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商应改变心态 与下游零售商共创双赢 交通大学工管系/EMBA教授 李荣贵
受到全球市场激烈竞争的影响,来自供应链下游的各层零售商、分销商、品牌商不断要求上游制造供应商降低价格以维持竞争力,而制造商往往也只能靠挤压自己各项生产成本的做法来予以因应,但交通大学工业工程与管理系教授李荣贵指出,这种节省成本的做法最终都会碰到极限,不可能漫无止尽的节省下去,唯有透过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方式,以最低存货提供最高产品可得性,帮助零售业者获利,才有机会与下游业者共创双赢的局面。
就供应链的层面来说,李荣贵表示,一般分销商与零售商在营运时,所常会遇到最大的2个问题,就是「缺货」与「库存太高」,举例来说,当公司有某项商品畅销时,若因其缺货而造成1%的销售额损失,该公司就可能失去10%的应得净利而无法取得更多利润;相反的,在产品发生滞销而导致存货高涨时,为了减少仓储管理等费用损失,企业必须要降低该商品价格求售,而根据李荣贵的预估,每降价1%,就会造成该公司损失20%的净利。
此外,存货周转次数高低对于分销商?零售商的ROI也有极大的影响。同样是边际利润20%的商品,若存货周转次数能提高1倍,则ROI便可有3倍的差距。对此,李荣贵表示,供应商如果能改变经营心态,不要只是一昧的想要降低自身的制造、管销、物流成本,而是能站在下游零售商的立场,协助他们改善其商品供应链的管理方式,降低缺货与库存太高的频率,并提高其存货周转次数,下游零售商自然就会将上游制造商视为合作夥伴,进而减少不断要求降低价格的危机发生。
为了保证制造商能够提供下游业者「高产品可得性」与「低库存水准」,李荣贵建议企业可采TOC Demand-Pull补货管理模式来加以改善。现行许多企业所采行的存货管理方式,往往要等到其产品库存水准低于某个事先预测好的临界值时,才会开始进行补货,李荣贵强调,这种传统模式由于订单周期有相当的长度,零售商1次就得向制造商订讲大量商品,因而常会拉高库存平均水准的幅度。此外,如果临界值设定不当,一旦遇到畅销商品时,还可能因生产与运送赶不上销货速度,而导致缺货现象产生。
李荣贵说表示,TOC Demand-Pull补货管理的改善模式是让制造商由强化小批量生产,以及可依照其零售商实际产品市场销售量进行补货的能力开始着手。也就是说,商品补货的方式由过去的「预测驱动」,转而改为以「实际卖出量驱动」的操作模式处理。「零售商先视市场与行销状况决定每项产品的目标库存水位,而后再依其实际的商品使用量,每星期或每天由制造商的仓库中进行补货。」李荣贵指出,由于制造商1次仅小批量生产,并增加商品的补货频率,因此当发现有滞销品时,即可减少零售商无谓的库存成本积压;而一旦有畅销品出现,又能很快地补足存货,避免缺货的问题发生。
虽然此种做法会在运输方面提高不少成本,但与商品缺货与库存成本的问题相较,对公司而言,其所得要远远超过于损失。李荣贵以其所辅导过的某家鞋业制造厂为例指出,1双鞋如果从台湾送到欧洲,以空运方式要4美元,而海运则只要4毛,两者差10倍。但其位在欧洲的客户仍然坚持要采用空运,甚至表示愿意自行负担这笔费用。只要能迅速满足其消费者的商品需求,又不必维持大量存货,即使多花一些运输费用也是值得的。」
- DAF 2010 台湾e制造论坛─创新思维、策略、流程与技术再造全球化趋势下的制造业新高峰
- 制造业致胜关键 赢在通讯方便与节费的起跑点 远传电信企业暨国际事业处制造业北区业务协理 李裕泰
- 打造知识工作者的有效互动与工作平台 叡扬信息CEO 张培镛
- 善用成熟产品 建立产品的最佳展示环境 中磊电子信息管理处信息长 蔡政宏
- 寻求多公司架构、可模块化与弹性配置的私有云系统 友达光电信息工程总处资深协理 宋友聪
- 结合全球化运筹力与在地化执行力 打造全新制造系统架构 思爱普解决方案经理 林信宇
- 建立创新思维与流程优化的产品开发平台 精营管理顾问公司董事长 蔡适阳
- 制造商应改变心态 与下游零售商共创双赢 交通大学工管系/EMBA教授 李荣贵
- 顺应E潮流 创造E潮流 北美智权暨上海卓洋智权 总经理 许锺光
- 线上离、多事业集团、弹性建模 新时代的全方位生产制程追踪管控方案 艾码科技资深顾问 吴绍颖
- 不一样的MES制造执行系统 资通电脑ciMes产品经理 曾文光
- 省时、省钱又节能的企业流程最佳化 超义科技技术长 黄仕镇
- 企业应由整体价值主张出发 进行生产运筹管理 亿科国际业务开发部协理 何政勳
- 透过云端网络、加值应用、移动办公室 简化企业管理并节省成本 是方电讯规划处协理 李立国
- RFID移动智能管理 台塑企业Smart巡检应用实例 台塑网系统软件事业群专案经理 李健州
- 企业流程管理与文件管理双「管」齐下 建构制造业IT应用骨架 华苓科技产品发展处处长 庄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