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晶圆代工另一生机 加速拉拢联家军、二线厂
晶圆代工事业持续亏损的英特尔(Intel),近期话题沸沸扬扬。
前任CEOPat Gelsinger下台后,英特尔传言多时的拆分、重组、出售方案,备受关注。除盛传设计与代工分别由台积电、博通(Broadcom)入手购并外,还有设计事业不动,制造由台积入股、营运等多项方案。
但外界想问的是,除此之外,英特尔代工事业,还有甚麽生机呢?
其中一个方向,就是早前所公开的「联发科、联电合作案」,传出加速进行中,也让市场对于英特尔的晶圆代工生路,多了想像空间,亦即「二线厂大联盟」。
例如,英特尔在12纳米以上制程,寻求与格罗方德(GF)、台湾的联电等二线晶圆厂合作,而7纳米以下先进制程,则交付台积营运。
供应链表示,面对拆分、购并等风暴,在美国政府尚未决议前,英特尔也只能按既定蓝图,走一步算一步。
英特尔连月以来,持续进行组织重整,也推进制程技术、设备采购,另也扩大与擅长撙节、灵活的台湾供应链合作。
英特尔2024年钜亏134亿美元的凶手,就是晶圆代工事业,也令前任CEO黯然下台,一直没有显着的外部订单。
市场纷纷提供各种「解脱」方案建议英特尔,像是设计、代工事业分拆,分别由博通、台积承接。或是仅抢救代工事业,透过打包出售、合资入股等方式完成。
但目前来看,真正有实力当上「接盘侠」的,只有台积电,方能扭转英特尔代工事业命运。
面对市场看衰,半导体业者表示,目前英特尔完成重整后,晶圆制造部门也回复日常,持续扩大与台湾供应链合作。
主要是经台积训练、认证过的供应链,具有高灵活弹性与成本控管能力,包括中砂、家登、钛昇、日扬、长春化工等,也都接到英特尔订单。
另值得注意的是,英特尔先前接连宣布与联发科、联电合作案,不仅未搁置,目前是「加速进行中」。
英特尔于2022年7月宣布已获联发科投片,采Intel 16制程(相当于台积22纳米),当时外界皆想不出释单英特尔,对于联发科的好处。
如今,面对美国高举半导体制造大旗,先后抛出关税与半导体禁令,联发科在美国投片,决策犹如「先知」。
另外,英特尔与联电于2024年1月共同发布,将合作开发12纳米制程平台。
联电共同总经理王石当时表示,双方的合作模式,系因应近年地缘政治风险,各国对于半导体业横向整并与投资更为严控,因此决定采行此垂直交易合作方式,并无外界所传百亿元授权金落袋。
对联电来说,目前重心以28/22纳米制程为主,14/12纳米技术也已完成,由于产能未扩,同时为因应客户强劲制程升级需求,刚好时机也到,英特尔可提供产能,因此促成了此合作案。
简言之,联电可在最低费用支出状况下,增加新产能以因应客户制程推进需求,英特尔也可活化闲置产线,且新增客户。
如同与联发科合作案,联电与英特尔合作,似乎也是对的决定,提前因应连月来地缘政治风险急升。
半导体业者表示,英特尔与联家军合作案持续进行,也让其「另一条」的晶圆代工生路,多了一些空间。
与二线晶圆代工厂合作,至少英特尔也能求生,7纳米以下先进制程则可以交付台积营运,或双方合作。
当然,此冲击甚钜,后续就看美国政府与台积、英特尔如何谈判。
责任编辑:何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