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选矽岛书摘 (2/4):數字新时代的国际观

黄钦勇
2025-03-13
产业观察-573

美中两国从对立、对峙到对决的新時代中,臺商固然要将敏感产品的生产基地撤出中国,但也必然受惠于美国将中国排除于敏感科技之外的大局。未来分布于臺湾、马来西亚、墨西哥、印度的生产基地,意味著中国美好的黄金十年已经不再。

在中国最兴盛的时代,臺湾侥幸存活,在没有中国的压力之下,臺湾继续与狼共舞;在G2的大格局下,臺湾内部也面对能源、人才、土地等各种限制,就算只想持盈保泰也是非常严苛的挑战,关键就是川普(Donald Trump)执政下的对臺政策。

川普二度当选为臺积电未来的营运带来高度不确定性。

事实上,当美国2022年10月祭出出口管制,压制中国先进制程的发展,而2024年英特尔(Intel)与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陆续传出营运警讯,虽让臺积电在先进制程市占率持续提升,却大幅提高地缘政治及产业垄断课题上的风险,臺积电要如何在川普二进白宫的4年中降低本身的经营风险呢?

当所有的人都在谈「竞合并存」的观念时,臺积电根深蒂固的竞争文化很难因为国际局势的变化而改变。若以英特尔让利给超微(AMD),让超微有一线生机的案例,但我们很难想像臺积电会将技术移转给三星或英特尔。如果三星、英特尔不可行,格罗方德(GF)是可能的选择。当臺积电已经进入2納米的制程时,N-2的策略,亦即将早两代的10納米或7納米技术授权格罗方德,或许也可以是策略上的权宜之计。

再则,臺积电必须面对川普政府刻意为之的「制造业重返美国」战略,臺积电必须善用美国优势,引进美国更好的研发人才,甚至在美国舆论界有更多的话语权,传述臺积电协助美国重建高端制造业的决心与方法。

但赢家全拿的意识型态,在臺积电以超额资金灌入资本支出的背后,就是要让竞争者看不见车尾灯。一旦臺积电改弦更张,那过去以来由张忠谋所奠定的经营战略将面临全新的挑战。

臺积电要造反,而且是要造自己的反,甚至必须从重新定义事业核心价值、任务宗旨著手,否则当全世界的资源都归属于一家时,臺积电反倒没有任何退路与空间。面对分拆或分享,或者变成美国公司,让臺湾只是制造基地的可能性都是臺湾必须要面对的现实。

其次,如果中国半导体产业跨不过技术的高墙,过去高度倚赖中国市场的半导体设备材料厂,如何以臺积电为杠杆,协助日本、德国、印度,甚至墨西哥、加拿大建构半导体产业,以平衡从中国流失的市场商机。

这些转机都环绕在臺积电与臺湾身上,但臺湾供应链原本就以「效率」见长,而效率既来自于臺湾地理、人文条件的限制。臺积电在美国遭到控诉偏袒东亚出身员工,歧视美国当地人,甚至提及开会只讲中文。如此控诉不仅在美国会出现,就算在臺湾工作,外籍员工也会认为喜欢讲中文的臺湾主管刻意忽略外籍员工的感受。

相对而言,臺湾科技产业是一个外向型的产业,却有一个内向型的产业性格。

很多高端主管都忧心,一旦臺湾企业国际化了,过去优势的效率便荡然无存。臺湾的产业成就不像是韓國三星、现代(Hyundai)般的亮眼,却是实打实的产业实力,这也让很多国外的访客都很好奇臺湾奇迹是如何从天而降?

我以《孙子兵法》的「其势险,其节短」,形容在高风险环境中培训出快速回应的本能。BBC在报导冰岛绝世美景时说「住在最危险地区的人,更能体会极致的快乐」。同是欧亚板块边缘的臺湾,一样都身处火山与地震的威胁,而臺湾更是科技势力移转、地缘政治拉扯的热点。臺湾人比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更能体会经济实力移转,地壳变动、政治版图变迁可能带来的影响。

天选.矽岛:川普风暴下的科技岛》3月10日上市

AI浪潮来袭、川普风暴颠覆秩序之际,144公里宽的臺湾却成为全球战略核心。

本书剖析半导体产业竞逐,揭示臺湾如何在国际角力中撑起全球供应链。

突破重围,臺湾是世界关键!

为拥有近40年资历的产业分析师,一手创办科技专业媒体《电子时报》(DIGITIMES),著有《决胜矽纪元》、《矽岛的危与机》、《东方之盾》、《断链之后》、《科技岛链》、《巧借东风》、《西进与长征》、《出击》、《电脑王国ROC》、《打造數字臺湾》、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韩国与美国,受邀至多家国际企业总部及大专院校讲授产业趋势,遍访中国、欧美、亚太主要城市。
智能应用 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