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智能自动化经验 大陆市场商机无穷
随着科技基础的不断演进,制造业近几年来不管是接单、生产、服务等价值链,都必须予以智能化。拓志光机电副总经理梁文进指出,西门子在2013年汉诺威国际工业博览会上揭櫫了工业革命4.0的概念,同时也指出物联网(IoT)及智能制造,将是未来制造业的技术基础概念,目的在于提高生产效率、速度和灵活性,如何让软硬件产品整合发挥功能,是智能制造的其中关键。
事实上,奇异(GE)对于未来制造业的观点,也是相当看重物联网的概念。奇异相信,制造业未来必须要设法将网络上的传感器和软件,与复杂的物理机械一体化,建立工业互联网机制,包括机器学习、巨量数据、物联网及机器对机器的通信网络,从机器读取数据并实时分析,进而用来调整业务领域的运作。
梁文进指出,数码信息制造的整合阶层,从最底层的设备端开始到控制端的阶段,透过自动控制可以从机器获取实时的信息后,在MES端就可以加以管理,进而提供企业端做出最佳的决策。再配合智能节能系统,也是在电力系统布建智能电表,再透过网络架构,将设备的信息蒐集到中央控制系统整合,整个工厂的运作,就不只是接单弹性、生产实时,就连能耗也能降至最低。
早期的自动化目标只是取代人力,主要是针对制造效率及成本,达到提升的效果,因此过去的自动化,在弹性化的着墨其实不多,而智能自动化最重要的目标就是Time to MarkerMarket及Production on Demand,也就是时效及弹性。
梁文进指出,透过IT管理系统可以累积经验,进而完成模块化,配合资通讯?软件及视觉系统(如视觉化操作)就可以做到智能化,如过去有些数据或巡检都是靠人工,但是透过资通讯?软件实时蒐集并加以分析,可以让自动化的价值有更多的提升。
因此智能自动化的技术核心,其实就是模块化及弹性化设计。梁文进以大同电锅加工智动化为例指出,电锅规格虽然分为3人份或6人份,但并不需要特别增加生产线或停机换线,只要在Robot站弹性搭配产线调整,手首部机构设计智能化,不必换型,就可以弹性因应工件多样化,还能活用空间配置。
机台控制则可以透过活用伺服马达特性,只要掌握产品尺寸,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切换到搭配的方向或机构(如磨边导角智动化),达到智能自动化的目的。
另一个智能自动化的技术核心,则是系统整合设计。梁文进指出,如ODF系统整合智动化,将ODF制程单机及智能自动化物流软硬件加以整合成为物流搬送系统,可以提升物流搬运的成效。
梁文进指出,虽然拓志主要是致力于设备及数据蒐集,但透过与异业结盟合作,依然可以提供MES及维运分析等智动化软件系统整合服务,若搭配大同与精英电脑共同特别研发的交换器智能控制器,还可以做到移动管理,未来甚至可能提供智能工厂的建构服务。
而在智能节能管理系统方面,梁文进指出,拓志光机电不仅在工厂方面已有实绩,目前也累积许多智能建筑的具体合作案例,透过大同的智能节能系统软件提供的管理机制包括安全监控如实时告警及告警数据历史纪录,还有信息广播、照明控制、门禁管理、空调控制等,从收集量测开始,到监视分析、控制管理、卸载等服务,充分发挥节能的效益,进而达成减碳及减费的目的。
梁文进强调,智能制造未来在大陆市场,更是商机无穷,从大陆政府政策可以发现,大陆工信部的十二五计划与工业4.0的概念不谋而合,对厂商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发展机会。
尤其是当前的大陆台商自动化现况,对智能制造自动化,有着相当大的需求。梁文进分析指出,大陆台商目前面临作业人员招募不易的问题有待解决、品质效率也因此难以有效提升、人电费飙涨,导致营运人力成本逐年提高,加上危险?恶劣作业环境导致人员流动性高,公司不但管理不易,营运也遭受牵连,一旦产能不足,势必会拖累销售额,不少台商早就意识到,自动化已是刻不容缓。
梁文进指出,如同大陆通讯系统网络架设直接跳过铜线的架设,成为世界光纤网络覆盖率最高的国家,大陆智能化工厂的发展状况,也是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水平,直接跳跃到工业4.0的水平,呈现跳跃式的发展,因此需要大量的外部资源来支持,尤其是全流程的规划,从目标、理论、工具、方案、验证方法均需要借重,从工厂规划、产品设计、自动化、信息化以及提升工厂效率与质量等各项系统,也都需要新的思维。
因此,台湾相关业者的机会不可谓不小,梁文进建议,只要能透过自动化产业联盟整合,配合经济部工业局智动化台商回台政策,积极辅导台商回台,创建智能工厂实绩,再加以复制进军大陆,即可引爆智能自动化新商机,再造台湾产业新气象。
- 善用产线智能化升级 因应新生产需求
- 由工业30迈向40之路
- 高清影像智能整合—智能工厂之运用
- 自动化智能浪潮 效率、节能制造新趋势
- Ethernet-based方案 打造数码化智能工厂
- 虚拟化与SDN为制造业带来的变革
- 以管理角度打造智能工厂 企业营运效率再升级
- IOT智能解决方案
- 全自动虚拟量测
- 台商如何进入大陆智能化工厂商机
- 创新工厂新思路,迈向智能自动化生产之路
- 仿生科技与自动化趋势的结合
- 迈向3D布局—创建数码化智能工厂
- 大数据分析与生产管理应用
- ICT产品自动化组装及测试Turnkey解决方案
- 机器视觉在精密组装与无人工厂所扮演的角色
- 实时生产管理与自动化制造
- 大数据(Big Data)开启新一代智能工厂
- 分享智能自动化经验 大陆市场商机无穷
- 整合应用变频器制造节能有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