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化速度加剧 驱使智能医疗加速推进
曾有业者说得很好,我们想要「更健康的生活,不是更多的医疗」,一语道尽了大家的共同期盼,连带凸显了智能医疗的精髓,此时又伴随云端、大数据、物联网等智能科技的风起云涌,驱使医疗体系走上一条以ICT为基础的整合进化之路。
众所皆知,肇因于高龄化社会、导致医疗照护资源的使用者增多,连带引发医疗资源日益困窘、医护人力日益不足、医病关系日益紧张等一连串负面连锁反应,遂使得健康信息科技(Health IT)、智能医院(Smart Hospital)跃为备受关注的话题,因为多数人都深信,唯有借助资通讯科技的力量,才能扭转现已失衡的医疗资源配置模式,让上述所有难题迎刃而解。
今年(2016)上半期间,有一篇报导「一家彰化医院如何影响国内13亿人」,相当引人瞩目,指的是彰基医院领先台湾医界,将智能医疗管理的Know-How包装为产品方案,继而输出到大陆市场,连带也让从事智能病房、智能护理站、手术室软件、医疗仪器、医材制造等一干协力夥伴,通通雨露均沾,算是台湾少有的成功案例。
事实上,台湾在全球资通讯价值链中位居要角,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台湾的医疗技术水准,亦在国际间享有盛名,等于台湾同时掌握了两大优良基因,按理说,欲将两项优势合而为一,在智能医疗领域大放异采,理应大有可为;但随着时序推移,日子一天天过去,大家期待乐见的强强联手荣景,似乎还不显着,有医界人士直指,「资源配置错误」是阻碍智能医疗发展的元凶之一。
为何如此?道理很简单,如同台大医学院的王明钜教授所言,现今大部分的医疗资源,并非投注在让人健康不生病这件事情上,主要是花费在让得到大病的人不致命,做前项工作得不到报酬,唯有做后者,才能获得健保给付。
重视健康照顾 才能带动智能医疗
细究智能医疗的内涵,乃在于以病人为中心,透过先进的网络整合信息与医疗系统提供现代化的医疗保健服务,借此改善诊断流程与疾病预防,协助医疗人员快速做出正确判断,减少人为疏失,终能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由此观之,广义的智能医疗范畴,绝对不仅止于医院,还将扩及云端诊疗、线上照护、穿戴式装置等其他环节,比方说前面提到的「让人健康不生病」,牵动到智能医疗所蕴含的三大目标当中的智能照护、智能健康(注:另一目标是智能医院),假使医界不想做健康照护,形同斩断智能医疗多达三分之二的推进动能,自然严重影响发展进程,致使强强必须联手的诱因变得益发薄弱。
但是,我们能一直坐视智能医疗的缓步发展?答案是否定的,主要症结就在于高龄化社会,据统计2015年台湾老年人口(65岁以上)有290万,但到了2030年,竟然暴增为580万,等于在15年间翻了一倍,因为这一倍,将为整个社会带来重大危机,首先毫无疑问,壮年人口的负担变得更加沈重,甚至趋近于每两个年轻人,就得养一个老人。
其次,根据医界研究,就长期来看,65岁以上老人不管罹患中风、癌症或心脏病的比例,持续都维持一个定数,随时间波动的幅度不算大,换句话说,当比重不变、分母变多,其分子自然也等比增加,所以在2030年时,患有中风、癌症或心脏病的老年人口数量,很有可能比现在多出一倍,但现在医疗资源都略显困窘了,更遑论2030年?撑得起一大群患病老年人的诊断需求?
这个危机,将迫使大家不得不往智能医疗加速前进,为的不只是设法减少医疗成本、避免医护药师过劳,更为了要削减医疗需求,也就是尽力让人健康、就不需要看病,则老年人患重症的比例下降,医疗资源的消耗速度即可大幅减缓,让危机就此烟消云散。
论及健康照护,资通讯科技的发挥空间就很大,相关应用场景已经不少。比方说,透过穿戴式装置自动收集被照护长者的多元生理信号,并上传云端数据库,再结合定位系统,透过传感器对环境、日常居家活动或行为模式等进行持续的监测与观察。
如此一来,医师或护理人员即可随时掌握这名老人的生理状态,万一发生异状,医护人员便可及早介入诊治,大幅减缓病情恶化速度,甚至将疾病治癒,不但如此,家属不管身处何时何地,只要有智能移动设备,即可掌握老人的行踪与状况,以期确保健康与安全。
无论院内院外 Health IT挥洒空间都很大
影响所及,以智能医疗为基础的物联网应用模式不断应运而生,前面提及的穿戴电子医疗科技,就是非常热门的一块,现今不只是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装置随处可见,更有诸多重量级业者推出健康云服务,有了「端」再加上「云」,医疗应用的生态体系就能蔚然成形,也让持续产生的使用者生理体徵量测数据,显得深见意义与价值,因为即使有人的身体出现异常徵万亿,就算他并未就诊,该状况也会被医疗生态体系内的医师所掌握,可望知会此人及早接受治疗,及早根除病灶。
纵使在医院内部,资通讯科技的发挥空间依然辽阔。本文一开始提到的「一家彰化医院如何影响国内13亿人」报导,其主角彰基医院,里头就拥有非常多的智能应用案例,其让人惊艳之处,倒不是在于拥有广大的直升机停机坪、以及从停机坪送进开刀房的无菌动线,亦不是在于看来颇为壮观的复合式手术房(Hybrid OR),而是在打造智能医院之前,把每一套流程与模式都想得透彻,此后将ICT注入每一个关键环节,便确实带来显着成效,带动医护作业效率大幅翻升。
在过去,医院所部署的IT系统,是为了医生们的需求而打造,活脱脱像工厂的流水线,日复一日处理挂号、诊疗、批药等工作,然而时至今日,不管是Health IT或Smart Hospital等概念,都绝非以医师为中心,而是以病患为中心,所以IT系统的设计初衷,就是要让病患得到更好的诊疗与照顾。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医护工作流程一定要简化、精准,如此为病患服务的效率才会高、品质才会好,于是在智能应用系统设计脉络,即被注入了正向循环,不论病患本身,乃至于医师、护理师、药师甚至是医院等所有环节都因此而得利;因为唯有让医护不再陷入血汗工作场景,病患才有可能获得贴心照护,许多事情是环环相扣的,藉由ICT,才能加速解开一个个本来纠结不清的死结。
不只是这样,现今许多医疗研究机构,也热衷于引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乃至于认知运算等先进技术,试图解开癌症与基因之间的关系,这些成果对于癌症治疗、或精准医疗,都可能是一个个重大里程碑,着实令人乐观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