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协、南亚盖晶圆厂玩真的 三星、力积电拼赚外快
世界先进大国都看到半导体产业关键地位,想方设法找上老大哥台积电助攻,值得注意的是,东协、南亚、中东等国欲强化半导体制造实力,只能退而求其次,寻求其他业者帮忙。
业者透露,除了印度找上力积电建厂,泰国、越南等缺乏半导体产业基础的国家,也开始启动大计,如泰国找上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负责盖厂,但和力积电与印度塔塔集团(Tata Group)的模式一样,三星不涉及晶圆厂营运,只是IP授权与建厂。
而回顾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先前的看法,他曾认为,多国都想要盖半导体生产线的计划不易实现,但实际上,似乎东协、南亚兴建晶圆厂的商机,已先行逐步涌现。
各国大力扶植半导体产业政策,尤以美、日为最积极。美国手握台积奥援可抄捷径,取得5纳米以下先进制程与产能,加码斩获先进封装与研发中心,预期未来10年将能吸纳全球约15%先进制程产能,扩大半导体聚落。
然而,面对AI、车用等新应用崛起,以及川普发动关税大战,欧洲、东协、南亚、中东国家,亦殷切盼望也能打造半导体产业链。
就算没有先进制程,至少也希望拥有成熟制程产能,同时建置一条龙封装厂,因而重金找上「台积以外」的业者。
事实上,东协的马来西亚,已经是全球封测产业重镇。
在当地政府大力扶植下,包括英特尔(Intel)等皆扩大投资,而新加坡虽未获台积扩大投资,但也有旗下世界先进与恩智浦(NXP)合资设厂,以及为分散地缘政治风险与成本的格罗方德(GF)与联电等。
最近的进展是,如越南、泰国、印度等较缺乏基础的国家,当地政府也仍砸重金拼盖厂。
因此,出现了力积电与印度塔塔集团的合作模式,协助印度建置首座12寸晶圆厂,签定的是Fab IP业务合约,仅负责晶圆厂设计与建置,同时培训员工,不负责后续营运。力积电预估印度专案,将带来新台币200亿元以上获利。
半导体业者表示,力积电当然清楚「续航力」才是关键,考量到印度半导体基础薄弱,一开始就不参与营运,此举也被外界认为,恐不看好印度半导体未来。不过,印度政府的期望不只有1座厂,接下来将持续增,可望成为力积电等其他业者获利来源。
除印度外,PCB产业发展兴盛的泰国,也成立国家半导体委员会,力邀国际大厂赴当地投资设厂。
其12寸晶圆厂成熟制程建置,更找上三星助阵,模式与力积电与印度合作案一样,三星不负责营运与承担风险,这也被供应链认为,是二线晶圆代工厂「赚外快」机会。
泰国PCB、电子制造业发展迅速,英飞凌(Infineon)先前宣布在曼谷的半导体后段制造新厂已动土,预计2026年量产,也将协助泰国建立半导体生态系,涵盖供应链关键元件和材料。
此外,如卡塔尔先前找上台积设厂遭拒,现正积极寻求其他机会,越南近日展开约5亿美元的晶圆厂建设计划,这也是越南首座晶圆厂,后续商机备受关注。
然而,魏哲家先前并不看好多国想「快速打造」半导体业的做法。他认为,若如此容易,世界上早就盖好更多的晶圆厂,但实际上并没有,里面有太多眉角。
买设备最简单,但是难的是符合客户或自己产品的技术。供应链也需堆砌,全部整合非常复杂。更重要的是「人才」。人才是一个国家社会几十年发展下来的结果。培养一名半导体工程师,从学生到入职训练至少8年。
业界普遍认为,半导体基础实力较弱的国家,想要抄捷径「难度高」。虽印度、泰国分别找上力积电、三星助力建厂,但人才、技术良率、客户才是问题。
另外,中国大扩成熟制程已导致供过于求,中国自家晶圆厂若扣除政府补助,多游走亏损边缘,各国半导体自主大计恐不易实现。
责任编辑:何致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