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 Taiwan上演2012年料源龙虎之争 地头蛇也不甘示弱 智能应用 影音
D Book
231
Vishay
AVNET

PV Taiwan上演2012年料源龙虎之争 地头蛇也不甘示弱

  • 黄女瑛台北

太阳能多晶矽新产能陆续开出,第4季开始受到下游产业链需求不振影响,据预估价格走势将极具戏剧性,2012年被视为最具争抢全球太阳能多晶矽龙头宝座的韩国奥矽艾(OCI)及大陆保利协鑫(GCL),对后续价格走势的态度最受瞩目,彼此均参加PV Taiwan 2011论坛,争相插旗拉拢各自台湾客户的意味浓厚,而台湾首家量产的多晶矽厂福聚挟着多晶矽自主性的题材,也展现对未来的企图心。

依产量及市占率来看,2011年全球太阳能多晶矽业者中,以美国Hemlock、德国Wacker、韩国OCI及大陆保利协鑫被公认最具影响,更被业者称为多晶矽的4大金刚,2012年随着多晶矽产能陆续开出,这4家业者由于规模、生产成本相对其他厂都更具竞争力,预估也将在2012年料源战役中,拉开与其他二线厂以下竞争对手的距离。

另外根据预估,这4大多晶矽厂本身也将展开一场激烈的龙虎之争,其中又以积极度最高的OCI及保利协鑫的潜力最被看好。即使在2008年以前太阳能产业与半导体产业争抢多晶矽时,全球最具代表性的老字号多晶矽厂包括美国Hemlock、挪威REC、德国Wacker、美国MEMC以及日本德山(Tokuyama)、Sumitomo、三菱(Mitsubishi)等业者,OCI及保利协鑫只被归类在一群急于涌入多晶矽领域的新加入者,但这2家业者却在短短几年内快速窜起。

太阳能业者表示,4大金钢中,OCI及保利协鑫在太阳能发展潜力最被看好的主要原因,即是这2家业者在长期合约的配合度上,相较欧美多数业者来得有弹性许多,即使近期下游供应链业者饱受降价过快之苦,对于上游料源合约降价过慢颇有怨言,但各界也心知肚明,还有部分欧美长期合约价格谈判空间更小,一切照着合约行事,难有妥协之地,这也是这2家业者快速壮大的主要原因。

由于台湾被视为全球太阳能电池的供应重镇,包括与上游台系硅片厂的紧密配合也不容轻忽,所以,OCI及GCL的诸多客户都是台湾业者,其中,因为布局策略的不同,OCI主要是以销售多晶矽为主、已整合到硅片的GCL则是以销售硅片为主,台湾硅片及电池客户有相当大比例与OCI签约,而电池业者亦有诸多与GCL签约,足见这2家业者对台湾太阳能产业链的影响力。也因此,对于台湾本土年度最具代表性太阳能大展PV Taiwan ,2家业者积极参与论坛及参展,插旗宣示意味也颇为浓厚。

不过,受到多晶矽9成以进口为主,台湾太阳能产业链早在多年前就意识到料源无自主的压力,因此,催促着本土自有料自给自足,台湾第1家投入量产的福聚在这次PV Taiwan也积极参与,显示当下规模虽不及2大厂,但是未来的企图心也不小。

随着多晶矽价格也跟着打滑,全球多晶矽产业也被认为将走入淘汰赛,其中据预估,以大陆市场波动将最为激烈,主要即大陆目前约有60家以上,绝大多数都是以中、小厂为主,多数业者营运成本(operation cost)每公斤约在40~45美元,恐怕在年底可能出现每公斤35美元的报价水位,将冲击这些中小厂,而这也是此次PV Taiwan动向备受瞩目的关键,一旦第4季合约价格敲定,间接决定这些中、小厂或全球其他成本竞争力不佳业者出场的时间点。

回顾过往,多晶矽料源厂主力供应半导体产业,一直到2004年太阳光电产业非预期性快速崛起,导致缺料问题一路延烧,2003年多晶矽现货价每公斤仍在30~40美元,2008年曾飙到每公斤破500美元历史高点,再遇到2009年金融风暴一路杀至50~60美元,由于诸多具规模且产出顺利的多晶矽厂成本被预估在20~30美元,甚至有更低者,因此,即使多晶矽价格近年来波动大,在整个产业链中仍被认为是一直以来拥有高利润者。

此次PV Taiwan的协调期,下游业者也期将合约互动由过往的卖方说了算,期沟通到未来彼此均对价格有左右能力,以更紧密彼此的合作关系。

议题精选-PV Taiwan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