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换芯片」成中美谈判底牌 评析:中国已不急了?
6月中旬,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中美经贸高层会谈于两天后传出「达成共识」的正面信号。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李成钢证实,双方针对「贸易架构」已有初步协议,并将回报各自的国家领导人。
但就在前一日,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Kevin Hassett也曾明确表示,美国对NVIDIA H20等高端AI芯片的出口限制「不在松绑范围内」。这段时间看似和缓的谈判气氛背后,却浮现出中美科技谈判的真正焦点与底线。
芯片与稀土:一场不对等的交换?
中国内部舆论已出现对所谓「以芯片换稀土」策略的质疑声浪。部分观点认为,相较于AI芯片的发展,中国在稀土产业的主导地位更具零和性与战略影响。
对美国而言,稀土是短期内难以替代的资源,在航太、军工与电动车供应链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而AI芯片即使短期依赖美国,然而中国本土企业如华为、中芯国际、寒武纪、海光等已具备相当的自研与本土化替代能力。
从技术结构看,美国芯片制裁确实对中国AI训练产业造成阻力,但也激发了中国以「数学补物理」、「架构补制程」、「集群计算补单芯片」等方式的替代创新。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就在6月10日于《人民日报》刊登专访中直言,单芯片中国还落后美国一代,能用集群达到相近效能。
他的这番话,外界普遍视为中国对美国芯片禁令的「战略释放」:芯片不再是中国经贸谈判的急迫筹码。
任正非揭示中国科技战略转向
任正非的谈话可说是这场博弈的「风向球」。他指出,华为会用数学方法补偿物理的差距,也会透过非摩尔定律的逻辑架构实现高效能。
话语的逻辑背后代表着中国在硬件层面,已不必、也无须再急于盲目追逐先进制程,而是寻求用软件定义硬件的路线;用演算法、程序计算集群就能补齐上物理制程限制。
此外,他也强调开源地位,认为软件领域未来「卡不住脖子的」,中国有信心用开放的技术体系满足社会需求。
任正非这番话的真正含意恐怕是:即便H100、H20等AI芯片短期无法取得,中国仍有路径维持发展动能。
他所传达出的这层自信,也表现于中国官方与领导高层态度中。
近期,习近平与美国前总统川普(Donald trump)通话时并未特别强调「技术封锁」,而是用「消极举措」来形容,并特别「点名」台湾,显示地缘政治压力之下,北京更关切的是地缘政治、区域安全和主导权。
谈判的底线:不是芯片,而是战略空间
从习近平所想、任正非所言来解读,再观察整体中美谈判脉络,可以发现北京真正关注的,绝仅非某一款芯片出口,而是能否突破整体高科技体系封锁与孤立。
部分中国业内人士认为,如果要交换,芯片已不具「换牌价值」,除非是解禁极具价值的EUV曝光机这类核心设备,否则单一芯片松绑进口限制对于中国而言已算「可有可无」。
此外,有部分中国政策圈意见认为,若要在谈判中放宽稀土出口,应搭配美方对台立场有所表态或让步。这一观点,亦与习近平与川普通话中强调的「核心利益」呼应。也就是说,当前中美谈判的底线,不只是科技层面的互惠,更涉及到地缘战略与政治利益平衡。
中美贸易框架已形成 但仍多卡点
从伦敦谈判已初步结束来看,双方确实在贸易架构方面有一定共识,然而,芯片、半导体供应链与AI等高技术领域仍属禁区。在拜登(Joe Biden)政府收紧对中高端芯片出口限制时期,中国已然开始转向自主研发与内需循环升级。
这场芯片与稀土的攻防战,表面看似技术与产能竞争,实则隐藏着制度模式、产业话语权与国际战略的更深层博弈。
中国不再执着于「美方是否解禁某款芯片」,从任正非话语、到习近平发言,或许已能看出:中美科技冷战已进入一个相对冷静克制、但更为深水区的新阶段。
责任编辑:何致中
- 中国稀土成抗美芯片禁令新利器 中美经贸谈判分庭抗礼
- 日被动元件大厂供货卡关 「以稀制芯」波及华为
- 军用稀土交换半导体解禁?中美贸易谈判短期难解
- 川普首次海外矿业投资案 拟贷款资助格陵兰稀土开发
- G7就关键矿产供给达成共识 因应中国稀土限制风险
- 中印官员会谈聚焦稀土 吁放宽出口管制稳定汽车产能
- 稀土出口收窄持续冲击美国汽车业 福特工厂被迫停工
- 亚马逊、微软投资新创 Cyclic Materials加国建稀土回收厂
- 川普宣称中美协议达成 暗示中国先供应稀土后才放宽管制
- 「稀土换芯片」成中美谈判底牌 评析:中国已不急了?
- 川普宣布达成中美新贸易协议 稀土与关税成焦点
- 中美伦敦谈判聚焦稀土 川普:中国不好对付
- 美稀土业者寄望的《IRA》恐生变 致美对中谈判陷劣势
- 关键稀土重返中美谈判桌 中国5月出口量月增23%
- 中国核发美车厂稀土临时出口证 承诺加速欧企审批
- 中国稀土管制冲击 福特、铃木相继停产部分车款
- 评析:风暴中的棋局 川习对话时机与北京的盘算
- 中国稀土铁腕 欧、美、日车厂如中紧箍咒
- 2大策略因应稀土管制 和硕:2H25出货无影响
- 散热漏水问题有解 然稀土管制冲击锡膏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