,据以思索如何规划智能制造发展之路,以期成就管理本质的绩效与平衡,找到该企业与工业4.0的对接点,方能恰如其分引进正确的解决方案,帮助自己及早在工业4.0追逐战之中,跨出漂亮的第一步。
不少制造企业往往忽略掉,工业4.0所诉诸的智能制造,其实并不仅止于智能工厂一环,还必须加上智能生产,才算是克竟全功;依照表面字义观之,智能制造与智能生产看似并无二致,但若细究两者个别内涵,即不难端详出彼此差异。
所谓智能生产,乃是整个制造营运过程当中管理智能化、信息无缝串联,其目的在于实现管理流程自动化,至于智能工厂,则是透过现场机台设备的自动化与智动化,继而与智能生产串联,以利将工厂内的信息实时且透明地传递到智能生产段,达到制造生产之调整、安排或优化。
仅实现设备自动化 并未达到工业4.0
具体而言,智能工厂个中蕴含三大精髓,除了较属于中后段流程的品检管理智能化、仓储搬运智能化外,最大的重头戏,无疑就落在生产设备智动化,而综观生产设备智动化主题,底下还包括了现场报工自动化、设备状态透明化、生产状态透明化、生产指示智动化、投料管理智能化,及制程能力最佳化等不同细项。反观智能生产,除了涵盖生产管理智能化机能外,另外还涉及供应链管理智能化、财务服务智能化、资产管理智能化、经营管理智能化,以及产品开发智能化。
有关智能工厂领域,对应的技术方案需求,不外乎是控制器、数据采集器、传感器等主要项目;至于智能生产,其间最为关键的技术方案便是制造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MES),该系统旨在满足详细作业排程、派工、数据采集等重大功能,而另一个也相当重要的技术方案则是ERP系统。
换言之,制造企业意欲提高制造现场的生产效能、强化订单交付力,及增进库存运转效率,必须藉由智能生产、智能工厂双管齐下,才可望得偿所愿,只靠设备自动化实现智能工厂之单一途径,尚不足以形成大局,也就是说,业者仅是让机台设备具有感知连线能力,辅以良善的动线设计、流程整合,建立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环境,还称不上实现工业4.0,甚至以从无到有的整条工业4.0路径而论,此时实现率才不过接近五成而已。
一家信息服务业者强调,设备自动化之余的下一个关键里程碑,无庸置疑就是信息数码化,制造企业需将现场设备状态、生产信息及物流信息持续传递至云端,有效整合到MES、ERP等营运管理系统,好让管理者能够根据当下运作状态,迅速剖析其间潜在瓶颈,从而针对供货、投料、生产与交货等众多环节,立即实施不同的优化控制手段。
此外更进一步,即是诉诸大数据进阶分析,发挥防微杜渐的预知功能,当系统依据过往累积的数据模型,判断出不久后企业可能出现订单交货延宕、生产物料短缺等现象,便会立即发出告警信息,俾使采购人员能够紧急进料,而业务同仁也能紧急向客户更正交期信息,终至让生管、采购、生产排程等过往耗时费工的人工作业,皆得以藉由智能化流程的驱动而加速完成,一旦走到这一步,才能称得上完整实践工业4.0。
综上所述,论及工业4.0,绝对不是一蹴可几的简单任务,而是横跨操作技术(Operational Technology)、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等双重象限的浩大工程,必须底层制造现场监控,一路整合到上层数据采集分析,其间需要汇聚PLC、BC(Block Controller)、SCADA、MES、ERP等诸多整合服务能量,难度可谓不低。
藉由信息数码化 助力实现定制化生产
业者指出,事实上,台湾制造业的韧性相当强,甚至在工业4.0话题还未发烧之前,针对生产自动化,便有着不错的进展,进而对于生产效率的提升、生产品质的优化,产生显而易见的助益;但即便如此,制造业者依然难以摆脱低毛利窘境,足见对的效率与品质,必须摆在对的产品型态上,才能获得相得益彰之效,如果只是把大批量标准化产品做得又快又精,就结果论来看,并无助于提振营运绩效。
那麽如何让制造业脱胎换骨?就必须竭尽所能实现工业4.0精神,彻底达到生产定制化、库存不积压等远大目标;只不过,倘若在一切条件未变的情况下,骤然实施定制化弹性生产,恐使得生产线阵脚大乱,未蒙其利反倒先受其害,让原本已经偏低的利润,被侵蚀得更低、甚至由正转负,此时唯有凭藉信息数码化,才能够趋吉避凶。
透过上层的信息管理系统与大数据分析平台联袂运作,便可随时依据订单需求,由上而下调整生产排线、供应商交货、生产数量,也能一并精准估算出明确的交期,确保所有生产资源皆可被有效利用,避免彼此干扰与排挤,以期灵活满足千变万化的生产需求。
更重要的,藉由这般运作机制,亦得以确保生产线能够经常维持正常运行状态。举例来说,很多机台设备,其实都有服役期的上限,比方说加工机的刀具可切削次数为300万,冲压机可执行冲压的次数约1万,而锅炉预热加热的累积时间为3,000小时,只要濒临极限值,这些机台设备的健康状况可能急转直下,随时都可能出现Downtime,致令企业承受不可逆料的巨大损失,要想避免危机产生,别无他法,就是设法赶在机器出现异状、但犹未终止运作之时,及早进行检修保养。
至于实现预知保养的所需技术方案,当然在生产现场装设各式传感器、数据采集器,是无可回避的先决要务,以便将包括电力、温度、湿度、碳排放、重力等信息,整合到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系统,再由SCADA将相关信息上传到后台云端数据中心执行分析,再由不同机台设备的细微运行状态抽丝剥茧,察觉是否有偏离缺省健康基准线的情况,如果有,便立即知会维修工程师,争取时效排除潜在故障因子。
另值得一提的,透过MES管理系统,一方面可藉由持续不断蒐集产线设备与机械手臂的生产参数、制程数据,以作为后续数据分析使用,据此优化调校机台设备与机械手臂,藉以提高产线产能,二方面也能透过MES无缝整合各个外部信息系统,加速信息传递与提高透明度,裨益企业落实虚拟工厂概念,意即善用IT技术针对设计、模拟、优化、测试、分析等所有必要的制造活动,进行彻底建模与模拟,预先洞悉机器人、模具或其他设备是否有设计盲点或是干涉冲突,以利及早修正弱点。
- 志尚展出10纳米超纯水粒子计数器、ppt级气态重金属采样分析技术
- 最新10纳米超纯水粒子计数器、ppt级气态重金属采样分析技术
- 机器人结合视觉应用 承担更复杂作业任务
- 机器人操作系统ROS 成发展多种应用机器人关键
- 研扬加入先进多轴控制器联盟 往工业4.0迈进一步
- 施耐德于自动化展期举行完成任务抽大奖活动
- 日本TDK上釜健宏会长 获颁经济专业奖章
- 迎接工业4.0时代到来 国际自动化工业展串接产业链
- 全球自动化成长迅猛 台厂压力将越来越大
- 工业自动化多展合一 智能制造思维再进化
- 科智锁定智能应用商机 推机联网解决方案
- 妙用传感技术 大幅强化工厂环境安全
- 亚洲工业4.0暨智能制造系列展 盛况空前重量级厂商齐聚
- 研华以工业4.0 携手夥伴迈向智造新未来
- AEROTECH于自动化展出最高性能运动控制平台
- 机器视觉在半导体制程过程之应用价值
- 工业4.0起飞 敏博SMARTPro 2.0支持大数据分析
- 台湾欧姆龙展现物联网时代的Factory Automation
- igus易格斯模块化浪管通过ISO Class 1认证
- 气动元件助智能制造 台湾气立展望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