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钦勇/评析
2024年刚刚结束,各大企业陆续发布初步财报。同一时间,AI教父黄仁勳绕行两岸,他在台北宴请主力核心大厂的CEO,台厂斗志昂扬,加上AI服务器相关产业蓬勃发展,业界普遍看好2025年台湾的前景。
相较之下,陆资电子厂商在川普二进白宫的背景下多少有些不确定性,但中国人向来韧性坚强,我们不仅看到中国生产的电动车横扫全球,在无人机、AI眼镜领域也是锐气十足的摆出机海战术。
相较于各国保守的产业政策,中国政府开放更多城市实现智能自驾,那麽让人形机器人走上深圳街头,也不是太令人意外的新闻。
每个人都说全球供应链重组的浪潮难以避免,台厂继续主导核心的服务器、NB产业,但边缘运算的终端设备会由中国业者主导吗?或许我们可以从EMS大厂的经营指标中,找到观察两岸产业差异与产业变化的一些洞见(Insights)。
两岸业者引领风骚,EMS领域台厂暂时领先
EMS业者意指不做自有品牌,专注在PCB插件、次系统与系统组装的制造厂商。
这类组装商源自于美系的Flextronics、Celestica、Jabil,但从1990年代生产个人电脑开始,台系的业者从主机板、NB组装领域起步,慢慢扩及智能手机等新商机,至今为止,都是主导EMS产业的关键力量。
2010年以后,中国手机产业带来的红色供应链成为另外一股力量,慢慢地成为威胁台厂领先地位的重要体系。由于牵涉到经济规模、产品良率、研发经验、供应链的生态系,全球其他新兴国家想在EMS领域挑战台湾与中国的领先优势,现阶段仍有相当大的难度。
上游EMS大厂的财报,标志着各种大型OEM订单的移动状况,春江水暖,成为我们观察产业脉动的领先指标。近日DIGITIMES汇整了2024年EMS大厂初步的产销数据,这些不做品牌,以量产制造为主的业者,向来都是终端市场的领先指标。
根据研究报告显示,全球100大EMS业者的总营收接近7,000亿美元,其中前20大业者营收总值接近6,000亿美元,比重达到85%,因此我们可以从前20大业者的经营指标,理解供应链的重要变化。
在前20大厂商中,包括富士康、广达、和硕、纬创、仁宝、英业达在内的台系六大厂商,2024年的总营收达到3,465亿美元,贡献前20大业者营收的比重高达六成,显示台厂依旧是EMS领域的主导力量。
特别是在AI服务器等敏感性产品上,台商具有绝对的优势,但我们也看到陆资业者陆续接收台厂在中国的手机生产基地,而苹果似乎也不排斥将手机供应链转移到陆资业者的手上。
但我们觉得相较于渐趋成熟的智能手机生产体系,刚刚在美国Las Vegas举办的CES展中,可以看到陆资业者在电动车、无人机、人形机器人与AI眼镜等新兴领域,展现了无比强大的韧性,在乡村包围城市的策略下,我想各国业者不敢轻忽中国业者已经在下一代边缘运算上掌握了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