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如何进入大陆智能化工厂商机 智能应用 影音
D Book
236
DTxBus
Semicon2025

台商如何进入大陆智能化工厂商机

  • DIGITIMES企划

中国家电集团智能工厂全流程谘询顾问主导产业顾问有限公司中国区合夥人黎家俨博士。
中国家电集团智能工厂全流程谘询顾问主导产业顾问有限公司中国区合夥人黎家俨博士。

中国家电集团智能工厂全流程谘询顾问暨主导产业顾问(Leading Consulting)有限公司中国区合夥人黎家俨博士,首先说明他自己对智能工厂的定义,就是「以信息化引领自动化,以自动化倒逼模块化」,指出工业4.0的工厂,最重要的就是「信息化」,他以自身顾问的经验来看,一个智能化工厂无法成功的最大原因,就是信息化没有整合。他也说明,智能化工厂其实就是迈向以「人」来运作的工厂。

在实际案例中,他说该业主在选择国际级顾问公司时,挑了两家德国公司与一家台湾公司,在合作的过程中,最后由我们台湾公司胜出。因为当初竞争对手中,有一家提出的智能化工厂理论,是自动化+精益制造,黎家俨认为这是错的,因为将自动化和精益制造一股脑儿导入工厂,到最后会因为弹性不够而导致失败。

智能化工厂里面有个很重要的地方,就是「智能调控」,必须配合淡旺季、季节性来调配工厂的营运节拍,以调整人力配置,这样方能符合业主最大的经济效益。

智能工厂定义多  各国皆有其愿景

黎家俨先说明各国针对智能工厂的定义、愿景,以及大陆商机。首先智能工厂最重要的部份,就是信息从供应商、制造商一直到客户端,都是全流程的。例如MES中有个最重要功能,就是要跟集团的ERP连线。

同样的,工厂的信息也应跟上游供应商与下游客户端都做连线,以上是美国对智能工厂的定义。事实上,工业4.0的定义范围更广,其中有个TLM的概念,将产品从设计阶段到报废回收阶段(产品的生老病死)都要考量到。其中的关键技术,包含:1. 制造景点传感;2. 制造信息的协同交换;3. 模拟。

而欧盟的定义则是除了品质外,更倾向把精益制造加进来,这是因为他们看到大陆在能源使用上的效率较差,是工业化国家的一半,有太多的浪费,这也造就许多商机。

至于大陆对智能工厂的发展背景,在其十二五计划中,工信部提出的模型是他认为最完整的,且按部就班来进行。包含提倡两化融合(协同制造、智能制造)、建设制造业智能工厂、加速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整合重点信息化。

整体来说就是以信息化作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战略重点和制高点。其目的就是全面性的提升工厂效率,减少人工、降低工资成本、缩短交货期、提升质量,以增加工厂的整体竞争力。

台湾厂商优势多  唯独缺乏整合力

黎家俨谈到很多人去德国考察其工业4.0的精随,但拆开其架构分析之后,发现其运用到的技术,其实台湾都有,台湾在RFID方面甚至比德国先进,但台湾缺乏的,就是「整合」。因为智能化工厂是全流程的推展,从产品的工业设计阶段就开始包含进来。

今天大陆的跳跃式发展,要从工业2.0的时代直接跳级到4.0,是有可能发生的,以大陆在发展通信产业为例,当时连铜线都没有,结果直接铺设光纤,使得当今大陆是光纤覆盖度最高的国家。

今天大陆工厂要跳级,需要大量的外来资源。台湾厂商要如何进入这块商机,就要从大陆在现在缺乏经验时进入。由于大陆的业主需要你从理论、目标、工具、方案、验证方法等,来提出一套清楚且完整的智能工厂解决办法。台湾这块相对较弱,尤其在理论部份。

因为智能工厂是全流程的导入,因此商机是全面的。在寻求推广方向的同时,大陆要求是「可复制」的经验。台湾的技术与经验都很强,但在竞争力上却会输给大陆,主要是因为台湾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反观大陆在这部份,其政府的支持已超过我们想像。

无人工厂密度最高是在台湾(台积电),可见台湾在智能工厂的技术是世界领先的,以制造代工起家的台湾,在精益制造与无线通讯部份也属强项。可惜在大陆需要全面性(非局部性)的改变、爆发性成长,需要许多顾问公司与专家们来辅导时(尤其大陆业主倾向将交给一家供应商来全包,需要Turnkey方案),台湾却鲜少厂商进入这块领域,让庞大商机被大陆本土顾问公司整碗捧走。

总之,工业4.0的主要论点可以从3个角度来实现,即:智能产品,智能设备与智能操作者。

台湾要做大陆生意,必须了解大陆业主集团的需求。除制造产品外,大家必须互相合作,将智能工厂与信息化实施关联图绘制出来,包括检测管理规划、物料配送、仿真验证等,都勾勒出长远的发展蓝图,同时将ROI(投资报酬率)、KPI(关键绩效指标)等考量进去,再运用本身在ICT产业的强项,规划完整的Turnkey解决方案,以进军大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