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线调度不必再随机应变 塔台智能用AI排程让制造资源最佳化 智能应用 影音
Wolfspeed
Event

产线调度不必再随机应变 塔台智能用AI排程让制造资源最佳化

  • 尤嘉禾台北

塔台智能网络CEO陈汉廷。塔台智能网络
塔台智能网络CEO陈汉廷。塔台智能网络

在多数制造业者的印象中,产线排程影响所及者仅是订单的出货顺序,与其他部分关连不大。但具备智能化能力的排程系统不仅可大幅提升产能,还能提前分析产线的瓶颈环节,让生产效率最佳化,加大企业调度的弹性。

塔台智能CEO陈汉廷指出,过去排程系统的导入者多为大型制造业,中小型业者因资源有限,较易忽略导入排程系统的重要性,仅使用Excel进行人力排程,「不过现在消费市场和产业模式已经改变,制造业者必须善用数据力量,另外排程系统也已经针对中小企业设计合身系统,无论系统架构或计费方式都容易快速导入。」

产线搭配工作执行看板与动态排程连结,持续优化产能效率。塔台智能网络

产线搭配工作执行看板与动态排程连结,持续优化产能效率。塔台智能网络

产业环境骤变带来新挑战

陈汉廷进一步统整台湾制造业近年来遇到的挑战,首先是生产模式改变,不仅产品的生命周期变短、业者产品种类也渐趋多元,少量多样的制造比例快速增加。其次是疫情影响,近几年疫情冲击全球,多数企业的营运变得相对保守,希望压低存货量,尽量将资金掌握在手中,因此制造端接到的订单变得又快又急。

第三是台湾的制造特色,台湾企业的制造能力深厚,来台下订的全球大厂非常多,而且都是交付制程较复杂的部分,这类型订单不但工序繁复,而且产线还需要符合大厂认证,并符合相关规范,「在这三个挑战下,如果没有先进的排程系统辅助,制造业者会无法将企业资源、产线效能最佳化。」

陈汉廷指出「既有的排程系统虽然功能丰富,不过只能就厂内现有的状况安排产线,无法延伸出其他价值。」另外这类系统都是属于封闭系统,不易与外部系统整合,「尤其是资深生管人员手上的Excel,很多数据只有他自己看得懂,这些知识都无法分享、传承。」

这些状况导致近几年开始接班的台湾制造业第二代,必须花费大量时间才能掌握产线状态,对此,他建议制造业可以导入塔台智能的「SARA Factory智能排程系统」,实时串接生产数据,解决上述问题。

SARA Factory智能排程系统优化产线效益

塔台智能在智能化排程领域已有丰富经验,而且所开发的平台已有多个成功应用案例。陈汉廷长年深耕AI技术,2015年实作智能排程专案时,认为可以将AI应用到产线,2019年开始以商品化协助台湾制造业导入「SARA Factory智能排程系统」。

其中一家是台湾唯一少量多样PCB制造与PCB组装 in house turn-key厂商的兴普科技,该公司在建置塔台智能的智能排程系统后,产线和企业效率都大幅提升,而除了兴普科技外,此系统也可成功解决其他相对复杂度较低的中小型企业的问题,甚至可采云端建置的方式导入,立即享受智能排程带来的优势。

「SARA Factory智能排程系统」可整合企业内各部门的数据,并透过超高速的运算能力在60秒内完成1千个细部工序排程,并以分钟为单位动态调整,因此企业只要上传电脑已有的Excel档案,系统就会立即运算出最佳化排程,如果产线出现异常,也能依据现场状态实时重排,维持产线产能。

生管人员可从系统界面掌控现场生产状态。另外如果IT与OT建置相对完整的企业,则可利用塔台智能的SARA Gateway数据服务器撷取产线数据,并与内部的ERP、MES系统整合,定时自动进行跨系统数据串接,更提供产线各环节的逾时及瓶颈制程分析报表,协助业者改善产能效率。

用智能排程为制造业加值

陈汉廷进一步指出,他认为与既有的排程系统相较,智能排程的特点是可以善用数据,让系统延伸出更多元的价值。制造业者刚开始导入时,是先让系统依据产线状态,运算出最佳化排程,连结其他部门的系统时,则可视企业运作状态立即调整产线生产组合,「像是如果业务接到急单,系统就会在不影响交期的前提下自动调整生产排程,让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除了实时动态调整排程外,智能化还可以利用数据进行长期分析,优化产线效能并预估客户需求。」前者是透过实时数据的撷取,找出产线中造成效能瓶颈的环节,再配合相关动作协助该环节人员或设备提升效能,如果是整体结构问题,则可以列为之后扩厂的参考。至于后者则可依据下单模式推算出客户未来3~6个月的需求,并为该客户提前保留产能,协助产线顺利运作,达到韧性生产目标,与客户的关系也可以更紧密。

陈汉廷表示「SARA Factory智能排程系统」的功能虽然强大,但整体机制都是针对中小型制造业者设计,无论是导入过程、使用方式与付费模式,业者都可以轻松利用。

不过他也提醒业者,「SARA Factory智能排程系统」只是企业的营运工具,要让系统效益一如预期浮现,还需要制定配套策略,「例如SARA在找到产能瓶颈的环节后,管理人员要有对应的做法改善该站的工作模式或流程,产线效率才会提升。」

陈汉廷最后表示,现在产业竞争日益激烈,过去只靠现场人员经验随机应变的方式,已难因应新时代市场需求,具备AI能力的智能化排程,可透过数据力量,协助管理者掌握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产线状态与产能变化,让企业的资源使用与营收最佳化。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