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供应链重塑企业获利力
台湾闻名全球的科技制造业,近年来受到国际市场严苛的考验:品牌大厂库存失准时有所闻,ODM/OEM毛利持续下探,获利与营收不成正比。过去二十年台湾靠着弹性供应链管理与产业群聚效益打造了科技之岛的美名,但在全球化竞争中是否还能保有优势?
台湾IBM软件顾问表示,国内产业架构以水平整合的聚落为主,好处是弹性大、选择多。以笔记本电脑为例,顺着中山高往南走,从台北到新竹就可以买齐所有零组件。供应链有变动,一个小时内就可以召集相关厂商找到解决之道,这是台湾独有的机动性。
聚落式供应链,无法支撑台商全球布局?
然而当国内企业开始布局全球,以往的聚落优势将难以持续。过去产业处于成长期,供应链管理问题会被获利所掩盖。然而从2008年开始,全球消费需求降低,营收与获利都受到严重考验,供应链的问题也浮上台面:
一、 产品周期缩短:顾客喜好瞬息万变,产品推陈出新频率越来越高。若未能精准预测需求、掌握销售进度,极可能会造成损失。
二、 少量多样生产:定制化、个性化的产品需求高,供应链管理的复杂度也倍增。预测失准不仅让成本增加,也可能造成呆料损失。
三、 产业生态改变:智能手机让国际电信巨人NOKIA黯淡无光,平板电脑令Netbook风光尽失。破坏式创新的产品随时可能冲击市场!
四、 可视性不足:供应链中存在许多提升价值、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唯有提高供应链可视性(visibility),才能创造优化价值。
IBM顾问指出,面对这些挑战,供应链需要转型升级,朝向「提高能见度」与「增加反应速度」,以利做出正确的供应链决策。
提高能见度,从需求预测做起
IBM软件顾问进一步分析分析,能见度提升不仅限于库存与运况,还要加入「需求能见度」的管理能力。需求是整个供应链的源头,若能透过滚动式的销售预测来提升需求能见度,供应链运作就越有效率,许多绩效不彰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以某3C品牌大厂为例,其主要销售对象为全球各地的代理商,为了提升供应链效率、降低库存,该品牌正在建立一套能够结合市场行销数据、历史数据与代理商信息的滚动销售分析系统,与供应链管理平台进行整合,以精准的需求预测为起点,将整条供应链优化校准、提升效率。
提升反应力,每个决定都有效益
一般来说,企业接到订单需求后,要经过内部数据计算、供应商与产能确认,关关核可后才能给客户回覆,平均费时五天。但许多订单或变动需求要求短时间内答覆,若未能仔细评估,硬着头皮接下后才发现这笔订单根本无法带来利润,反而排挤其他有利润的订单,岂不是徒呼负负?
IBM先驱的智能供应链管理平台,提供企业在数分钟内即可完成的可行性评估、与多情境模拟的运算,可立即算出供应链变动带来的效益与冲击,以利决策者做出最有效益的决定。回覆客户的时程从五天缩短到两天内,不仅客户满意度提高,也增加了回应商机的速度与效率。某光电大厂导入此解决方案后,其投资报酬率竟高达1000%!
智能供应链,为产业加分
从产业角度来看,供应链管理好比「甩鞭子」:一个客户端的小变动,就会从订单、排程、产线、零件、下游厂商产生环环相扣的冲击效应。最前端的组装厂、品牌厂销售预测与供应链管理若能更为精准,将能正面提升整体产业的获利能力与运筹效率。打造智能供应链,将是台湾科技制造业提升价值、降低成本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