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普(Donald Trump)一直将臺积电投资美国的案例挂在嘴上,但关键不是臺积电1,650亿美元的投资案有无落实,而是全球供应链因为美国政府的战略正在进行全面性的调整。这牵涉到细腻的企业决策,并且有很多实务运作与专业技术分工的考量,以及包括与中国、二线国家政府之间的对应战略。
川普上任,意味著从二次大战之后掀起的全球化狂潮正式宣告落幕,美国进口的服務器67%来自墨西哥,26%来自臺湾,在墨西哥投资的厂商,必须将生产好的服務器,以全球巡访的模式找到不用课税的国家再转进美国。
如果从进口芯片课税的话,做为美国芯片第一大出口国的马来西亚,他们只是完成芯片封测的最后一个流程,难道要承担最后的租税负担吗?美国会从晶圆制造的源头,针对臺韩厂商以晶圆生产量课征税收吗?
位在领先群的国家都担心,游戏规则被改变之后还能维持领先优势吗?中国更怕智驾车、无人机等新苗产业因为没有适当的芯片而功亏一篑,而主权AI更是许多国家关切的问题。
对企业界而言,川普、美国是「天」,习近平、中国、亚洲是落脚的「地」,但在臺湾的魏哲家、臺积电,甚至韓國的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海力士(SK Hynix)是要面对问题的人与企业。
从更宽广的角度看这件事,位于天地之间的企业是面对问题的「人」。那么我们得先理解「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再来思考人如何因应?
以美国为核心的产业观察中,被川普挂在嘴上的是关税武器,但只要客户有需求,且无可替代,臺商都可以绕道免税国家供货。西方媒体说,川普只用两个月,就把美国历届政府建立的全球信赖关系与贸易秩序摧毁殆尽。
关税诚可怕,但其实真正可怕的是掌握关键价值的美国科技巨擘,8家市值上萬億美元的科技公司,每一家都是亚洲供应链的衣食父母,供应商必须掌握这些科技巨擘如何垄断市场商机,重塑品牌的价值,并且留意随时出现可能改变世界的黑科技。
从Open AI到DeepSeek,大家印象深刻,短短的几个月,风云变色,最近人在北京的Tim Cook也赞美DeepSeek可能带来的改变。
在中国方面,过去半世纪,中国以民族主义与经济发展做为驱动中国往前发展的双轨引擎,特别是今日中国经济受挫、美中大战方兴未艾,以意识形态对抗的处方依旧是中国高悬的国家战略,而这个战略背后以能取外资而代之的「信创計劃」最受到关切。加上中国本就具备的人口、市场优势,中国未来几年的国家战略仍然有迹可寻。
除此之外,毛泽东时代「以乡村包围城市」的思维模式,不仅能充分发挥中国的优势,当DeepSeek削弱了OpenAI带来的冲击时,我们隐约已经可以理解算力的投资重心也正往边缘运算移动,那么在电动车、无人机、人形机器人、智能眼镜上已经取得先机的中国厂商,必然不会在下一个阶段的竞争中缺席。
更可怕的是,中国人说全世界人工智能相关论文有2分之1是华人写的,生物科技更高达70%,刻苦耐劳很会读书的中国科学家开始说他们要用中文写论文,那么以后中文与英文世界的科技论文比重会改变吗?
也许英文仍是主流,但以中国为核心的生态圈正在形成,只要能撑起全球4分之1市场的中国,也就足以成为竞争的杠杆,那么臺湾、韓國,甚至德国、日本这些昔日的科技大国如何因应呢?
如果说美国是订定游戏规则的「天」,那么不可能搬到的地理位置就成了制造厂的「地」,中国与亚洲就是许多供应链落脚的地。至于解决天地之间各种难题的是「人」,您可以说这个「人」是魏哲家、赖清德或者是所有的臺湾人。
这是臺湾人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时代给了臺湾机会,也带给臺湾严苛的挑战,我们以底下的九宫格架构探索正在改变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