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电子病历系统推展概况 智能应用 影音
D Book
236
宜鼎
PTC

台湾电子病历系统推展概况

  • DIGITIMES企划

台中慈济医院自2010年起,逐步推动电子病历及无纸化的作业措施。(Wikipedia)
台中慈济医院自2010年起,逐步推动电子病历及无纸化的作业措施。(Wikipedia)

在健保制度的顺利推动下,台湾民众看病就诊的频率相当高,根据卫福部统计,荷兰人平均一年看5次医生,而台湾的民众一年平均看15次医师,也让病历调阅的需求跟着提升。

卫福部指出,台湾目前约有495家医院及1万家西医诊所,是推动电子病历的主要对象。卫福部指出,电子病历推动的目标是,民众未来到任何一家医院诊所看诊时,只要得到民众的授权,医师便能从其他医疗单位调阅病患的电子病历,民众不用再亲自跑到前一家医院办理申请。

台湾推动电子病历现况

卫福部初期的电子病历建置目标,只包含医院及西医诊所,尚未涵盖中医和牙医诊所。为了完成整个电子病历的架构,从基本的法律位阶调整、系统规划建置到凭证问题,卫福部已经持续推动超过10年以上的时间,如为了确保电子病历在交换时的数据安全性,每一份检验报告都必须加上医生的电子戳章和时戳,目前许多医院都已在医事电子凭证HCA的架构下,开始实施这些医疗数据的交换。

除了电子病历外,健保署也正持续推动健康存摺和云端药历。不过,云端药历仍必须要由民众决定是否授权给医师,医师才能查阅过去的数据,换句话说,云端药历主要是提供给医师使用,让医师可以追踪到病患先前的用药纪录,以节省调阅数据的时间,同时提升药量使用的准确性,以避免浪费,卫福部估计一季可省下13亿元的药物费用,一年希望能省下30?40亿元的费用。

电子病历的推动,与移动医疗服务的发展,更是息息相关。如透过X卡,就能将病历数据变成随身携带的健康信息,兼具诊疗付费及电子收据功能,也唯有结合电子病历,移动医疗装置才能正确地促进医师与病患交换信息,除了提醒用药外,还能详尽地针对病患个人状况,提供吃哪种药、剂量及相关建议,时间到自动将血压纪录上传云端,出现异常时实时通知,解决民众在每次门诊间的健康照护空白期。

电子病历减少医师诊间卫教负担

目前国内许多医院都已成功导入电子病历。如台中慈济医院自2010年起,逐步推动电子病历及无纸化的作业措施,让医疗作业流程更便利,也让医师熟悉及习惯电子病历操作,养成实时完成就诊记录的习惯,目前已有近二千位民众使用电子病历。

台中慈济医院院长简守信指出,对医师而言,一开始用电子病历的确会花多点时间,但医师只要发现,电子病历可以减少诊间的卫教时间,如有些老人家可能无法详细交代症状或过去的病史,家人就可透过X卡,在家挂号时就输入主诉、症状、旅游史等相关信息,还可将血压、脉搏等纪录上传到医院,让医师在诊间就可先掌握病患相关背景数据,感受到电子病历应用的好处,接受度就会大增。

恩主公医院则是在2010年开始宣导电子病历的使用,目前已有85%以上的科别达到病历不出库的要求。而且不只是将病历表单电子化,同时也会重新改造医护人员的作业流程,对电子病历的推动造成影响。如过往使用纸本病历时,每一位医生都会有自己的一些记录方法,包括笔记、符号、重点等,而且多半是一边看诊一边在纸本病历上记录,但在登录电子病历数据时,医生不仅不能使用自己独特的纪录习惯,也不一定能记录医生临时想要记录的数据。

因此,恩主公医院在推动电子病历时,信息部门先花费许多时间跟医生沟通,了解要如何透过电子病历来协助医生看诊,而非要求医生去配合电子病历系统,如在电子病历系统中提供画图或照相功能,让医生可以临时增加想要记录的数据。

此外,有别于纸本病历可以一边看诊,一边翻阅,病历电子化后,医生必须要在看诊前,就先在电脑上查看病患病历,预先了解病人可能的问题,医生此时可以暂存阅读数据后的想法,或是进一步需要询问的问题,有助于提高看诊的效率。

满足跨境医疗需求

电子病历的价值在跨境医疗服务时,更能有效凸显。金门县长陈福海在民众转诊后送服务会议中指出,金门县急重症伤病患约有80%会转诊到台北荣民总医院就医,如果金门医院能够建立电子病历及医学影像系统,将可减少民众为看检查报告在台金之间往来奔波之苦。

电子病历不仅有利于国内医疗服务,对于跨国医疗服务需求,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帮助。日前就有一名美国退伍军人来台开会时,不小心摔断腿送医治疗,当时的主治医师就是得到这位退伍军人的授权,下载他在美国的电子病历,掌握完整的就医纪录后,顺利完成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电子病历在发展过程中,就相当重视网络传输,包括标准格式、传送方式及内容,都有制定共同标准,不管是透过U盘、RFID芯片,或是存储在云端从网络下载,只要是遵循标准开发的电子病历系统,都可开启这些档案,对国际医疗服务的发展,将有相当程度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