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绿建筑风潮来袭 美好未来建构中
地球环境岌岌可危,气候变迁所酿成的灾害时有所闻,尽一切力量执行节能减碳是人类责无旁贷的义务,此一理念落实于建筑产业,催生了当前于全球掀起风潮的「智能绿建筑产业」。透过绿建筑设计与智能科技的结合,智能绿建筑针对人类的「住」提供了安全健康、便利舒适、节能减碳又环保的解决之道。
「智能绿建筑产业」是我国政府现阶段大力推动的四大新兴智能产业之一,且为普及智能绿建筑及鼓励全民发想智能绿建筑创意,并借此提升国民生活品质,内政部建筑研究所持续办理智能绿建筑设计创意竞赛。
今年(2014年)隆重登场的第八届「创意狂想 巢向未来」已于日前颁发「创意狂想」、「巢向未来」两组(请见表一 )的各奖项得主(请见表二及表三),这些或由学校师生合作、或由企业及社会人士提出的获奖之作,是由专业人士所组成的评审团于260余件参赛作品中评选而出,作品令人惊艳不已。
创意转化 产出有感绿建筑体验
内政部建筑研究所长何明锦在颁奖典礼致词表示,台湾的资通讯产业实力雄厚,这是台湾推动智能绿建筑产业的强大基础,也是我国产业得以发散并转型的契机之一。政府冀望藉由此一竞赛的举行能鼓励年轻学子发想更多创意,「只要持续累积,就能产出让民众持续有感的产品。」。
智能化居住空间产业联盟会长张芳民则指出,我们希望透过比赛引出创意并进而落实,例如第二届竞赛所提出U-Bike概念,如今已是实际且普及的应用,「参赛者都是台湾智能绿建筑产业的先驱者,透过大家及政府的努力,我们将能创造更美好的社会。」
始于智能建筑,全球目前都在极力推动智能社区,甚至是智能城市,台湾不能自外于这股风潮,事实上,台湾已经动起来了,智能绿建筑概念已逐渐扩展。
台湾大学智能生活科技整合与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刘佩玲在讲评本届参赛作品时便谈到,「综观今年的整体作品,最适合的定义字眼是Scale Up,显示影响层面已经扩大。」2014年「巢向未来组」的金奖作品由国立台中教育大学提出的「智能、节能、新视野」校园云端能资源管理系统,就是很好的例证。
扩大应用规模 影响层面更广
「智能、节能、新视野」校园云端能资源管理系统的施作范围涵盖全校12栋建筑、1,000多台冷气,影响人数多达6,000人之多。于颁奖典礼现场,台中教育大学总务处营缮组组长郑仁福接受专访时表示,该校校园幅员辽阔且建筑物分散,传统以人力为主的能资源管理,并无法有效实现节能减碳及节费的目的,因此决定结合资通讯、传感、控制应用及云端技术等进行系统性管控。
实施以来,此系统已有效达成用电负成长、节省水电费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
台中教育大学自2011年起分3年导入ICT云端技术,涵盖的关键功能包括用电数据收集功能、电力需量监测与管控功能、按课表供电控制功能、冷气使用时间排程控制功能、冷气管控整合温度控制逻辑功能、用水量?蓄水池水位监测及扬水泵浦控制功能、系统自我检知及警报功能、系统数据库报表功能、多媒体节能宣导电视墙,以及建立节能管理系统云端平台等。
郑仁福并特别针对「按课表供电控制」此一功能说明指出,这主要是将63间教室的冷气、风扇及照明电源结合课程编排,执行随课供电机制,也就是在有需求时才会供电,如此可以彻底解决学生离开教室时忘记关闭冷气等电器电源;造成电力浪费的问题。
然而,包括此一机制在内,这些功能的实施与师生的过往使用习惯有所不同,因此在初期导入时遭遇许多阻碍,「我相信自己在做的是对的事,所以在面对这些反弹声浪时,我就是戴上钢盔往前冲,所幸有来自前后任校长的全力支持,所以我们这个团队才能坚持底。」
经过不断的沟通以及随后的具体绩效,现在,此套系统已获全校广泛的支持。仅就节电效果来看,自2011年实施此套系统以来,至2013年,台中教育大学已减少用电度数327,140度,用电成长率-5.59%,节省电费达新台币1,472,130元,节电效果十分显着。
结合资通讯 建筑可以更聪明
另外,此次的「创意狂想组」金奖作品也相当让人印象深刻。由国立联合大学提出的「净香—空气净化」作品,透过空气净化及发电技术,针对信仰与环保之间的矛盾,提供了一个具有可能性的消弭途径。
为提供参赛者更具前瞻性的创意思考启发,此次颁奖典礼并特别邀请逢甲大学建筑系助理教授沈扬庭分享「智能仿生滤网」概念,他阐述当前建筑界的新思潮之一,亦即将「被动控制」的传统思维转变为「形由境生、适性而为」。
他也提及创新的「念动建筑」概念,也就是透过各种资通讯技术的导入让建筑知道我们在想什麽,这正是智能绿建筑的精髓所在。透过各方的努力,一个美好的未来正在建构中。 【内政部建筑研究所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