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同步实时线上照护之成本效益 智能应用 影音
D Book
236
DTxBus
Event

心血管疾病同步实时线上照护之成本效益

  • DIGITIMES企划

台大医院线上照护中心主任何奕伦。
台大医院线上照护中心主任何奕伦。

台大医院线上照护中心(NTUH Telehealth Center)主任何奕伦医师,针对「心血管疾病同步实时线上照护之成本效益」做专题演说,他先说明云端巨量数据与可穿戴式装置所带来的革命。像是Google便透过大数据分析,挑选美国人最常查找的5,000万个关键字,再与美国疾管局(CDC)做比对,因此于2009年冬季精准预测了H1N1的大流行。

在穿戴式装置部分,美国AliveCor推出的iCard ECG与iHealth Technology推出的蓝牙血压计,可搭配iPhone使用,但由于每天量血压与心电图,但都无医护人员回馈,使得这些产品并未造成如预期的大流行。因此未来趋势应该推出微型化或贴片式的生医传感器,以应用于个人化健康照顾与无所不在的云端照护。

线上照护的形成背景  降低医疗费用

高通与XPRIZE基金会祭出高达1,000万美元的奖金,来鼓励各界推出星舰迷航记(Star Trek)里面的Tricoder(三录仪,即「感知-记录-计算」),让可携式健康侦测器产品能够梦想成真。而台大参与的团队(dynamical biomarkers group)也很荣幸地性晋级全球前10强。由此可见,未来能自我健康检测的产品将越来越朝向智能化发展。

以2010年中国心血管疾病报告可看出,罹患该病人口达2.3亿,每年有300万人死于该疾病,每3人就有1人罹患该疾病,由于病患增加量惊人,罹患冠状动脉心脏病、脑中风在28年来明显的增加了。

而住院费用增加率,自2004年以来,心肌梗塞、脑出血、脑梗塞患者住院费用,增加幅度为26?34%。至于18岁以上超重?肥胖人口则有2.5亿?0.7亿。血脂肪?高血压患病人数各约2亿。疾病不断在消耗医疗资源,因此在考虑线上照护的成本效益分析,也要分析支出的成本减少同时,是否也减少了临床事件的发生。

在台湾人口老化、民众寿命增加的未来,老年人若不能获得安养,年轻人也无法好好工作。周刊也报导未来隐形照护,会导致每5人就有1人为了看护长辈从职场消失,因此现在就要用健康管理的方法,来让老年人更健康;以减少年轻人因照顾老年人而从职场退出。

何奕伦主任引述多个国外期刊的研究,说明了他们在实施非同步线上照护时,并无法改善病患状况,反而还增加住院天数,甚至死亡率反而比没有使用线上照护的对照组还高;他指出这是因为其量测数据传递至云端并非「同步实时」的。

同步实时线上医疗照护,不仅做到「实时数据传输」、「24小时全天候」病况判断与分析,同时具备「结合电子病历并提供后送医院与联络原主治医师」的能力。

同步实时的线上照护  建构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环境

欧巴马医改法案的最高指导原则,就是建构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环境。只要病人不来医院,医疗费用就可减少。因此可以将病人的家里打造成跟医院的环境一样,这也是台大医院线上照护中心推动的目标,让病人在家里,也能受到完整的照护。由于欧巴马的健保法案推动阻力重重,所以台湾在医疗资通讯发展的契机出现,可望超越美国。

台大医院线上照护中心的收案对象有两类:1.危机处理、2.健康管理。前者就是昏厥、心律不整、狭心症、心肌梗塞、心脏衰竭、中风、经心导管或开心手术等心血管重症患者、国外长期居留之心血管疾病患者、国内外之潜在性新血管疾病缓者与病房出院病人,以及特别的病人(如癌症、高龄、肾脏病人等)。而后者就是期望更健康者的健康人士、亚健康人士(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高风险并发心血管疾病患者)。

台大医院线上照护中心的架构,就是提供生理信息量测仪器,透过传输仪器,传输到其云端照护平台,且医师24小时待命。自2009年12月累积至2014年9月底的个案已超过2,461人,每日在线超过220人数、超过200万次的上传数据,该单位也获得不少奖项。

该平台包含了个案居家系统、个管师交班系统、个案实时传输与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心电图自动判读系统、术后伤口照片感染判读系统。在使用界面上,包含个案功能表、个案急诊提醒、异常提醒、24小时实时监测。

何奕伦介绍其伤口撷取自动化的范例,并分享许多成功案例,以及照护前与照护后的比较,结果照护后的血压与血糖控制都能有效改善。且加入线上照护之后,可减少急诊、住院与加护病房次数,节省医疗费用。最后他也呼吁大家,健康管理要及早,别等到重症后才来做管理,拥有健康的身体是无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