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Issue)2023 MWC展前三大趋势:B5G/6G、沉浸式科技、手机沦配角
世界移动通讯大会(MWC)将于2月27日展开,DIGITIMES Resarch指出,MWC不再只是智能手机装置的展示平台,近年亦展出推动无线系统演进的先进解决方案,增实境(AR)、虚拟实境(VR)头盔装置新品亦会在MWC亮相。另一方面,O-RAN、卫星也是关注焦点。以下为DIGITIMES记者采访分析师与工研院,从产品、服务、趋势与技术,预测2023年MWC三大走向。
趋势一:不再是手机主场 业者转攻解决方案
过往想到MWC,大多以「非苹手机大拼场」形容。不过,DIGITIMES分析师林俊吉指出,未来MWC展示手机的比重会渐渐降低,更多的是供应链或软件商提出的解决方案。例如,量测设备大厂是德科技(Keysight)指出,将在MWC展示5G与6G相关无线系统演进的测试解决方案。
是德说明,5G应用展示内容包括5G RedCap相关物联网、模拟低轨卫星(LEO)等非地面5G测试平台和解决方案、元宇宙装置智能自动化测试软件,以及车联网射频(RF)测试等。
针对5G绿能网络测试,是德展示自动化射频单元(RU)效能测试,以及具备智能控制功能、遥测技术和电源管理功能的O-RAN节能解决方案。
而联发科也将在MWC期间展示5G网络技术、卫星通讯,以及移动运算与无线联网技术应用产品,其中,符合3GPP设计规范的5G非地面网络(NTN)解决方案,将让智能手机等装置支持双向卫星通讯,同时公布下一代NR-NTN连接技术
产业人士认为,这代表众业者正在翻转商业模式,意图从「制造商」转为「解决方案供应商」,也显示企业转型不嫌晚,而是必然的生存之道
DIGITIMES Research亦观察,电信级(Carrier Grade)设备市场对整体解决方案(Total Solution)有高度需求,也显示更多厂商在商机未明朗前,处于观望态势。
趋势二:移动通讯技术关注B5G、O-RAN、6G
除了上述解决方案,在每次的MWC上,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也备受瞩目,近年全球5G纷纷商用,不过各国也面临5G杀手级应用不明、毫米波(mmWave)覆盖性不足等问题,因此各界开始放眼B5G(Beyond 5G)或6G相关技术和应用。
B5G顾名思义是要在进到6G前解决5G现有问题。在应用的部分,B5G进一步强化5G延迟性,使得元宇宙、AR、VR等5G重点应用场景更完整,提升使用体验,可以预期本次MWC上能看到元宇宙相关应用。
另一方面,B5G也针对毫米波进行优化,改善毫米波容易衰减的问题。以台湾运营商远传电信为例,本次MWC由总经理井琪率队前往,与网通大厂光宝科技合作,展出与国内外夥伴共同研发的台湾首创「5G毫米波整合部署建置方案」。
而B5G应用中,近期最受关注的莫过于低轨卫星,低轨卫星能补上过去地面通讯(TN)无法涵盖之处,达到提升通讯韧性的作用,本次在MWC上可以关注各国卫星通讯产业链与各国重点发展公司,以及通讯系统规格、基站和终端架构。
5G O-RAN部分也是本次亮点之一,在5G开放架构下,改变了电信基础设备市场情况,设备商议价优势下降,反之运营商降低采购费用,并取得更高的部署弹性,系统整合商、网通业者也纷纷寻找切入机会,本次可以预期看到天线、射频模块、芯片、网通、服务器业者推出更稳定的设备或是提供解决方案,寻找国际潜在客户。
6G的部分,虽然5G仍在发展中,但已有业者开始布局6G技术,本次MWC上也会有相关展出。据了解,诺基亚(Nokia)与日本运营商Docomo和NTT自2022年起开始共同研发6G技术,进展包含将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技术导入,提升6G信号传输稳定度,并采用sub-THz频段提升6G传输量,诺基亚预告将在MWC上展示相关技术。
DIGITIMES Research指出,随着4G用户逐渐移转至5G,预估2027年5G用户数将超越4G用户数,待2030年6G展开小规模商用,届时5G用户数将达63.7亿。
是德科技副总罗大钧认为,未来十年产业趋势,最重要的非通讯技术莫属,随着5G大规模部署,相关厂商陆续投入6G研发,6G对带宽和效能的严苛要求,为无线产业带来全新挑战,2023~2025年将能看到相关趋势发展迅速。
趋势三:沉浸商机可期 装置轻量化
随着元宇宙快速发展,沉浸式体验也玩出新商机,熟悉元宇宙的供应链业者指出,为期3年的COVID-19(新冠肺炎),带动零接触应用与5G启用结合AIoT发展,也让联网品质愈趋稳定,加速了沉浸体验的发展,也将带来过往没想过的新应用。
其中,AR、VR与混合实境(MR)等延展实境(XR)头盔装置,为实现沉浸化的重要硬件,熟悉VR/AR装置的产业人士指出,以AR智能眼镜来说,关键技术除了核心元件光机外,再来就是各种传感器的融合,才能打造出无违和且沉浸式的人机互动体验。
其中,镜头扮演关键元件,台系镜头供应链业者即指出,以目前VR装置来说,仍有很多地方可再突破,包括使用者的穿戴舒适性、装置的重量,以及3D沉浸感,都会是再精进的要点,未来装置会朝轻量化研发。
台系新创酷手科技也看准元宇宙穿戴商机,在VR装置上,透过量测手部肌肉的变动与装置位置,精确分析手部动作,让沉浸体验更到位。酷手目前与苹果(Apple)组装代工夥伴和硕合作。
市场指出,沉浸化体验的趋势来自从硬件设备到心理层面需求,以及体验经济的阅听习惯改变等因素,预估沉浸式体验产值将在5年内达到8万亿美元,同时也会带动6G商机,6G与5G最大的不同点为沉浸式通讯、超级关键型通讯、传感通讯以及全域覆盖。
台厂参展聚焦5G开放架构生态链
台湾身为全球重要供应链,自然也不会缺席能展现资通讯技术实力的MWC。本次MWC台湾馆由经济部工业局委托工研院筹办,共有17家业者展出,包含和硕联合、仁宝电脑、明泰科技、纬颖科技等业者。
工研院南分院科技产业发展组组长李文钦表示,2023年台湾馆以「台湾5G开放架构生态链」为主题,参与业者包含芯片、终端、基站、传输设备、核心网络至系统整合方案等,5G开放架构的相关设备、解决方案都可以在台湾馆找到,李文钦形容是「百货公司」,让全球5G运营商能在台湾馆找到适合的合作夥伴。
工研院资通所新兴无线应用技术组组长许仁源指出,本次台湾馆实体展示的部分主要为小型基站解决方案,会有多个基站协调的相关应用,例如智能工厂、智能娱乐场馆、智能医疗等,展示低延迟、高覆盖等特性。
而在台湾馆之外,台湾也有其他重要参展业者,例如联发科与工研院合作展示以5G O-RAN基站,藉由联发科手机达到非地面通讯的端到端系统,于实验室环境测试中成功打通卫星连线,换句话说用一般手机就能连上卫星。
许仁源表示,该系统符合3GPP之Release17,规格属开放式规格标准,且模拟卫星高度600公里、移动速度高达每小时27,000公里的环境,未来将有助于手机同时支持地面5G网络和未来的5G非地面通讯卫星网络。
李文钦表示,5G O-RAN的开放式架构是个「Game Changer」时代,改变了以往网络通讯的商业模式,从大者恒大转向百家争鸣,技术的应用面也扩大到各种使用情境,其中5G专网是企业数码转型的重大基础设施,本次台湾馆亦首次展示台湾自主研发的5G专网系统,突破过往台湾只提供终端硬件设备的架构,台湾也开始提供5G专网整合方案,希望扩大市场领域,衔接到国际市场。
责任编辑:游允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