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应净零碳费挑战 德国莱因助企业永续解方
德国莱因(TUV Rheinland)于2024年6月18日于华南银行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绿色浪潮下的企业永续解方」论坛,携手政府与企业领袖探讨最新加坡际碳管理趋势、碳费发展政策与实际产业应用案例,现场产、官、学、研界贵宾热烈参与,论坛由德国在台协会处长许佑格博士(Dr. Jorg Polster)率先致词,他提点欧洲议会改选刚刚在二周前完成,欧盟减碳政策期盼让EU更有竞争力,随着国际供应链更迭,地缘政治的扞格,边境碳税会增加企业成本,要保持产业竞争力,就需要积极因应减碳新挑战。
德国莱因亚太区执行副总裁王秀云接续致词时,直接指出欧盟新选举后的绿色新政的趋势,而CBAM政策不再是货物进口就被课碳税,反而是碳排高的产品才会被课税,为此她呼吁减碳才能有竞争力。环境部政务次长施文真也呼应并鼓励企业界推动永续并兼顾环境正义,以及气候温度创新高的现实,政府已经纳入2050净零目标,并加速与各界沟通净零目标的重要性,台湾碳费制度先行是希望鼓励企业减碳,而碳税的徵收与设计,是为了鼓励企业自主减碳,目前企业减碳的优先政策着重于管制供应链的碳排,虽然企业无可避免的成本递增,但是也为企业带来更多新商机。
台湾碳费徵收取决于企达成减量目标后,才适用优惠费率
在气候变迁署副署长黄伟鸣的简报中,他解读欧盟CBAM背后的意义是呼吁全球一起对气候变迁做出积极回应的政策,碳订价已经被全球所公认的有效措施,所以台湾在碳订价上是优先议题,台湾碳费制度设计着眼点在给予适当的时间与空间,加速产业净零转型,碳费营收也将专款专用在执行温室气体减量及气候变迁调适之用,甚至用于产业界所关心的净零技术研发。
台湾碳订价制度采碳费先行,辅以自愿减量的碳交易的措施,逐步跟上国际的脚步。目前台湾碳费徵收的排碳涵盖率已经到达50%,在世界上的排名是不遑多让,碳费徵收相关制度设计是以减量为出发点,而非以增加财政营收为目的,政府希望目前仍以碳费机制使产业更积极减碳,进而促进低碳转型。藉由碳费与碳交易搭配,促进多元减量。
根据目前草案,企业愿意提出自主减量计划、达成减量目标后,就可以适用优惠费率,但若没有付出相对应的减碳工作,就要负担较高的一般费率,碳费制度未来也将设计相对应的碳权抵减机制,来降低须缴交的碳费。再者,黄伟鸣强调企业若没有减碳是无法适合优惠费率,碳费办法将持续参考收集各界意见,并以碳费费率审议会讨论费率的减碳效果做为依据。
迈向净零,企业永续发展应及早做好因应碳税机制的准备
德国莱因亚太区执行副总裁王秀云从环境议题入手,温室效应影响全人类生存,面对欧盟、台湾及全球各国为了因应气候变迁挑战所设立碳税机制,在2026年即将陆续启动,企业永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及早做好准备,透过供应链管理和碳盘查,拟定减碳目标与计划,每年不间断检视、盘查与认证,最后透过碳权交易或是其他方式达到净零,这是基本盘。
而企业减碳有成本,但加速减碳可以减少企业风险成本,并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带来契机.特别是台湾多数企业是世界重要的供应链,减碳带来的效益不言可喻.欧盟的CBAM制度是瞄准碳泄漏而来,透过课徵碳税避免碳泄漏,CBAM影响台湾厂商会超过三千家,台湾的半成品仍然需要低碳产品,这对于台商积极执行前进东协国家的同时,仍必须关注低碳与碳税问题,目前台厂化工与钢铁厂都感受到此为重大影响。
在各界推动永续如火如荼之时,漂绿问题逐渐受到重视,王秀云表示,德国莱因总部推动以「温室气体补偿」(Greenhouse Gas-Compensated)取代「碳中和」这个名词,更精准诠释减碳的重要性.欧盟及台湾都已经制定法令,缺乏授权或查证的永续声称或广告减碳成果将被视为漂绿,只有取得第三方认证的查验证明并取得合适的标章,才可证明具永续性。金管会已在5月30日针对金融机构推出防漂绿的配套机制,对于未来提供企业融资或进行永续的投融资行为,都将被更严格审视,最后,王秀云提醒企业界,可透过供应链管理与碳盘查来拟订减碳目标与计划,经由每年的检视与查证持续落实,然后再透过碳汇或碳权交易等其他方式达成净零目标。
台湾碳权交易平台与永续供应链
台湾碳权交易所总经理田建中从解析碳订价机制的强制性与自愿性之间的差别入手,碳订价机制着重于强制性,而他的聚焦侧重于自愿性的减碳机制,就是碳权的概念,他介绍国际碳权交易平台与碳交所目前的进度,而随着排碳有价的时代来临,碳权交易已变成国际显学,碳交所的发展规划是以美元为主的国内碳权交易平台,并侧重于国外碳权交易及碳谘询与教育训练。台湾的供应链被要求满足范畴三的减碳目标,这将会随着全球减碳风潮而有愈来愈多的压力。
由于国际资本市场重视永续信息的透明公开揭露,预计2024下半年碳权交易的双向平台即将启动,但是目前的碳权买卖机制还不能有清楚的准则来做为抵销碳费的标准,所以操作上仍需要逐步渐进,台湾碳权交易所是以红树林自然碳权做为交易商品标地的交易所,也是台湾唯一依据气候变迁因应法规定,由环境部委托金管会指定办理该法所定额度交易事宜的官方指定机构,藉由交易平台及导入市场机构,可确保碳权交易「公平且透明」。
协助客户面对ESG挑战,从供应链找寻永续发展的契机
德国莱因人员与营运保证服务副总经理项俊杰聚焦于从供应链中找到永续发展的契机与突破。德国莱因在12年前就开始推动客户的碳足迹盘查、宣告、揭露与减碳的策略规划,协助客户面对ESG挑战,并带动供应链厂商同步推动节能减碳目标,展现落实永续的决心,并从节能、节水、减碳、减废、回收再利用等方向去思考产品的低碳设计、提高能源效率、使用再生能源,以应对「净零减排」与「循环经济」趋势。
德国莱因自身是碳查验与能源管理验证单位,同时也是国内环境部与经济部水利署认可查验机构,协助产业界海内外客户能够符合包括ISO 14064-1、ISO 14067、ISO 46001、ISO 50001、TCO认证、EPEAT等验证规范,服务范畴从能源管理、供应链合作到废弃物回收等一站式谘询,全面强化企业绿色竞争力。
STX谈CBAM对台湾企业的影响
Strive by STX亚太区主管Aymeric de Condé介绍因应碳泄露风险而产生的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他深入解析了CBAM对台湾企业的影响和风险,并分享中小企业如何透过CBAM发展未来商机。欧盟 CBAM只是一个开始,各国版的CBAM范围未来还会持续扩大,预计还会增到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所以CBAM的导入是世界潮流,及早开始规划是不可少。
欧盟的CBAM初期锁定六大高碳排产业为主,大概涵盖欧洲约40%的碳排范畴,包括水泥、电力、肥料、钢铁、铝及氢,其中以钢铁业对台湾经济影响最大,尤其是对台湾螺丝工业有重大影响。厂商在申报CBAM时,需要从碳盘查及净零减碳目标的设定开始,碳税与碳泄露都会是产品成本的一部分,他建议提早因应是非常有必要的。
戴尔谈永续循环经济策略与创新对企业的重要影响
戴尔科技(Dell Technologies)全球永续暨循环经济亚太区总监戴令徽聚焦于戴尔的永续发展策略,其涵盖设计制造、永续材料及服务方面的循环创新应用,并携手在地的供应链夥伴符合国际标准,打造国际绿色生态链。戴令徽展现戴尔的永续解决方案,自2010年以来,已将整体产品的能源消耗降低了76%,且2007年以来,戴尔在新产品中利用了回收塑胶来设计产品,开业界先河,并已回收超过25亿磅的废弃电子产品与零组件,该公司从产品设计上就开始密切关注于回收与循环使用的产品理念,目前戴尔科技致力于在2050年前于范畴1、范畴2及范畴3达到温室气体(GHG)的净零排放。
世纪集团谈离岸风力发电环经济策略,型塑转型的成功范例
世纪能源集团协理余俊德语重心长地分享能源转型与永续对世纪集团而言是生存之战,从一个钢构厂积极转型成为沃旭亚洲合格厂商开始,花了五年耕耘,成为台湾第一家离岸风电合格供应商,当中透过与德国莱因的专业协助拿到ISO 3834和EN 1090的国际焊接认证入场卷,并从透过更换高能源效率设备,将耗电量高的焊接生产活动达到节能目标,将产出的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处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冲击,以达到资源循环永续发展。
目前世纪集团的成功转型与营收的效益让余俊德非常的自豪,并诚挚感谢德国莱因的助力与获得政府补助,从2021年提出ESG永续报告书,2022年做温室气体盘查,2023做企业网安认证,一连串不间断的努力,让世纪集团找到一个关键的绿能商机,他的现身说法彰显用管理认证来协助企业转型的优点,透过积极参与和按部就班的导入公司治理、永续与品质标准,让小企业获得脱胎换骨成功,绿能是个好生意,也因此型塑世纪集团转型成功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