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病历效益高 疫情管理更有利
不少人都有在急诊室就医、久候调阅纸本病历的焦躁,或是为了到另一家医院就诊,特地请假花许多时间到医院,只为了调阅病历,让导入电子病历应用的医疗院所愈来愈多时,电子病历的价值也日趋明显。
以卫生福利部推出的无纸化「电子病历」为例,卫福部信息处处长许明晖表示,截至2014年底,全台495家医院中已有363家实施电子病历,其中343家能跨院交换,医疗院所除了可查阅近3个月用药记录「云端药历」,也可查阅近一年就医纪录「健康存摺」。
许明晖指出,有了电子病历后,民众调阅病历、转诊都会更方便,如果本来在A医院看病,为了寻求第二意见,转到B医院时,只要从B医院调出A医院的病历阅读即可,可以省下到A医院申请、影印病历的麻烦,更可省下来回奔波医院的时间。
对医院而言,电子病历不仅省纸,也可省下存放病历的空间以及管理纸本病历的人力,病历室可望功成身退,卫福部估计,大医院一年可以省下6座101大楼高度的纸张,而且透过数码化存取交换,提升病例交换的速度及准确度,对医病双方都有莫大助益。
电子病历有助控管传染病疫情
事实上,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疾病变异及传播的速度加快,即使是远在天边的疾病,也可能随时侵入国内。如2014年大规模肆虐西非的伊波拉病毒至今仍持续蔓延,2012年在沙特阿拉伯发现的中东呼吸综合症候群(Middle-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更在5月20日在韩国蔓延开来。
截至7月3日为止,MERS疫情已在韩国造成确诊病例184例,病例数仅次于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第二多MERS病例的国家。其中33人死亡,42例仍在医院治疗中,12例病情严重,但已有109人痊癒出院。除此之外,三星首尔医院和大田建阳大学医院也因此停诊,两千多所学校被迫停课,总计有五千多人遭到隔离。
事实上,传染病症不仅威胁民众的身体健康,同时对于经济发展也会带来重创。以韩国MERS疫情为例,延烧至今不仅重挫韩国观光,逾12万名旅客取消行程,不仅韩国本地民众不敢上街购物,外国游客来韩数量也骤减,比起同期人数至少减少30%,韩国的百货公司销售额也下降16.5%。
韩国国内经济也因此出现一度萧条的情形,4至6月的经济增长低于1%,是韩国连续第5季经济增长低于1%。另外,韩国央行数据显示,韩国6月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已经下降至99,比起5月时的105下降6个点,消费者信心指数跌至两年半最低,预估今年经济成长预期将从3.8%,下调至3.1%。
在这类传染病爆发事件,若想要实时掌握疫情,必须有完善的通报系统,电子病历就是串接传染病通报作业的关键。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Centers of Disease Control;CDC)从2013年就开始推动防疫云平台计划,来强化传染病通报机制,据疾病管制署副署长庄人祥表示,防疫云平台分为两项子计划,第一项就是运用电子病历系统来串接传染病通报作业,第二项则是建立实验室传染病自动通报系统。目前约有7成以上医学中心,已经加入这项计划,总通报量占了全部法定传染病通报笔数的35%,预计2015年还会再协助9家医疗单位导入,2016年计划扩大导入20?25家医疗单位。
过去在需要通报疫情时,主要是利用人工填单,之后虽然改成Web化通报系统,但需要填写的数据栏位太多,包括基本数据、诊断数据、附加信息、疫苗接种史等数据,即使是已经很熟悉系统的感染管控人员,每通报一笔数据,大约需花费8分钟才能完成。
卫福部指出,若能直接将传染病通报模块与医疗单位的电子病历系统介接,运用医院内部系统的数据直接通报,每通报一笔只需要3分钟,可以省下一半以上的数据输入时间。医院还能透过提醒或简讯等机制,让医生更方便完成通报,提升国家在面临重大传染病蔓延时的疫情掌握能力。
但由于疫情通报需要进行跨单位合作,而各家医院信息能力不一,加上没有使用电子病历通报传染病的前例可循,目前能否全面使用电子病历来通报疫情,仍有相当程度的疑虑。卫福部指出,医疗单位的信息单位必须配合修改系统,建置成本不低,但一旦上线之后,可以减轻人力负担,但初期的建置成本,仍可能要规模较大的医院才能负担。
电子病历衍生更多商业模式
电子病历不仅可以提升医疗品质,通报疫情,未来透过云端科技,电子病历还有加值的空间,配合民间企业开发软件,还可能会有更多预料不到的效用,包括临床和药品研究,都可能因为电子病历的推广而提升开发速度。
目前包括美国、日本、欧洲对电子病历建设均进行了大量投入。如美国在2009年通过的经济复兴法案,即包括在10年内投入190亿美元建置电子病历,目前估计实际投入将达270亿美元。为了便于推动电子病历,美国政府特别颁布法案规定,在2015年前使用电子病历系统的医生,将会获得4.4万到6.4万美元的医疗保险奖金,反之,将要接受罚款。
但由于建置电子病历系统仍有一定的成本,使用费往往需要数万美元,让很多医生望而却步。Practice Fusion眼见商机可乘,便顺势推出免费系统—医生仅需同意将系统生成病历的所有权让渡给该公司。Practice Fusion如今的用户数已从2009年的几百名,增加为约12万,汇集约6,500万人的病历,仅2012年,该公司就为小型诊所带来约1亿美元的政府奖励。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Practice Fusion平台得到许多医生的青睐,很多医疗器材或药品公司,开始在其系统上投放广告,2012年其广告收入已达到数千万美元,而且未来还有很大成长空间。
但其实电子病历的真正价值,是进行更深入的巨量数据分析。尤其对药品或医疗器材公司而言,药品的临床效果、医生在开处方时的药品选择倾向,以及近年来的智能医护市场,电子病历都是对研发及销售影响最宝贵的数据。
此外,对保险公司而言,每一种疾病与年龄、身体状况以及其他各种因素可能的关系,都与保单设计息息相关,电子病历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如Practice Fusion在2013年就提供了一个名为Practice Fusion Insight的收费产品,开始为医疗供应商、保险公司、药品公司和研究机构,提供基于电子病历的重要临床趋势和分析。
电子病历的有效使用,不但可提高病人就诊效率,降低社会总体医疗成本,同时也可以减轻政府健保支出的负担。Practice Fusion的例子更指出,电子病历可以创造崭新的商业模式,如医生可以轻松地得到电子病历系统,电子病历服务供应商则可通过提供广告和巨量数据分析从药品公司处获利,药品公司则可依据巨量数据分析,研制出更具疗效的药物,并通过投放广告而提高药物的销量,可谓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