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应用 影音
DForum0313
member

新川普时代:从EMS产业看两岸供应链的势力消长(四)

黄钦勇/评析

在2019~2024年间,几乎与COVID-19重叠的时段中,各国政府补贴的17万亿美元,让网络巨擘因为「在家工作」而大发利市,这也是今日有9家科技巨擘市值超越1万亿美元的背景原因。

由上而下,Top-down观察供应链的变化

我们追踪2025年开年时,共有7家公司市值超越1万亿美元,加上台湾的台积电,这些企业的市值总额正好18万亿美元。我们可以肯定的说,过去几年扩张的财富集中在少数科技大腕之手,不在名单之列的,如果是支持这八家科技大腕的供应链也可以分杯羹。

从国家别的角度来看,台湾躬逢其盛,是受惠的一群人,其次便是拥有独家技术的科技公司,也许是蔡司(Carl Zeiss)、新思(Synopsys)、ARM这些厂商,或者设备材料上取得领先地位的ASML等公司。

以上游的台积电为例,供应AI应用的高端运算芯片(HPC)占比过半,而营收成长率甚至高达58%,而智能手机的应用处理器贡献35%,也有23%的成长率。其余的物联网、汽车、消费电子的需求低迷,成长只是持平而已。这也可以推演EMS制造大厂中,掌握AI服务器商机的大厂表现较佳,自然也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

苹果(Apple)、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两大品牌在2024年的全球市占率下幅下跌,取而代之的是其他八家以Android为平台的中国手机厂。在中国品牌的挤压下,苹果、三星两大品牌会提高低端手机外包的可能性,二方面中国本土手机厂的订单量也会跟着水涨船高,这是确保红色供应链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

2025年AI NB将慢慢成为主流,AI手机也是如此,基于在美中贸易大战的背景下,区域分工成为必然,甚至连台系的NB品牌也会将中国市场需要的NB也在中国生产。红色供应链在现实的压力下,只会跑的更快。

中国藉助本土市场的优势,已经打破过去那种雁行理论的架构,不仅日本、德国没有优势,台湾、韩国也在胆战心惊,墨西哥、越南、印度都觉得有希望在China + 1的潮流中获利,但显然他们并未找到与本土产业挂钩的好方法。

台湾强在供应链的连结能力,过去NB产业累积的基础,加上美中贸易大战的关系,台资企业成为服务器商机的大赢家,富士康、纬创、广达、英业达、纬颖都是主力供应厂,陆资中的华勤也有参与,但基于国安上的考量,美系买主避开红色供应链乃是必然。

红色供应链最大的危机,是国家的财政以及人口老化的危机。过去是中国经济重要支柱的营建业、金融业不断的爆雷,而到2035年的时候,印度30岁以下的人口会比中国多出3.8亿人,无论从劳动力、市场考量发展潜力时,印度必然会成为中国强大的对手。

目前Top 20的EMS制造厂中,虽无印度业者,但TATA等业者积极购并台厂在印度的工厂,显然印度业者将会是EMS战场上的新兴力量,未来的发展也值得大家注意。

为拥有近40年资历的产业分析师,一手创办科技专业媒体《电子时报》(DIGITIMES),着有《决胜矽纪元》、《矽岛的危与机》、《东方之盾》、《断链之后》、《科技岛链》、《巧借东风》、《西进与长征》、《出击》、《电脑王国ROC》、《打造数码台湾》、等多本着作。曾旅居韩国与美国,受邀至多家国际企业总部及大专院校讲授产业趋势,遍访中国、欧美、亚太主要城市。