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德科技电子量测论坛吸引近千人共襄盛举 引领下一时代技术验证新趋势 智能应用 影音
DForum0822
Event

是德科技电子量测论坛吸引近千人共襄盛举 引领下一时代技术验证新趋势

  • 李佳玲台北

是德科技全球业务资深副总裁Steve Yoon致欢迎词。是德科技
是德科技全球业务资深副总裁Steve Yoon致欢迎词。是德科技

AI技术快速发展并深度渗透各产业应用, 5G/6G通讯、智能车与高效能运算等新兴领域的技术整合需求也日益迫切,7月1日于台北登场的Keysight World Tech Day 2025,即透过三大主论坛深入探讨通讯、电动车与高速运算等关键应用领域,同时剖析相关量测难题与技术挑战。

现场同时展示是德科技最新解决方案,与合作夥伴的多种应用,协助与会者洞察跨领域AI技术,深入理解测试验证新趋势,并拓展通讯、半导体、汽车与云端产业的创新应用视野。

是德科技2025电子量测论坛吸引近千位客户现场参与共襄盛举。是德科技

是德科技2025电子量测论坛吸引近千位客户现场参与共襄盛举。是德科技

Keysight World Tech Day 2025除了精彩的技术演讲,现场同时展示是德科技多项最新解决方案。是德科技

Keysight World Tech Day 2025除了精彩的技术演讲,现场同时展示是德科技多项最新解决方案。是德科技

Keysight World Tech Day 2025圆满落幕,会后是德科技及其合作夥伴齐聚合影。是德科技

Keysight World Tech Day 2025圆满落幕,会后是德科技及其合作夥伴齐聚合影。是德科技

是德科技全球业务资深副总裁Steve Yoon在致词时指出,该公司在持续强化软件到硬件的整合能力,并与全球产业夥伴深度合作,致力提供客户端到端的设计流程与验证解决方案。

其针对高速信号传输、车用雷达、6G通讯、卫星与NTN等领域的布局已具成效,特别是在电动车与自驾车驱动下,相关技术需求快速成长,未来将继续携手产业夥伴,持续扩展创新能量。

台湾是德科技行销处副总经理罗大钧则表示,该公司的策略定位紧随产业发展需求持续进化,从传统的测试量测供应者角色,成功转型为「Design, Emulation, and Test solutions company 」,提供客户涵盖整个产品开发生命周期的端到末端设计流程解决方案。

面对快速变化的科技产业环境,是德科技持续推出创新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软件布局已透过EDA购并策略,回应客户在产品设计流程中,对软件工具比重持续提升的迫切需求,此一策略转型充分体现出是德科技对于科技发展的前瞻洞察与创新作为。

AI与6G交汇驱动新基础设施革命  CPO与矽光子成关键突破技术

AI与6G两大领域的交汇融合,将彻底改变未来的智能装置生态、网络基础架构设计与商业营运模式,是德科技通讯解决方案事业群总裁Kailash Narayanan在专题演讲「Navigating Advances in Next Generation Computing and Connectivity」中指出,AI与6G的融合将重塑智能装置生态、网络基础架构与营运模式。

当前AI计算仍集中于数据中心,专注于大语言模型的训练与推论,但若要支持如智能手机、车载系统与工厂自动化等实时应用,就必须将AI推向网络边缘,发展具备本地决策能力的Edge AI。

未来5年,全球运算需求将成长1,000倍,但能源供应年增率预估仅约3%,形成庞大落差。对此,产业须发展低功耗半导体、提高数据传输密度与通道数,并优化数据中心与网络架构。是德科技提供超过55项解决方案,涵盖从芯片、模块到整体系统的测试需求,已支持超过110座全球数据中心部署。

6G则预期实现十倍带宽、五倍延迟降低与十倍服务品质提升,技术研发聚焦于四大领域:AI对网络与终端的深度整合、FR3频段(7–24GHz)开发、ISAC通讯与传感融合,以及整合卫星、无人机与基站的3D非地面网络架构。上述新技术不仅可提供偏远地区高带宽连结,更带来营收模式创新。

未来网络将转向AI原生架构,支持实时调度、节能管理与预测性维运。是德科技已同步推进AI-RAN验证、数码分身建模与FR3频段模拟,并积极参与3GPP等国际标准组织,与全球产业夥伴共创AI与6G的新时代应用浪潮。

AI技术蓬勃发展,驱动高速运算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快速演进,GPU间的高速互连需求日益攀升,使得传统铜线连结逐渐面临极限。

数据中心架构正加速转向CPO(Co-Packaged Optics技术),将光收发模块与交换芯片紧密整合,有效解决传输速度、功耗与距离等挑战。CPO的核心优势在于缩短电到光的距离、降低能耗与信号干扰,并可支持单一通道超过200Gbps的传输速率,实现高密度封装与模块化设计。

AI驱动技术变革 串联高速运算、6G通讯与智能车革新三大浪潮

2025年的Keysight World Tech Day聚焦「AI & High-Speed Digital」、「5G Advanced & 6G」、「Automotive Revolution」三大主题,除了是德科技外,也邀请多位产业专家,深入剖析技术发展与市场趋势。

是德科技AI技术专案经理林昭彦指出,算力、互连、网络效能与电力功耗是下一波AI基础建设的四大支柱:数据中心内部速率将由每路100G骤升至224G甚至未来的448G,Memory Pooling让多颗CPU共享大容量DRAM,而能源转换效率将成为隐形瓶颈。

是德科技资深策略规划师John Calvin接着剖析448G调变,他提到PAM-4兼容性高但杂讯容忍度低,PAM-6杂讯表现较佳却尚未有成熟光模块支持,PAM-8则可省带宽、难等化。是德科技已启动512G PAM-4实验平台,预估十年内单通道可达5Tbps。

是德科技技术专案经理刘宗琪在演讲中表示,AI效能验证已从单颗GPU扩大至整机:模拟找瓶颈、实测配高速电流探棒与AI分析,才能同步掌握PCIe/NVLink传输、散热与功耗,成为云端部署前的最后关卡。

高速互连议题延伸至PCIe 6.0。是德科技技术工程师邱柏胜指出,目前有五大痛点,包括严苛损耗、PAM-4杂讯、FEC重构、等化精度与复杂时脉;是德科技以M8040A+M8050A BERT、UXR示波器与PathWave模拟建构全链验证。

虽然PCI-SIG尚未正式公布Gen6 CEM标准,但因客户已展开测试,Keysight与BitifEye预计2025年10月开放N5991PC6A授权客户于Expert Mode进行64GT/s参考测试。

针对CPO时代下AI应用的信号完整性挑战,是德科技产品经理刘镫鸿指出,AI推升GPU间高速互连需求,CPO可有效提升速度与效能,成为AI数码分身与工业应用关键技术。

是德科技提出的模拟先行、验证并行策略,可在设计阶段透过ADS与PathWave建构通道模型,实体验证则采用UXR示波器与M8040A BERT,建立符合JEDEC与IEEE标准的测试环境。

「5G Advanced & 6G」主题议程聚焦于6G未来架构演进、频谱资源策略、AI赋能应用与网安防护,勾勒出从B5G过渡至6G的系统性布局。中山大学洪子圣教授以「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 (ISAC): Unlocking New Capabilities in 6G」开场,探讨传感与通讯整合如何成为6G颠覆性能力之一。

接续由是德科技专家,并进一步剖析5G与6G的最新通讯技术发展。全球策略业务总经理陈俊宇分享「Charting the Path to 6G」,从产业最前线观察6G创新动能与落地挑战。

技术专案经理苏千翔则解析「B5G and 6G Spectrum」,强调频谱效率最大化策略,并提供发展Sub-THz, FR3, UM-MIMO, Cell-Free, MRSS, Sub-Band Full Duplex, 新波形以及验证未来6G重要性能指标等开发工具;技术专案经理张式先针对「Non-Terrestrial Network」架构发展,说明卫星与地面网络整合对6G连续覆盖能力的影响,并提供全面性的部署模拟到整合验证的方案,除了单机测试手机连结NR NTN卫星性能,并测试卫星交递的影响 ;技术工程师林迎莹以「AI-Driven Intelligence and Energy Efficiency」切入,指出AI在通讯网络节能与智能管理的潜力,是德科技提供AI for RAN,AI and RAN,AI on RAN的发展方案与实例,另外分享射频射线追踪的RaySim方案,如何更精准建模与模拟实际环境,是德科技提供模拟到仿真的方案,能将模拟的通道效应,搭配硬件测试方案,进一步验证真实终端设备 ,最后由技术工程师高振维探讨「Device Security for B5G and 6G」,强调网安设计需前置于装置与协定开发初期,包括各国利用法规要求以确保供应链网安的SBOM,以及确保AI基础建设网安的OCP SAFE,是德科技都能提供完善的方案,助力客户开发先进且遵循法规的产品 。

「Automotive Revolution」主题议程全面展现车辆产业从感知、通讯、控制到能源管理的技术转型脉动。是德科技汽车与能源电子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监Sven Kopacz介绍AI在汽车产业的创新应用趋势;针对车联网(V2X)及NG-eCall应用与产品生命周期测试,是德科技技术专案经理吴建桦说明不同开发阶段的测试需求与解法。

随后,由技术工程师谢森雄探讨EV与充电生态系统的扩展挑战,电网模拟,强调不同电动车平台的兼容性验证;技术专案经理张式先接续介绍如何重塑 ADAS 验证流程,包含传感器例如雷达及激光雷达之功能确认、场景模拟等,以加速全自动驾驶的实现;最后技术工程师廖士杰则从AI硬件角度出发,分析ReRAM与宽能隙功率元件等新型装置,在车用与AI应用中的特性与量测方法。

除了精彩演讲与技术分享外,活动现场也同步展出是德科技与合作夥伴的最新研发成果,吸引众多业界代表驻足交流。从热烈互动与跨域媒合可见,产业对AI、5G/6G、高速数码通讯及汽车产业的高度重视,未来是德科技将持续与各界积极合作交流,协助台湾客户掌握新时代庞大商机。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