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选矽岛书摘 (4/4) 英雄成群结队而来

黄钦勇
2025-03-20
产业观察-575

臺湾的地位,有些是先天上的必然,也有很多是后天的努力,以及与地缘关系挤压后的偶然。1965年美援断绝之后,每年短缺5,000万美元的外汇,对人均所得仅有248美元的臺湾而言是个沈重的负担。

臺湾试图以高雄加工出口区突围,进驻的日系大厂与美商是早期臺湾电子业的人才摇篮。之后,杜俊元、郑崇华分别在1971年创办华泰电子、臺达电,富士康则在1974年成立,那一年臺湾第一家电脑公司神通也成立了。

1975年,之后成为臺湾第一家上市电子公司(1983)的光宝成立。1976年,看到微处理器见猎心喜的施振荣创办宏碁。不远处的越战砲声隆隆,更早一点的韩战烟硝味隐隐约约,这些人是吃了熊心豹子胆,才勇敢挑战混沌世局与科技产业的商机吗?

1970年代是危机四伏的年代,没有美援,臺湾退出联合国,与日美断交,加上两次的石油危机,臺湾人惶惶不可终日。在那个困顿的时代,没有人可以预知当时的困局其实只是细雨轻雷与惊蛰的前奏而已。1974年,在美国RCA研究部门担任主管的华人潘文渊建议臺湾发展半导体。

尔后在政府的支持下,由胡定华博士带领的团队到美国取经,学习半导体的相关技术与管理经验。20多名的团队成员,陆续成为臺积电、联电、华邦、联发科、臺湾光罩等公司的創始人,这也是过去半世纪影响臺湾半导体业,甚至是全球半导体业最成功的計劃。

富士康2024年营收高达2,100亿美元,现在成了全球最大的EMS制造厂,神通旗下的联强、神基、联华气体、美国新聚思都是业界不同领域的翘楚。1975年,原本在德州仪器(TI)工作的宋恭源,因为德仪有意裁撤LED生产线,他在失业与创业中选择创业。

之后光宝成为臺湾第一家上市的电子公司,开启新時代电子业创业家从社会募集资金的先河。创业有成的宋恭源,捐助2亿元给臺大,邀请诺贝尔奖得主到臺大教学、驻校。他也成为第一位在美国经营半导体IDM公司的臺湾企业家,在美国那斯达克挂牌上市,且3次受邀到纽约那斯达克交易所敲钟。

1976年宏碁创业,那是臺湾电脑业萌芽的故事,少了宏碁,臺湾电脑业还能生机蓬勃吗,他们的故事已经少有人传述了。

我们不赞美特定的英雄,因为英雄是成群结队而来。

1980年代初期是个人电脑产业蓬勃发展的年代,宏碁与神通互别苗头,臺湾也从仿造苹果(Apple)Apple II走向IBM兼容电脑的时代。

与此同时,从计算器生产事业繁衍而来的金仁宝、英业达、广达成为臺湾筆記本電腦产业的核心族群,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1980年代创业的日月光、矽品在半导体封装产业的贡献,而以电源为主力的臺达电也跟著电脑业的发展而水涨船高。

尽管黄仁勋说:「人工智能会吃掉軟件,軟件会吃掉世界」,但我深信硬件制造的价值无可替代,以臺积电为首的半导体制造业,带给臺湾荣耀与许多隐而不显的价值。

2000年前后,刚刚经历过亚洲金融风暴的臺湾,天空上看不见任何乌云,在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架构下,透过中国提供的廉价劳力与社会成本,臺湾人建构一个在全球化时代最具竞争力的ICT产业供应链。

从筆記本電腦、手机、服務器、面板到半导体,臺商成果辉煌。友达、群创在相互竞争与购并的过程中成长茁壮,中国的山寨手机脱胎换骨,与臺湾的联发科、大联大提供的芯片紧密连结。

2007年iPhone上市,可以上传、下载,双向的数据流通,加上2008年中国成功的举办奥运,从此红色供应链崛起,臺商瞻前顾后,也有进退失据的感叹。在与美中两匹狼共舞的过程中,不少公司出售在中国的生产基地给当地业者,并开始布局迎接人工智能与产销双轨同步的新时代。

2019年川普(Donald Trump)挑起中美贸易大战后,归属于西方阵营的臺湾开始调整产业战略,更多的臺商回流,智能制造的布局开启交错多元的新时代。

《天选.矽岛:川普风暴下的科技岛》3月10日上市

AI浪潮来袭、川普风暴颠覆秩序之际,144公里宽的臺湾却成为全球战略核心。

本书剖析半导体产业竞逐,揭示臺湾如何在国际角力中撑起全球供应链。

突破重围,臺湾是世界关键!

为拥有近40年资历的产业分析师,一手创办科技专业媒体《电子时报》(DIGITIMES),著有《决胜矽纪元》、《矽岛的危与机》、《东方之盾》、《断链之后》、《科技岛链》、《巧借东风》、《西进与长征》、《出击》、《电脑王国ROC》、《打造數字臺湾》、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韩国与美国,受邀至多家国际企业总部及大专院校讲授产业趋势,遍访中国、欧美、亚太主要城市。
智能应用 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