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中国人抱怨美国的非关税障碍,但很多想进到中国市场的外国车厂、品牌,哪一家不是铩羽而归?
当世界贸易组织的(WTO)规范成为聊备一格的规矩,现在真正订定游戏规则的是川普(Donald Trump),其次是中国的习近平,但任何想起而效法的国家要担心没有足够的科技实力,也担心被报复。全球化的时代飘然远去,我们成了享受成果的最后一代!
每个智驾车参赛者都知道Level 3的规格,但只有中国电动车可以落实。也许有人担心智驾车的风险,如果您对科技的发展具备足够的自信,每个人都可以轻易预测智驾车的事故率必然可以快速改善,中国人不会为了枝微末节的顾虑而延缓发展进度。
小鹏汽车副董事长兼总裁顾宏地说,2026年中国Level 3的智驾车必然可以上路。这家才成立10年的公司,已经是行业里的老鸟,中国全力推动电动车,也有很多国家安全与全球竞争的考量。
中国更相信「智驾车是AI的天然牧场」,美国现有3.5亿辆运作中的汽车,如果被翻天覆地的改变,那也可能是美中经济实力的分水岭。过去美国人以汽车定义了Mobility的意义,未来会是中国人来定义吗?
其他二线国家的观察
日本的Rapidus只是日本重建半导体产业的开始,当地都是50~60岁之间的老工程师,能做的事情是将自己的经验传承给下一代,而日本政府愿意投资数百亿美元用于可能没有回收的事业,这是很多国家政府做不到的决心。
地球人的赛场已经从地面一直打到太空,许多影音视讯的服务其实来自遥远的天空。纽澳两国之间已经有很多卫星通信的协作模式,美中两大强权之外,澳大利亞加上日本、印度也可以在太空竞赛中占有一席之地。印度、日本、澳大利亞相互喊话,但仍缺临门一脚。
至今为止,太空科技的投资有80%来自政府部门的投资,一方面太空科技必须结合电子、机械、航太科技,是一种昂贵、高门槛的投资,二方面牵涉国家安全的议题,企业参与仍存在太多變量。
新加坡已经发射超过30颗卫星,并利用这些卫星汇整各种服务,他们很明白国家的边界与事业之间的关系正在被重新定义中。金融业必须知道透过无线網絡交易的服务也正在被改写中,新加坡与世界银行合作正在实验各种新的服务模式。
但现实的世界里,很多通信设备都来自中国,而臺湾不是联合国会员,连數據分享、发射卫星都受到很多的限制。在太空科技产业的角色不会是主要的角逐者,但就像AI一样,臺湾尝试成为主要的设备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